中國古代服裝和日本和服有什麼區別

2021-03-05 15:58:02 字數 5624 閱讀 3364

1樓:匿名使用者

在日本飛鳥和奈良時代,中國對日本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影響最為重大,這時,中國古代吳越地區的寬袖、疊襟式長衫流傳到了日本,成為上流社會正式場合的禮服,特別是朝廷的正規**。在此後的歷史變遷中,雖然和服不斷得改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終沒有脫離吳服的定格。對於和服的傳入還有一種說法:

奈良時代,中國唐代的服飾傳入日本,首先在貴族中流行,被稱為唐風貴族服。到平安時代,對唐風貴族服加以若干改造,如袖子、胴體變長,衣服的幅度變寬。為給人以美感,穿時緊緊貼在身上,有意識的顯示出人的線條美,對這種變化,日本人稱其為國風化。

從此這種服裝便固定為日本的和服。因而和服必然與中國古代服飾間有一定的關係:

首先,是服飾的紋樣,隋唐時代的服飾紋樣「大部分都以花卉為主,或是把花卉作為陪襯,圖案規範、工整、連續、對稱,部分形象趨於寫實。」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文中,論述到藝術創造活動中主客體的辨證關係,提倡一種「自然之趣」,認為「自然美」比「雕琢美」更具高尚的形態美。以大自然為物件的花卉寫真本身就是美麗的圖案,有著工藝的美與圖案的美的雙重語意,而且更具有生態中花卉的譯音。

日本和服的造型與圖案面料的寫真,具有和服圖案特徵的櫻花,被如此誇張變形,也是「對生態的神韻的形象讚頌」。

其次,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的古代,女子是禁止拋頭露面的。《禮記

2樓:匿名使用者

漢服最重要的特點是右衽,中國傳統是以右為先,以右為尊的。左衽是死人穿的。雖說和服與韓服都是從漢服發展演變而來的,但是因為文化不同,日本人與韓國人並不以右為先,以右為尊,所以他們並沒有學會右衽,而很多是左衽。

這是漢服與兩者最大的區別之一。

還有,漢服是非常流暢,非常飄逸的,而和服與韓服就顯得拘謹,內斂,有時候雖然看起來也很美,但是一點也不圓潤、圓滑,顯得很呆板。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漢服一般是沒有釦子的,都是用帶子系的。

為什麼日本的和服與中國古代的服裝非常相似?

3樓:二二三三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

4樓:匿名使用者

貌似古代有和服這種款的衣服,稱之為吳服

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所有的東西除了日本武士刀外 都是仿中國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和服在日語裡的寫法就是「吳衣」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日本是仿照中國唐朝的服飾,唐代

中國漢服與日本和服的區別是什麼?

8樓:福州嘿漫網路科技****

區別整體風格不同,漢服飄逸灑脫,美在靈動。 和服拘謹寧靜,美在端莊。

裁剪製作不同:

前片:漢服前左片為整幅布、右片多為半幅布。和服前身左、右片都為半幅布。

領口:漢服交領是裁剪出來的。和服交領是按對襟裁剪,穿著時相交呈交領。

袖子:漢服廣袖線條柔和,袖口是開放的。和服振袖直線直角,下部縫合,後部敞開。

腰帶:漢服以博帶束腰。和服以布料圍腰。

衣裾:漢服衣裾較大,和服衣裾較窄,

緣邊:漢服衣領、袖口、衣裾都有緣邊;和服只有衣領有緣邊。

和服的歷史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 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語出《古事記》、《日本書紀》、《鬆窗夢語》,在稱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裝被稱為「著物」,而日本古代所稱的「吳服」是「著物」的一種。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

現今所謂和服實即古時之小袖小袖的表著化始自室町時代 ,貴族的下著白小袖逐漸成為庶民的表衣。

「著物」除了包括「吳服"之外還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時代的狩衣等等,這些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服飾。十二單則是由奈良時代的裳唐衣加以改良而成,之後又有變化和創新。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紀。到了奈良時代,日本遣使來中國,獲贈大量光彩奪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飾,至室町時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飾基礎上改進,而和服腰包則是受**教傳教士穿長袍繫腰帶影響而創造 。

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和服上。

在日本,出席冠禮(**式)、婚禮、葬禮、祭禮、劍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業式、宴會、雅樂、文藝演出以及慶祝傳統節日的時候,日本人都會穿上端莊的和服去參加。

和服的穿著文化及禮法被稱為裝道。和服承載了近30項關於染織技藝的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以及50多項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指定傳統工藝品。製作和服的越後上布、小千谷縮以及結城紬更是錄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漢服的歷史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 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裡的冠服體系 ;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

「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  。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 ,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  。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為什麼日本的和服像中國古代的服裝?

9樓:伊雪公主

因為中國文化是在唐朝流入日本的,所以日本現在為此很多文化和了解都是停留在唐朝,而日本的和服就是從唐朝的**服進化而來的。10

其和服(吳服)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1000多年的演變形成的。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了和服上。

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豔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繡,還有穿著時的繁冗規矩(穿和服時講究穿木屐、布襪,還要根據和服的種類,梳理不同的髮型)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

設計師不斷在花色和質地上推陳出新,將各種大膽的設計運用在花色上,使現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產生了很大影響。

10樓:匿名使用者

和服是由中國的漢族服飾發展而來的。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1000多年的演變形成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由漢朝的服裝簡介過來的,日本人經常這麼幹,另外改造是為了彌補日本人身體上的不足。

12樓:

因為日本在隋唐時代曾派遣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因此日本的傳統習俗,文化,服飾等受到唐朝時期的影響。例如,京都的整個城市的道路規劃,宮殿方位等就是唐朝時期長安的翻版。

13樓:

唐朝 的 時候 日本 來我們 中國 學習

和服和中國古代服飾的十大特點?

14樓:劉2星雨

在日本飛鳥和奈良時代,中國對日本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影響最為重大,這時,中國古代吳越地區的寬袖、疊襟式長衫流傳到了日本,成為上流社會正式場合的禮服,特別是朝廷的正規**。在此後的歷史變遷中,雖然和服不斷得改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終沒有脫離吳服的定格。對於和服的傳入還有一種說法:

奈良時代,中國唐代的服飾傳入日本,首先在貴族中流行,被稱為唐風貴族服。到平安時代,對唐風貴族服加以若干改造,如袖子、胴體變長,衣服的幅度變寬。為給人以美感,穿時緊緊貼在身上,有意識的顯示出人的線條美,對這種變化,日本人稱其為國風化。

從此這種服裝便固定為日本的和服。因而和服必然與中國古代服飾間有一定的關係: 首先,是服飾的紋樣,隋唐時代的服飾紋樣「大部分都以花卉為主,或是把花卉作為陪襯,圖案規範、工整、連續、對稱,部分形象趨於寫實。

」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文中,論述到藝術創造活動中主客體的辨證關係,提倡一種「自然之趣」,認為「自然美」比「雕琢美」更具高尚的形態美。以大自然為物件的花卉寫真本身就是美麗的圖案,有著工藝的美與圖案的美的雙重語意,而且更具有生態中花卉的譯音。日本和服的造型與圖案面料的寫真,具有和服圖案特徵的櫻花,被如此誇張變形,也是「對生態的神韻的形象讚頌」。

其次,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的古代,女子是禁止拋頭露面的。《禮記??內側》規定「女子出門,必擁閉其面。

」從中國魏晉時期的「面衣」,到隋唐時期的「幕羅」,再到唐高宗時期的「幃帽」,雖然形式在不斷的改變與革新,但是,作用全部都是為了遮掩不被看見。而在日本女子則是基本足不出戶的,因而屏風就起到了遮掩的作用,這和日本沿襲的中國的封建禮教思想是分不開的,而且近乎到了嚴酷的程度。 第三,從唐代服飾服飾的衣領上來看,從側面上反映了當時的思想開放,甚至出現了「坦領」,裡面不穿內衣,坦胸脯於外,唐詩中有「粉胸半掩疑暗雪」之句。

雖然說唐人欣賞的重點在胸部的風韻,日本在同一時期的服飾出奇得相似,特別是領口的凹陷設計,為的是顯露脖頸的肌膚細嫩、修長,直到以後的歌舞伎的服裝依然保留了這樣的風格。這牽涉到了日本人的獨特審美觀。 第四,先前奈良時期的服飾,依然傳承了唐衣的寬袍大袖,孟浩然《春情》詩: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簪花仕女圖》中的仕女就是詩中所描繪的穿著。在日本除了受到中國的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宗教。

「寬」的容量是比較大的,服飾越寬那麼人的軀體就越抽象,這樣不僅僅隱藏了具體的軀體,也隱藏了人的性格。從視覺對深度的識別上來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個較小的區域,焦點以外的東西看起來就比較模糊了,所以寬大的衣服比較能夠吸引人的視覺焦點,是周圍的形象比較模糊,人的形象就高大起來了。(見《服裝美學》中的服裝起源:

寬袍大袖說) 第五,唐代的妝面風格直接在日本流傳,從歌舞伎的形象中就可以很直觀的瞭解到,粉面,闊眉,小朱脣,面厴、斜紅,都在當時蔚然成風。不同的是對於發的處理,日本古典女性長髮梳理,使長髮與裝飾溶為一體。如同在大自然中,樹木的枝幹,也有著天然的梳理一樣。

樹枝垂掛如同梳理的長髮。日本婦女頭飾具體的任何一個裝飾配件以及飾物,都是有特別要求的,就像中國京劇人物中,無論是老旦,花旦等特定角色,頭飾都有特定的規範與做法,日本多以花為主。 由此可見,中國服飾文化對日本服飾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今,和服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的民族服飾,只有在盛大場合人們才會穿著,無論現在如何去欣賞,她們無不給日本增添了色彩和氣氛。

希望可以幫到你,滿意的話請採納,謝謝

中國古代魔獸有哪些中國古代的神獸和魔獸有哪些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四大魔獸,分別是 饕餮,渾沌,窮奇和檮杌 饕餮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 北山經 有云 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 山海經 的註解,這裡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 軒二...

中國古代有獅子中國古代有獅子嗎?

沒有。獅子的故鄉在非洲 印度 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 從宋清兩代蒐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舞蹈,中國古代有什麼著名舞蹈

1 宮廷舞 古代宮廷皇室中宴會娛樂的舞蹈。大多來自民間,也有宮廷專業藝人加工創造的。內容多為帝王 或歌舞昇平,形式上比較工整華麗,結構也比較嚴謹,一般皆屬當時藝術水平上乘者。2 文舞 文舞,古代宮廷雅樂舞蹈之一,與武舞相對,用於宮廷典禮與郊廟祭祀,因是歌頌帝王以文德治天下,故稱作文舞。3 驚鴻舞 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