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業盈利方式電影盈利模式

2021-03-05 09:48:44 字數 5631 閱讀 4246

1樓:匿名使用者

製片人是管資金的,電影公司撥款給製片人由他分配給劇組各個部門,各個成員。當然,如果電影買的好,還是有提成的。電影公司靠票房和買電影版權盈利,當然,還有買一些相關專利。

電影院靠票房,部分給電影公司。

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大部分電影都不能上映,只能在中國廣電總局的檔案室裡躺著,比較好的結果是以不到成本價的版權買給電影頻道····所以中國電影還是很可悲的

對了對了 還有商業廣告···呵呵 在電影裡打隱性商業廣告···就是出去拉贊助···這種廣告最多的是百事。原來做過一個調查,沒六部電影裡 就有一部裡有百事的廣告~

2樓:匿名使用者

影院與電影公司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從票房中提成。演員和導演可以拿固定工資,也可以從影片盈利中提成,也可以兩者兼有。但大多數電影是賠錢的,國內外皆如此。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已為這是好萊塢呀,在內地表面上是分票房盈利,內地只有投資方和影院,影視公司有分大頭,演員和導演只能拿「高工資」,不像歐美影視行業發達,多方面盈利

電影盈利模式 10

4樓:中楚漢秀影視

投資電影從2023年2月1起《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之後,在國內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時候電影市場完全是被影視圈內人士或者有資金實力的人以及公司壟斷的一個行業,普通人即使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去參與一部電影版權的投資。

很多影視明星都曾經在新聞**上公開表示,他們做演員片酬並不是他們主要的收入**,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實就是**於電影版權投資。電影投資的收益當然主要是來自於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資料,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5樓:匿名使用者

一.電影盈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6樓:lyt大老爺

直接獲得的利潤有三個模式,一電影院所獲得的票房收入;二生產光碟所獲得的收入;三是電影的內掛廣告(其中收入最多的是一三這兩種模式)

間接獲得的利潤主要有新人的培養。

7樓:

植入式廣告暴風影音介面上就有很多廣告

有誰可以告訴我電影行業的盈利模式,感謝至極!

8樓:塞繆爾·約翰遜

這個沒法一句話說明,基本是票價,音像製品,衍生品,內建廣告

有個叫趙寧宇的人的部落格你可以看一下,他講了很多

給你貼一點看看

票價:被地產綁架的影院(一)

認識電影 2010-08-13 18:28:00

中國的電影票價到底有多高?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的電影票價在60~80元之間,大大的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消費能力。有人口誅筆伐,認為中國電影票價太高,特別是和歐美對比,人家的月收入多少多少,我們的多少多少,完全不成比例云云。聽似十分有理,爭取了民心支援,也造成了電影業瘋狂漲價壓榨百姓的假象。

最近《唐山大**》限價35元的事件又一次將電影票價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些聲音指責**,認為**應該把票價降下來。這種指責用錯了地方。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電影好不容易初步完成了產業化、市場化,怎麼可能退回到政策指令決定一些的方式呢?

當中國的電影人和觀眾仍在反對殘留的「長官意志」的時候,居然有人想讓「長官意志」死灰復燃,這個邏輯自相矛盾。

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到底是多少?

電影票的定價權掌握在誰的手裡?

60~80元這個數字,為許多學者、影評人、觀眾所引用,然而,這個數字是不正確的。

最近幾年,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為28~33元;2023年的平均票價為31元。

這個數字,必然引起一片譁然。這和許多觀眾印象裡的票價大相徑庭,也和人們從**中的到的印象差距太大。確實,大城市往往都在60元以上,有些電影,甚至動輒120元、150元。

這樣的票價水平,怎麼可能出現28~33元的平均票價呢?聯絡到中國各種統計資料的尷尬錯誤和個別電影公司資料造假,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電影票價,「被降低」了。

通過資料分析和一線調研,才能接近於事實真相。

什麼是中國電影市場?2023年產出62.08億票房、2023年到7月已創造67億票房的市場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全國37家院線、一千多家商業影院的5200塊商業銀幕。上列票房收入,均由這些商業銀幕奉獻。其他的收入——如農村、部隊、廠礦學校等——收入極低或不易統計,基本不計入商業票房總額。

因此,每一個年度的總票房,其實比公佈數字高一些——這還不包括被商業影院盜放的影片,這一塊黑色收入約佔總票房的10%強,被影院人員私分——這一情況業內人士盡人皆知,即使全部安放電腦聯網售票系統也無法徹底避免。通過在天涯網的調研發現,南方有的城市影院私印私售「內部券」,服務人員憑券放觀眾入場,此類方法五花八門,挖的都是中國電影業的牆角。

順便介紹,中國農村市場屬於公益放映。時下,從「2131工程」到「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的艱苦建設,中國擁有249條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流動數字放映裝置3.6萬套,放映員7萬多,覆蓋近60萬個村鎮。

2023年全國農村放映781萬場,**財政補貼3.3億,地方配套4.4億——其收入未計入商業總票房。

5200塊商業銀幕,分佈嚴重不均衡。

中國排名前50名的影院,全部分佈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南京等大城市,他們的票房收入,佔據了每個年度的1/3強。中國排名前100名的影院,亦全部分佈於大城市和部分經濟實力不遜於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如珠三角的一些「小鎮」,dgp產值往往高於北方城市——他們的票房收入,佔據了每個年度的60%左右。換言之,全國100家影院1000塊左右的銀幕,貢獻了60%左右的票房收入;而其餘一千多家影院的4000塊以上銀幕,卻僅僅能夠產出剩下40%的票房。

如果按照單銀幕比較,兩者相差5倍左右。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們尷尬的發現,決定中國電影走向的,其實就是幾十個大城市中經常光臨100家影院的少數觀眾,他們認為哪部電影好,哪部電影就有口碑、票房、檔期。二線城市的影院、網路、電視臺,全部要跟隨這100家甚至50家影院和觀眾的選擇。

那麼,這50家影院的平均票價是多少呢?

根據對2023年前7個月資料的跟蹤,其平均票價約為35~45元(《阿凡達》上映時期高於這個數字,因為3d票價普高),**為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辦公室每週通過《中國電影報》釋出的資料。

這就產生了問題。如果說,二線城市的票價較低,一線城市的票價較高,最後拉低了印象中的平均票價,似乎順利成章。但是在排名前50名的一線城市大影院,平均票價居然才是35~45元,這資料顯得很靠不住。

——涉及國家統計部門,似乎就有信任危機。60~80元/35~45元,差距太大,質疑順利成章。

這時候,需要到影院一線實地考察。調研結果為,60~80元是影院的門市**,並非交易**;如今,中國觀眾有種種辦法可以買到便宜很多的電影票,因此,35~45元正是一線大影院票價的真實反應。

觀眾獲得低價影票的途徑有以下幾條:

1、在影院辦理電影卡,一般在300~1000元之間,可享受票價5~8折。

2、購買團體票。中國電影市場團體票比例極大,各種機關、單位、學校、企業都會購買團體票,又稱「包場」、「**」,團體票享受很大的折扣,有時候比5折還要低。

3、購買、獲得電影券。影院發行種種型別的電影券(前文非法內部券不在此列),一部分直接銷售,一部分以種種方式和所在商場、**、**等進行置換,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觀眾從各種渠道得到的電影券,最終個人和中間商都是要買單的,並非免費。

4、包銷。包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電影券批發、預購行為。一些有實力且與電影業有關聯的企業,會事先購買大批影票(高至數千萬),之後以回饋客戶、積分換取、有獎抽取等方式發出,這些企業包括電信、銀行、**等。

觀眾得到的這些免費或廉價影票,均由企業最終和片方結算,最終**也遠遠低於門市價。

5、**。全國影院大多實行週二半價日,很多影院還實行周

一、週三、週四半價日,部分影院實行「18點前18元」活動,大大地拉低了票價。

6、在一些特別活動中,有一些特殊的優惠。如「北京放映」期間看一場贈10元兌換券,「體育電影周」的一些場次,都會有票價優惠。

綜上所述,按照門市價在售票櫃檯購買影票的大多為臨時決定看電影、偶爾看電影的本地人和外地遊客,大部分長期固定觀眾可以有豐富的渠道獲得半價左右的影票。通過對發行公司、院線公司及北京、上海、廣州部分影院的調研,得知一般在門市購票的觀眾不超過1/3,團體票普遍在1/3以上,主體觀眾均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打折票。因此,一線影院35~45元左右的平均票價是真實可信的。

而二線影院的票價均低於一線影院,年度平均票價也是準確的。

然而,即使是2023年31元的平均票價也不是一個很低的**,假如2個人,坐出租,喝飲料,再吃一份便餐,消費也會接近200元——影院所處的位置迫使觀眾只能如此消費,而**允許影院入駐也正是為了拉動周邊消費。那麼,這個31元左右的票價能不能再降?降到20元?

甚至是10元?

答案是無法再降價了。因為中國的電影票價已經被地產綁架了!

電影票價的定價權不是**,也不是某一家電影公司。中國這37條院線5200塊銀幕,隸屬關係十分複雜,有些屬於電影國企,有些屬於電影私企,有些屬於商業地產,有些屬於全民,有些屬於外路老闆,有些甚至潛伏著隱性的外資。電影票價的決定權,在於市場。

影院的收入,由幾部分構成,票房=稅費+片款+運營成本+利潤。

片款為返還製片方和發行公司的錢,比例幾乎為全球最低,一直遭到製片界強烈**,但基本維持現狀。

運營成本,包括人員+水電+宣傳+維修升級+地租等等。前面若干項基本支出和一般銷售單位類似,最後一項:地租,則是成本的決定性因素。

如此看來,稅費是固定的,片款是小比例的,利潤是可以估算的,基本支出是必須的,真正對影院定價權造成強烈影響的,恰恰是這地租!

中國幾乎所有大影院,均身處商業地產之中,也就是某個商業大廈或者商業區域之中。當年,這是中國電影復興的關鍵:依託商業地產的升溫造成影院的穩步發展,擴大市場,刺激製片業。

然而,近年來商業地產不斷提高影院的年度租金,使得影院的收入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商業地產的收益。換言之,商業地產按照一般商業規律,將他們承擔的壓力一部分轉嫁到了影院身上。商業地產升值,地租就漲價;地租漲價,票價就得跟著漲。

特別是這些年來電影票房、利潤高速增長的資料被全面報道,商業地產更有了提租的充足理由。事實上,2023年各影院的地租比2023年**了很多,大批院線和影院不得不借助《阿凡達》3d大漲票價,本意是2023年所有電影跟進漲價,但由於春季電影質量疲軟,市場調節,不得不做區域性下降。否則,2023年的電影票價,真的有可能和房價、菜價、油價一樣成為國計民生的大話題,突破60~80元也未可知了。

如何降低票價呢?一方面,國家似乎可以免除部分稅收,放水養魚,待電影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比如年票房500億、1000億再行徵稅——條件是影院增加部分低價甚至免費公映場次等。如今電影業年度票房不過100億,稅基很小,徵稅意義不大。

配合《國十條》的政策精神,假如稅務部門能夠部分、全部減免電影稅收,利在千秋,功莫大焉。(稅基養大了,一樣可以再徵回來。)

一方面,要嚴防商業地產將通貨膨脹的壓力轉化到電影票價上來。然而,這卻是最難控制的一個環節:影院入駐商業地產,屬於商業行為,很難行政干預;商業地產要提租,影院想要生存只能接受。

所有提租的金額(動輒數百萬計),除了降低工作人員薪酬、降低利潤以外,只能是轉嫁到觀眾票款上了。水電、宣傳等費用,從來只升不降——通貨膨脹的壓力從另一個渠道傳導到電影上。

與此同時,製片方一直要求繼續提高回款的百分比,這本是個合理的要求。好萊塢通行的規矩是製片方拿回票房款的55%,中國最好的情況是拿到43%,一般的連40%都拿不到,發行方拿去一些,稅費再徵去一些,成本再扣除一些,中國電影製片業的日子確實難過。然而,假如製片方真的能夠拿到50%、55%,影院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唯一解套的辦法就是:

繼續漲票價。

這就是全國院線一致稱讚3d電影的根本原因所在:可以「合情合理」地漲價。

共享充電樁盈利模式是怎樣的,充電樁盈利模式有哪些

和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一樣的,都是通過別人借充電或者借裝置收取一定費用 目前市場上的共享充電樁品牌有很多,我們以6108方案的共享充電樁盈利模式來分析,以投入100臺設定安功率收費,以1元充電4小時綜合測算,電費 包含物業管理費分成0.8元 度電。民用電價0.56元 度,其餘為物業分成 每臺裝...

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有哪些,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有哪些

1 利用已有資源 例如 某服裝企業通過網路銷售產品 企業產品即其資源 某營銷顧問公司通過網路提供顧問服務 門戶 利用已有的巨大流量賣廣告位等。2 利用積累的某種資源 對於這種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只要積累豐富的資源 建設一個良好的平臺,並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就可以取得成功。可通過提供免費服務吸引大量網民...

單機遊戲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單機遊戲的盈利的方式是什麼

首先就是 發行商委託 開發商開發遊戲了,開發商會得到發行商的一次性報酬。遊戲今後的成敗與開發商無關 但很多情況下,開發商本身是發行商的子公司。日本發行商往往會選擇借人而不是找別家公司 遊戲發行,主要盈利渠道當然是 賣遊戲軟體啦.發行商和 對應遊戲平臺的所有商 我這個很不正統的叫法,不知道你明不明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