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021-03-05 13:12:19 字數 5295 閱讀 2780

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山裡美景的流連忘返,即使陰天也不要輕易歸去,進入到山中深處也會沾溼衣裳,為了觀賞秀景是值得的。

留客即可解釋為山中美景留住了自己這個客人,也可以解釋為作者作詩來留住同行的友人一起觀賞春天的山中美景。可謂一語雙關,耐人尋味。

2樓:槭樹下的歌

山中①留客 唐 · 張旭 山光②物態③弄春暉④, 莫為輕陰⑤便擬歸⑥。 縱使⑦晴明無雨色, 入雲⑧深處亦沾⑨衣。

編輯本段註釋

①山中:作「山行」。 ②山光:

山的容光。 ③物態:景物的樣子;(山中的)景色。

④暉:陽光。 ⑤輕陰:

微陰。 ⑥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⑦縱使:縱然,即使。 ⑧雲:

實際指霧氣、煙靄,從上句看,並非指真正的雲。

編輯本段譯文

春天的陽光沐浴著山中的景色, 不要因為微微的陰天就打算回家。 即使天氣晴朗並無下雨的可能, 走到山中雲霧深處也會打溼你的衣服。

賞析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它的重點當然是留客。但是,因為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詩人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他正面描寫山景只用了一句詩:「山光物態弄春暉」。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永珍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充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

嚴冬過盡,春風給蕭瑟的山林換上新裝,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生機勃勃,光彩煥發,爭奇鬥豔。這一「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山光物態弄春暉」,寫得極為概括,但並不抽象,山光物態任你想象。

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嗎?是迎風招展的山花送來陣陣的芬芳嗎?是花葉叢中百鳥的歡唱嗎?

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嗎?……它們全部囊括在這一句詩裡了。這是一個極富啟發性和鼓動性的詩句。

詩人把它放在詩的開頭也是頗具匠心的。 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所以這開頭的一句在表現上、在結構上都是值得細味的。

由於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是的,面對著這美不勝收的景緻,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雲就打算回去呢? 光勸說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還不夠,還必須使客人真正安下心來,遊興濃起來才行。

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步呢?說今日無雨,可天有不測風雲,何況「輕陰」已見,這種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險,未必能解決客人心中的疑慮。詩人琢磨著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賞這春山美景,只是擔心天雨淋溼了衣服。

既然如此,詩人就來一個以退為進。你是怕天雨溼衣嗎,天晴又怎樣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沾衣」雖是難免,可那空山幽谷,雲煙縹緲,水汽濛濛,露濃花葉,……卻也是另一番極富詩意的境界啊!然而,這可不是遠在一旁所能見到的。它必須登高山、探幽谷,身臨其境,才能領略。

而且細咀那「入雲深處」四字,還會激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和追求,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就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不過要在四句短詩中把這一矛盾解決得完滿、生動、有趣,倒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沒有迴避客人提出的問題,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話去挽留,而是針對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導客人開闊視野,馳騁想象,改變他的想法,從而使客人留下來。事雖尋常,詩亦短小,卻寫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融,渾然一體。

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蘊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很有想法。(趙其鈞的評價)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第二種理解

這首詩的字面意思便是上邊所說,其實可以有另一種理解。世界如此美好,天地萬物都展現著美好的姿態。但是不要因為一點挫折便覺得受挫,喪失信心。

你看,就算是萬事如常,也會有看不見的矛盾會使你受傷。山中留客,不是在山中留,而是在人生中留;客,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在人生中遭受挫折的朋友們。

點評此詩圍繞著挽留到山中來訪的客人,讚美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語言質樸,意味深長。 盛唐詩人張旭的這首《山中留客》清新而富有啟示,是用哲學的眼光在觀察日常事物。

山光物態弄春暉

客人到山中來時,正是春和景明的時候,自然之景美不勝收,草木發榮,飛鳥歡唳,雲霧舒捲,溪澗迸濺,都在春光的籠罩之下鬥妍爭奇,是一種粗略的山關美景。一個「弄」字,又把山中之景細緻精確的表達了出來,這是因為「弄」的本意是賣弄,而在此卻加以引申了,有「起舞弄清影」中的「弄」之意。同時,「弄」字也運用擬人手法,更加生動形象的體現了山中美景之美,和各種景物的生機勃勃。

莫為輕陰便擬歸

客人看到天邊陰雲漸湧,怕逢天雨。「擬歸」就是打算回去。此時景色還未看盡,可陰雨卻又將至,主人該怎樣來挽留賓客呢?

他說:「不要因為有點陰雨就打算回去。」接著又說: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瞬間意境開啟! 首先,春天雨水多,山中雲霧繚繞,空氣溼潤,山中的遊客從「雲」中出來時衣服就已經變的溼潤潤的了。

其次,是在對客人進行挽留。你怕下雨嗎?下雨不過是把你的衣服打溼而已,在這山中,即使是晴天也不會讓你的衣服幹著,那麼你又何必害怕下雨了?

留下來吧!何不欣賞欣賞這雨中美景呢,可是別有一番風味啊! 其實這首詩只是從「雨」道來,而發散開去的卻又富含哲理。

人們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一面(如只看到下雨),卻沒看到其另一面(晴天也有「雨」)。那麼,這麼一發散,這兩句就給人以更深的哲理,其意義早以超出山中之景了!

3樓:霍合樂達珍

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

4樓:奇婉融飛薇

表達了作者對春山美景的整體描述,希望友人一起觀賞,就是希望客人留下來的意思

山中留客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樓:據說名字需要長

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

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它的重點當然是留客。但是,因為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詩人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他正面描寫山景只用了一句詩:「山光物態弄春暉」。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永珍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充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

嚴冬過盡,春風給蕭瑟的山林換上新裝,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生機勃勃,光彩煥發,爭奇鬥豔。這一「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山光物態弄春暉」,寫得極為概括,但並不抽象,山光物態任你想象。

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嗎?是迎風招展的山花送來陣陣的芬芳嗎?是花葉叢中百鳥的歡唱嗎?

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嗎?……它們全部囊括在這一句詩裡了。這是一個極富啟發性和鼓動性的詩句。

詩人把它放在詩的開頭也是頗具匠心的。   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所以這開頭的一句在表現上、在結構上都是值得細味的。

由於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是的,面對著這美不勝收的景緻,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雲就打算回去呢?   光勸說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還不夠,還必須使客人真正安下心來,遊興濃起來才行。

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步呢?說今日無雨,可天有不測風雲,何況「輕陰」已見,這種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險,未必能解決客人心中的疑慮。詩人琢磨著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賞這春山美景,只是擔心天雨淋溼了衣服。

既然如此,詩人就來一個以退為進。你是怕天雨溼衣嗎,天晴又怎樣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沾衣」雖是難免,可那空山幽谷,雲煙縹緲,水汽濛濛,露濃花葉,……卻也是另一番極富詩意的境界啊!然而,這可不是遠在一旁所能見到的。它必須登高山、探幽谷,身臨其境,才能領略。

而且細咀那「入雲深處」四字,還會激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和追求,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就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不過要在四句短詩中把這一矛盾解決得完滿、生動、有趣,倒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沒有迴避客人提出的問題,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話去挽留,而是針對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導客人開闊視野,馳騁想象,改變他的想法,從而使客人留下來。事雖尋常,詩亦短小,卻寫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融,渾然一體。

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蘊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很有想法。(趙其鈞的評價)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第二種理解

這首詩的字面意思便是上邊所說,其實可以有另一種理解。世界如此美好,天地萬物都展現著美好的姿態。但是不要因為一點挫折便覺得受挫,喪失信心。

你看,就算是萬事如常,也會有看不見的矛盾會使你受傷。山中留客,不是在山中留,而是在人生中留;客,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在人生中遭受挫折的朋友們。

點評此詩圍繞著挽留到山中來訪的客人,讚美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語言質樸,意味深長。   盛唐詩人張旭的這首《山中留客》清新而富有啟示,是用哲學的眼光在觀察日常事物。

山光物態弄春暉

客人到山中來時,正是春和景明的時候,自然之景美不勝收,草木發榮,飛鳥歡唳,雲霧舒捲,溪澗迸濺,都在春光的籠罩之下鬥妍爭奇,是一種粗略的山關美景。一個「弄」字,又把山中之景細緻精確的表達了出來,這是因為「弄」的本意是賣弄,而在此卻加以引申了,有「起舞弄清影」中的「弄」之意。同時,「弄」字也運用擬人手法,更加生動形象的體現了山中美景之美,和各種景物的生機勃勃。

莫為輕陰便擬歸

客人看到天邊陰雲漸湧,怕逢天雨。「擬歸」就是打算回去。此時景色還未看盡,可陰雨卻又將至,主人該怎樣來挽留賓客呢?

他說:「不要因為有點陰雨就打算回去。」接著又說: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瞬間意境開啟!   首先,春天雨水多,山中雲霧繚繞,空氣溼潤,山中的遊客從「雲」中出來時衣服就已經變的溼潤潤的了。

其次,是在對客人進行挽留。你怕下雨嗎?下雨不過是把你的衣服打溼而已,在這山中,即使是晴天也不會讓你的衣服幹著,那麼你又何必害怕下雨了?

留下來吧!何不欣賞欣賞這雨中美景呢,可是別有一番風味啊!   其實這首詩只是從「雨」道來,而發散開去的卻又富含哲理。

人們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一面(如只看到下雨),卻沒看到其另一面(晴天也有「雨」)。那麼,這麼一發散,這兩句就給人以更深的哲理,其意義早以超出山中之景了!

《詠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讚美柳樹,進而讚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寫出了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暗示了對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的藐視之情。詠柳宋代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譯文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

憶父賞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憶父 這首詩通過描寫音信隔斷的無奈與悲慼,只能入夢尋找,夢境中才能回到父親身邊,夢中的渴望反襯了現實的無奈,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之情。憶父 這首詩是清代宋凌雲所作,全詩原文如下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白話文意思是吳地的樹,燕山的雲,南北相隔,隔斷了音信...

過故人莊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與朋友之間的情誼真摯深厚的情感 表達了作著傷心的感情 過故人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這首詩描寫了優美怡人的田園風光和朋友歡聚時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