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的文化特點

2021-03-05 09:22:18 字數 4969 閱讀 5901

1樓:艾小呆的我

1、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型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

2、兩漢是中國歷史上科技與文化非常輝煌的一個時期。國家也非常重視教育和學識。漢朝學術自由,成就博深,春秋戰國諸子之學,亦能彰明綜括,非有人所稱獨尊儒術。

3、中華文明始祖在三皇五帝,先秦時代就非常重視文教,既敬畏神明,同時更重視對自然規律的總結歸納,並與傳播,至五帝時期已興設「成均館」,至夏成校。

2樓:戀圈圈兒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社會較穩定,封建經濟迅速發展,各民族政治經濟聯絡加強,中外交往頻繁,在此基礎上,秦漢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後世封建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秦漢文化發展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①通車性與多樣化有機結合;

②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③水平居於世界先進行列;

④氣勢恢弘。

秦漢時期社會經濟的進步是秦漢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許多科技成就既是秦漢文化發展的表現,又是秦漢經濟發展的動力。

秦漢形成統一帝國,政治統一,促進各地人民生產生活交流,為秦漢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強有力的**也促進秦漢文化的發展。秦始皇統一文字,西漢武帝以後大興儒學教育、鼓勵對外交流等政策措施,都有利於文化的發展。

當然,封建**出於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而採取的一些措施,也會對科學文化發展有不利作用,如秦始皇焚書坑儒等。但總體看來,秦漢統一帝國**的存在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

民族交流的增多也有利於文化的進步。外來文明的傳入也促進了秦漢文化的發展。

當然文化不僅與一定時代政治、經濟互相作用,文化的特點還在於它能發揮超越時空的影響。秦漢文化的某些成就超越時空,影響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數學、中醫、造紙等成就一脈相傳,不斷地被髮展,許多今天仍在使用。我們現在依然為萬里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的氣勢而驚歎,這些已不僅是中國人的寶貴財富,而且也是整個人類的寶貴遺產。儒家思想在諸子思想中取得獨尊地位,儒家思想開始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指導思想,對以後近2023年的封建社會產生重要影響。

《史記》及許多秦漢文藝作品,歷代都有讀者喜愛和研究。今天宗教依然存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哲學衝突仍在繼續,許多觀點對現在仍有啟迪。秦漢文化的許多成就開始外傳,促進了「中華文化圈」的形成。

秦漢文化是秦漢時代留給後人的遺產。秦漢時代是中國人值得自豪的時代!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認為,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化落後於山東六國,有「秦,虎狼也」的說法。

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型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

「焚書坑儒」 是秦朝為了國家政權安定統一的所執行的政策, 也是對當時中國文化的一次摧殘。「焚書」政策針對當時的書冊文物,只保留對民生以及執政所需的,大量對秦政權無益的珍貴文獻從此失傳,春秋戰國的百家言論在這段時期受到嚴重的摧殘;「坑儒」政策也是第一個被中國歷史所紀錄的國家政權對知識分子大規模的逮捕行為(儒家稱之為「**」)。但同時也有觀點認為「焚書坑儒」對文化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如下:

1.所謂焚書,目的是為禁「以古非今者」,對私藏書籍的懲罰措施並不嚴厲。2.

所焚書籍為民間藏書,博士官的藏書不包括在內,而當時民間的《詩》、《書》其實並不多。而在項羽擊敗秦軍主力進入咸陽後火燒阿房宮卻使秦國官方珍藏的大批珍貴典籍被焚燬。3.

秦至秦二世而亡,真正執行的時間不超過十年,影響不會太大。「焚書坑儒」為何如此出名,關鍵在後世的「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佔據了此後近兩千年中國國家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

兩漢是中國歷史上科技與文化非常輝煌的一個時期。國家也非常重視教育和學識。

漢朝學術自由,成就博深,春秋戰國諸子之學,亦能彰明綜括,非有人所稱獨尊儒術。

漢代的作家所開創的史學標準,直到18世紀都一直領先於世界。

漢代的治國思想。漢代在立國時用法家之法,文景時期,又用道家黃老思想為主,並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不僅強調無為,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堅持約法省簡,務在安民。

漢朝為中國道教、佛教兩大宗教的形成及傳入期

4樓:可愛的zzz聖

先秦時期社會的文化

先秦政教文化、先秦朝聘文化、先秦生活文化、先秦感覺文化、先秦和諧文化等內容.

先秦時期社會的哲學

奴隸社會及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哲學.始自商周時期,至秦統一中國之前.

歷史背景 公元前21世紀的夏代,中國進入奴隸社會,殷商和西周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中國奴隸社會保留了公社共同體形式,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土地屬奴隸主國家所有,強迫奴隸集體耕作,春秋至戰國初,由於鐵器和耕牛的使用,產生了用個體生產代替集體耕作、用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隸主土地公有制的經濟條件,宗族奴隸制在奴隸和平民的反抗鬥爭中逐漸瓦解.

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階級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進行了反覆的鬥爭和較量,封建制終於戰勝了奴隸制,先後建立了魏、趙、韓、齊、楚、燕、秦7個封建國家.秦國實行封建化改革最晚,也最為徹底,商鞅變法的成功使秦國一躍而為戰國後期的強國,奠定了後來統一中國的基礎.封建制度的確立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生產的發展又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先秦哲學隨之產生和發展.

發展過程 先秦哲學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中國哲學的萌芽、諸子前哲學和諸子哲學3個階段:①萌芽時期.哲學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聯絡的,主要表現為相信靈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發觀念.

在殷商奴隸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思想是上帝神權觀念,周滅殷後發展為天命主宰一切的觀念,周公提出「敬德保民」 、「以德配天」的思想 .以《易經》和《洪範》為代表的早期陰陽、五行觀念尚未完全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表現了科學思維的萌芽同宗教、神話幻想的一種聯絡.②諸子前哲學.

西周末至春秋時期,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出現了危機,天命神權也發生了動搖.在《詩經》中出現了疑天、責天的思想.出現了原始的陰陽、五行觀念,對自然界的變化作了某些唯物主義的解釋,表現出無神論的傾向,同時發展了樸素辯證法的思想.

伯陽父、史伯、管仲、醫和、子產、晏嬰、史墨等人,可以稱為先秦諸子前哲學思想的主要代表.③諸子哲學.春秋末年,孔子創立儒家學派,是中國哲學進入諸子百家之學的開端.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中,先後出現儒、墨、道、法、名、陰陽等重要學派,圍繞著天人之際和古今之變以及名實、禮法等問題了激烈的哲學論辯,學派之間既互相鬥爭又互相吸取,每個學派內部也不斷分化和發展,使這個時期的思想鬥爭呈現出錯綜複雜的情況,從而促進了哲學的繁榮.

主要派別 先秦諸子哲學的主要派別有①儒家.這是創立最早、影響較大的一個學派.孔子死後,「儒分為八」.

其中孟子和荀子為代表的兩個派別最有影響.②墨家.創始人是戰國初年的墨子,他的哲學中包含有非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

墨子死後,「墨離為三」.戰國後期,墨家的一派克服了墨子學說中的迷信成分,在唯物主義認識論、邏輯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③道家.

傳統認為老子是其創始人.他提出了一個以道為核心的系統完整的宇宙觀,既有唯物主義的內容,又有唯心主義的成分.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通過相對主義走向懷疑論和不可知論.

稷下道家則提出「精氣」說,對老子的「道」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戰國時期道家的一派還和名家、法家相結合,發展成為黃老之學,為後來的漢初統治者所推崇.④法家.

其先驅為管仲、子產,真正奠基人是戰國時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人.到戰國末期,韓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完整的法治理論,他繼承了老子和荀子哲學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義體系.⑤名家.

是戰國時期專門討論名實關係和概念同異、離合問題的一個學派,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孫龍.他們對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別性問題作了**,對古代邏輯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⑥陰陽家.

以鄒衍為代表,他把陰陽五行說加以神祕化,用五行生剋的順序來說明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終始」說,為新興封建政權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除上述派別外,先秦諸子百家之學還有兵家、農家、縱橫家、雜家等學派.

歷史地位 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的發端,是形成學派和建立哲學體系的重要歷史時期,它廣泛地**了宇宙本原和自然規律問題、天人關係問題、人性善惡問題、認識論和邏輯學問題等,把哲學研究伸展到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內容極為豐富,已包含著以後各個歷史時期各種哲學觀點的胚胎和萌芽,對中國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是中國秦漢兩朝大一統時期的合稱。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首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統一,秦王政改號稱皇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制的秦朝。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開始實行全面的統一。

然而由於缺乏歷史經驗,秦朝二世而亡。在經過短暫的**之後,漢朝繼之而起,並基本延續秦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時期。

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5樓:啊幾年級

秦漢文化的特點 1.統一與多樣化有機結合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 3.水平居於世界前列 4.奮發向上,氣勢恢弘 。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秦漢文化的四大特點。

一是統一與多樣化的有機結合。秦朝、漢朝是統一的、多民族的、疆域遼闊的國家。穩定的大一統的國家,穩定的大一統的秩序,形成文化的趨同與統一,同時,多民族的、疆域遼闊的國家,又使各民族、各地區的人們具有各自的個性特徵。

統一,使中華文明有深厚的文化積澱;統一前提下的多樣,又使中華文明更加絢麗多彩,並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是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隨著大一統局面的形成,中外交通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表現在**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兩漢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通暢,極大地推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使中國能夠大規模地吸取外來文化,同時秦漢文化也廣泛外傳。

第三,水平居於世界先進行列。秦漢時期,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許多研究成果和發明創造,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數學方面也表現出中華民族的非凡智慧;中醫、中藥的發展形成了中國醫藥學獨特的辯證理論體系;秦漢文化的整體發展水平很高,也很全面。

這就使秦漢文化不僅在當時譽滿宇內,而且澤被後代。

第四個特點是秦漢文化氣度不凡,氣勢恢弘,而且充滿自信,具有奮發向上的精神。秦漢時期的文化之所以具有這一特色,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發展、經濟繁榮給它提供了大製作、大手筆的可能性,同時這也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有關。至今,人們站在長城、站在秦陵兵馬俑陣前,閱讀《史記》、吟誦「大風歌」,無不為之折服,而由衷地嘆其偉大、巨集大與博大。

為什麼秦漢時期墓室藝術發達秦漢時期壁畫的特點

先秦繪畫 在整個 先秦 時代中,春秋以前屬於奴隸制社會,戰國以後則進入了封建社會。伴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各種手工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出現了所謂的 青銅文明 統治階級的需要帶動了美術各門類的發展,繪畫當然也不例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今天能夠見到的先秦繪畫遺蹟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被推測為...

把「以山為陵」作為黃陵特點的時期是 A秦漢B唐宋C明朝D清朝

把 以山為陵 作為黃陵特點的時期是 b 唐 請問誰有01 05年貴州省導遊資格考試試題?20 七年級歷史複習題 下圖反映的 機構示意圖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 c本題考查中國古代 政治機構。圖示中,皇帝之下是六部,說明六部長官直接向皇帝負責。此種制度是在明朝時期出現。...

求助秦漢時期普通人的生活求介紹介紹秦漢時期人們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書謝謝

對於你的問題有的我也不知道我只能揀我知道的回答了 1 秦朝的耕種是國家配給制的 所謂配給制就是說國家統一規定播種量和預定收穫量有益進行管理 牛是國家統一管理 用的是當時先進的鐵製工具 當時鐵的產量少,大多數國家都是青銅製工具,即使別的國家也冶煉鐵多用於軍事 秦國人17歲就算成年但我個人認為當時連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