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該做什麼

2021-03-05 11:54:07 字數 5189 閱讀 6253

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場所。」它是集體教育的補充和調整,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幼兒按自己意願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活動。如何在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主動、和諧的發展?

教師適當正確的指導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會出現這樣兩種情況。一是置身事外:

每次區域活動時間就是教師的休息時間;要不就是漫無目的地「巡迴指導」,實際上沒有進行任何有效的干預。二是過度限制:幼兒必須按照教師的個人想法進行區域活動,過度注重遊戲表面上的有序性;過多限制幼兒自己的發揮,區域活動流於形式,導致幼兒對區域活動失去興趣,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那教師對區域活動中究竟該做些什麼,才能使區域活動真正成為發揮幼兒主體性,自由性的活動呢?經過實踐研究我們發現,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出發。

一、認真、詳細地觀察和分析幼兒行為幼兒遊戲的過程,是幼兒與遊戲材料、夥伴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他們整理、表現自己的生活經驗的過程。幼兒的遊戲過程,正是他們的學習過程。對於幼兒區域遊戲的指導,要建立在觀察瞭解幼兒的想法與需要的基礎上。

我們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和基礎上得到發展和進步。那麼具體操作中如何實現呢?1.

觀察是一切行動的基礎教師進行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準確地瞭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觀察要有連貫性。教師對幼兒的觀察有以下幾種:(1)掃描式觀察:

也就是整體上的觀察。目的在於得到班級活動情況的整體印象。幫助教師瞭解幼兒是否都已進入自己的區域,是否有無所事事的幼兒;是否有糾紛事件;有沒有孩子需要幫助。

如在一次活動中,孩子們都已進入各自選擇的區域,只有文文還在糖果屋門口徘徊,還時不時的扭頭看看我。我走過去,輕輕地問:「文文,怎麼了?

」「老師,我想去糖果屋,可是我來晚了。」原來是這樣啊。我對文文說:

「文文每次都玩糖果屋,這次我們去理髮店好嗎?老師知道理髮店生意很好,他們正要人幫忙呢!」在我的建議下,文文高興地去了理髮店,當起了理髮師,玩得也很高興。

(2)深入觀察。可以有不同指向:一種是指向活動區域,目的是在於瞭解該區域遊戲是否進行順利,材料是否合適,空間是否適宜,光線是否恰當等。

特別是對新增區域,要進行這樣的深入觀察。另一種可以指向個別幼兒,瞭解他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緒狀態是否積極,有沒有需要幫助等。此類觀察比較全面,想要深入地瞭解一個活動或幼兒,這種觀察方法採用的比較多。

或者在活動起初,可以採用掃描式觀察,待幼兒進入區域,比較穩定地進行活動時,則採取深入觀察比較適宜。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我覺得觀察都要做到「四到」:①眼到看什麼?

看幼兒是否已進入本區域活動(還是無所事事不知所措),情緒狀態是否積極,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沒有出現以下行為(爭執,不停地轉換區角)等等。如有一次在美工區打扮瓶寶寶的活動中,我發現欽欽沒有進行與主題相關的活動,而是與小夥伴玩起了拳擊。在經過干預之後才知道,原來美工區的內容已經很久沒更新了,幼兒已經失去興趣了,所以欽欽才會出現這種行為。

之後,我馬上調整了美工區的材料和內容。②耳到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從幼兒的交流之中可以分析出幼兒的遊戲水平,幼兒的個性特徵,或者活動出現的問題。

特別是在幼兒之間出現爭執活動無法繼續的時候,聽聽幼兒說什麼,顯得尤為重要。在建構區,突然傳來樂樂和奇奇的爭執聲,遊戲也停止了。我沒有馬上進行制止,而是聽他們在爭些什麼。

「這個風車是我的,我早就看到了。」「我的,我一直在搭房子。」兩個小朋友都不肯妥協。

原來他們是在為一個風車吵架,我走過去,試圖說服他們找另外的風車,可孩子告訴我只有一個。原來我在提供區角材料時,沒有考慮到材料是否充足。③手到看過聽過之後,做些記錄,成為後來分析和干預行為的依據。

洋洋是一個非常內向,膽小的幼兒,在上學期我們對她進行了跟蹤觀察。在區域活動中,更是觀察的主要部分。在對洋洋進行干預之前,我們會對她的一言一行進行詳細的觀察和記錄,併成為後來採取何種干預行為的重要依據。

④心到做個有心人。把看到的聽到的結合筆記,用心分析,思考,再考慮是否採取干預措施,如何幹預。如在娃娃家,看到苗苗一個人抱著娃娃坐在一邊,嘴裡還說道:

「寶寶不哭,媽媽馬上來了。」初看似乎苗苗並不理解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她就是媽媽。但我沒有進行干預。

因為苗苗對媽媽的依賴特別強,她的行為其實是她自己想法的真實反映。如果這時馬上糾正她,可能會引起幼兒情緒上的波動。2.

結果分析是一切行動的依據(1)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和遊戲水平進行分析幼兒的一些行為表現在**看來可能是幼稚的,是難以理解的,但我們必須要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以及遊戲發展水平,教師不能急於用自己心目中的遊戲水平做標準去要求幼兒。如小班幼兒還沒有「去中心化」,自我為中心較明顯。而且他們遊戲的水平剛處在「平行遊戲」階段,所以在區域活動中可能不會跟其他幼兒交往。

特別在娃娃家中,孩子們一般都是各玩各的。如果這時教師覺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加分析冒冒然地進入遊戲,干預他們,幼兒就會覺得不適應,干預的結果肯定是失敗的。而結合幼兒具體情況分析之後的教師,採取的措施肯定是不對幼兒進行任何干預。

(2)結合幼兒生活經驗進行分析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經驗性的特點,所以在幼兒的行為上會有他們生活經驗的表現。教師在指導上,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結合小班冬天的主題,幼兒在美工區活動中進行圍巾的設計和塗色。

我走到飛飛旁邊,看到他正在用一隻黑色的蠟筆塗色。我看了一會,就馬上制止他:「飛飛,你覺得黑色的圍巾好看嗎?

老師不是說過要用漂亮顏色的嗎?你看到過黑色的圍巾嗎」飛飛看著我,委屈地說:「老師,我的圍巾就是黑色的。

媽媽的也是黑色的。老師你看。」飛飛真的從櫃子裡拿出了他的圍巾,黑色的,上面有兩隻黃色的小狗,很漂亮。

因此我們在進行藝術活動時,不能光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維方式出發,不由分說地否定幼兒,而是要真正的瞭解孩子的想法。總之,多從幼兒出發看問題。通過觀察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並對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在此基礎上因勢力導,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並促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並能根據觀察結果調整區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適合幼兒的水平、興趣和需要。

二、適當干預,促進幼兒發展在觀察瞭解幼兒的想法和需要之後,就要對需要教師幫助的幼兒進行遊戲的指導,這裡的指導實際上是一種干預。而干預不是教師把自己的主觀想法、願望、標準直接強加給幼兒,也不是直接告訴幼兒下面該怎麼做,進行干預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肯定或抑制、否定幼兒的某種行為,並在此基礎上是幼兒獲得經驗的積極主動的建構。所以干預是建立在發展幼兒的根本上的,是以幼兒為主體的。

怎樣的干預可以體現幼兒主體性、自主性呢?1.干預要適時。

不要輕易去幹預幼兒的遊戲,把對幼兒的干預減少到最低程度。皮亞傑曾經指出:「在遊戲中,兒童是自我主宰世界。

」在經過了解觀察,確認一個干預的最佳時機。要在幼兒經過了種種努力之後,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時,才給與適當的幫助。老師在建構區投放了新的材料,是一種塑料玩具。

經過拼搭之後,成為一個陀螺。幼兒對新材料的反應很好。巍巍也在玩,他把兩部分裝起來之後,發現不會像其他幼兒的一樣會旋轉。

顯然,巍巍搭的不對,陀螺的底部應該是尖的,而他的兩頭都是圓的。巍巍發現不對,又重新卸下,再裝,可還是不對。旁邊的幼兒都笑巍巍的陀螺不會轉。

他的小臉都憋紅了。巍巍本來就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他還在不停的擺弄,可找不到原因。

這時他向我投來求助的目光。我走過去,拿起另外一隻成功的陀螺,和巍巍的放在一起:「巍巍,這兩隻陀螺有什麼不一樣啊?

」巍巍反覆看了看,「下面是尖的,這個是圓的。」「那怎麼樣才能使它變成尖的呢?」濤巍巍拆了自己的陀螺,看了看組成的兩部分,很快發現了問題,原來是裝反了!

重新裝好的陀螺終於轉起來了。巍巍高興地玩了起來。教師適時的幫助,使巍巍重新開始遊戲,幼兒獲得了愉悅的遊戲體驗,也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2.干預要適宜。適宜的干預可以使幼兒的遊戲朝正確的、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進行否定性的干預,如批評。

但批評一定要注意說話的語氣,態度。批評不一定要用語言,教師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都可以用作否定性干預的手段。一次在閱讀區中,孩子們特別的吵,有的幼兒把書當做望遠鏡在玩,有的幼兒圈起書在打打鬧鬧,更過分的是把書弄得亂七八糟,滿地亂放。

我當時就生氣了,聲色俱厲地批評孩子們:「你們會不會看書?老師是怎麼說來著?

全都給我整理好!」我的嚴厲震懾了全班幼兒,大家都停下了遊戲,往閱讀角看。活動室的氣氛很緊張。

教師的干預已經打斷了孩子們的遊戲。教師對個別幼兒的批評,卻改變了整個活動室的遊戲氛圍。幼兒的遊戲需要一個心理上寬鬆、自由、無壓力的環境。

而這時教師的不適宜干預,給幼兒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要擔心自己會不會遭到老師的批評,怎麼玩也是玩不好的。更談不上發展了。3.

干預要適度。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我是一個做教師的,我應與兒童一起做遊戲,如果我只是教導、要求和強制,那我就會成為一種外部力量,也許這可能是一種有益的力量,但不能成為接近兒童的一種力量……。

」幼兒年齡小,能力弱,對**的依賴性較強,教師在活動中對幼兒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基於對兒童遊戲權的尊重,教師應確立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意識,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在活動區中,如果老師的指導太突出,完全處在一種主導、主動、主持的地位,有時反而會限制、影響幼兒的活動。

本來幼兒在區域中就是主體、主角教師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孩子要怎麼玩就怎麼玩。有的教師在幼兒遊戲時,經常突然地進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步驟去遊戲,干預的太多,直接告訴幼兒「你應該怎樣做,他應該怎樣做」使幼兒無法正常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

如在一次小吃店中,教師看到幼兒正在分配角色,大家討論得很積極,久久沒有開始遊戲,教師就直接為幼兒分好了角色,並且告訴他們每個角色應該做些什麼。教師就是在導演遊戲,就是指揮者,幼兒一直處於被動狀態。

三、對干預措施進行反思和評價1.以正確的兒童觀為指導思想在對幼兒進行必要干預時,要始終以正確的兒童觀為指導。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是主體,在活動過程中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教育和環境的刺激。

在活動中,要充分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建構起對他們發展有益的經驗。教師的干預行為只是起推動幼兒建構經驗的作用,而不是干涉或決定幼兒遊戲的想法,方式,內容,等等。2.

以保持幼兒遊戲狀態為前提遊戲就是幼兒自由選擇的,充滿著「愉悅及歡樂」的活動。教師在進行干預時,務必要考慮到幼兒遊戲狀態的保持。如玩積木,幼兒自由選擇,自由決定如何玩,那就是遊戲。

如果是教師分配的,那就是工作。3.以使幼兒獲得發展為目的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干預對幼兒的發展是極為重要。

而不適當的干預可能回事幼兒失去獲得發展的機會。為了維持區域活動表面上的井然有序,部分教師會過多幹預幼兒的活動,總想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圖去玩,體現出教師頭腦中預先計劃好的教育目標,而實際上教師的干預已經阻礙了幼兒的發展,區域活動成了擺設。所以在干預中,一定要以使幼兒獲得真正的發展為目的採取措施,使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獲得發展的媒介。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教育必須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教育者必須注意發展兒童的主動性。

幼兒園戶外混齡區域遊戲活動中,教師可以採取哪些組織與指導策略

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中對於閱讀活動的要求表述較為簡單 籠統,但隨著對 3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以下簡稱 指南 的深入學習,我們發現 指南 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閱讀活動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和指導建議,這為教師開。如何有效開展戶外混齡自主遊戲活動 幼bai兒園教育 指導綱要 試行 中明 d...

我應該做什麼工作?煩惱中

需要做解決你切身需要的工作,比如 你的生計現在有問題,那你就為了生計而去工作 生計沒問題,就按照你的理想去找工作 理想也不重要,就按照你的愛好去找工作 呵呵 我個人覺得,在你還沒找到方向前,先隨大流,別人幹什麼 你就幹什麼,別人靠什麼證你也跟著回 考.我個人就是在大答學的時候太過重視個性,極力尋求方...

在幼兒園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觀察的內容包括哪些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當注意時刻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否生病 其次,最應該注意戶外活動時的安全問題 另外,還要注意天氣的冷熱,注意加減衣服,注意喝水和他同同伴的相處關係 在安排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動靜結合,選擇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同時,兩個老師也要協調好,各個方面都需要注意。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