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重量單位怎麼換算的升斤兩錢分

2021-05-12 05:10:48 字數 5932 閱讀 8375

1樓:寒夢時分

中國歷史悠久,換算都不太一樣。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

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

中國歷史悠久,換算都不太一樣。

其實不要說古代 就是現在大陸和臺灣的斤都不同,臺灣的斤是600克。咱們去買1斤東西,會覺得臺灣人特熱情:)給這麼多。

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當於668.19克,隋末1斤相當於222.

73克等。另外,根據2023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銅則,自記重一百斤,實重64公斤。那麼每斤相當於640克(《歷代度量衡簡表》的標準是596.

82克),跟漢代258.24克相去甚遠。2023年開始 一斤等於十兩:

2023年6月25日***釋出《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確定米制為中國基本計量單位,在全國推廣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為十兩為一斤。」 中藥計量仍襲舊制不變。從2023年1月1曰起,中藥計量單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兩、錢、分」 等.

「錢」換算為「克」 ,近代以來普遍採用的換算方式是:500克(1斤)÷16(舊制十六兩為一斤)÷10(舊制十錢為一兩)=3.125克(1錢),一些中醫院校教材中也是這樣的算的(此換算方法實際上並不正確)。

綜述:古代量制歷經多次變革,明代以後才大體穩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至2023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克一斤改為500克一市斤.

還應特別指出,2023年和 2023年的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這樣,從明代到2023年,錢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為595÷16÷10,1錢約等於 3.72克(3.

71875克).

現代的重量單位換算很簡單,即:1公斤=2斤、1斤=10兩、1兩=10錢、1錢=5克、1克=10分克、1分克=10釐克、1釐克=10毫克。

2樓:匿名使用者

滿意回答

據《漢書·律曆志》記載,秦漢時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銖、兩、斤、鈞、石。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

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古代,,不知道中國歷史悠久麼?

居然用這麼含糊的詞其實不要說古代 就是現在大陸和臺灣的斤都不同,臺灣的斤是600克。咱們去買1斤東西,會覺得臺灣人特熱情:)給這麼多。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衡的單位主要有錙、銖、兩、斤、鈞、石(shí)

兩以下有錢、分、釐、毫、絲、忽等小單位

十黍為一銖,六銖為一分,四分成一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古代的計量單位:錢,分,與現在的克是怎樣換算的?

4樓:小_跳

一文就是一錢,一錢就等於3.25克。(只是查到的,慎用)

5樓:匿名使用者

一斤16兩,1兩10錢

6樓:住手丨把她放開

google換算 !!!!!現在的小朋友這麼連google都不會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十錢一兩 十兩一斤 一斤500克

8樓:永恆的安眠

50克一兩,5克一錢,0.3克一分

古代的計量單位石、鬥、升怎麼換算的

9樓:love蝶舞晨軒

石、鬥、升、合之間的換算是簡單的十進位制:一石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

以「石、鬥、升、合」等容積單位用以計量米或者麥等固體顆粒的體積。因為當時農村秤比較少,磅秤或地中衡更是少有,糧食又是大宗商品,大量過秤比較麻煩,用容積計量則比較方便。所以,到2023年代初期,「石、鬥、升、合」這種古典計量方法在中國農村還一直沿用。

「石、鬥、升、合」,四種計量單位中,「升」和「鬥」最常見,「石」和「合」這兩種,可能因為過大或太小,都不常用,與老百姓的生活扯不上什麼關係。所以「升」和「鬥」的成語與熟語,非常普及,如:升斗小民、日進斗金、車載斗量、不為五斗米折腰、海水不可斗量等。

擴充套件資料:

這「石、鬥、升、合」的計量名稱是很古老的。解放後農村還一直沿用,如:問農民:

「今年一畝地打幾鬥麥?」,「你家今年收了幾石糧食?」過去窮人借貸地主家的糧食,講究「幾合利息?

」也就是百分幾的利息?比如「5合利」,就等於百分之五的利率。

交公糧和市場買賣糧食都是過秤,而不是用斗量,因為秤更準確,誤差小。有句話「海水不可斗量?」這裡就是說鬥是量具。

農村合作化以後,收糧、分糧也都是用秤而不是用鬥了,從此這些計量方法基本上被淘汰了。過去用的鬥和升子等量具,現在只當作盛物的一種用具,而且越來越少見了。

古代常用單位換算標準:

1、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鬥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2、豆:容量單位。

3、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4、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5、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6、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7、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

8、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10樓:匿名使用者

單位換算標準:

一石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其中一合約為107.4cm3

石、鬥、升、合,是中國傳統的容量單位,是屬於「市制」單位,相當於英制的加侖、夸脫、品脫;公制的升、毫升等。由於我國解放後推行公制,所以石、鬥、升、合等已淡出日常視野。

「石」用作計量單位,應讀為「dàn」,而不是石頭的石;「合」用作計量單位,應讀為「gě」,而不是合作的合。擔(dàn )是指用肩膀挑的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曆代量制演變簡表

1、戰國:

齊:1鍾 = 10釜, 1釜 = 4區,1區 = 4豆, 1豆 = 4升

秦:1斛 = 10鬥, 1鬥 = 10升

楚:1筲 =5升

2、秦:1斛 = 10鬥, 1鬥 = 10升

統一換算(毫升):1斛 = 20000, 1鬥 = 2000, 1升 = 200

3、漢: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1合 = 2龠, 1龠 = 5撮, 1撮 = 4圭

統一換算(毫升):1斛 =20000, 1鬥 = 2000, 1升 = 200,1合 = 20, 1龠 = 10, 1撮 = 2, 1圭 = 0.5

4、三國兩晉: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斛 =20450, 1鬥 = 2045, 1升 = 204.5,1合 = 20.45

5、南北朝: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斛 =30000, 1鬥 = 3000, 1升 = 300,1合 = 30

6、隋: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開皇:1斛 = 60000, 1鬥 =6000, 1升 =600,1合 = 60

大業:1斛 =20000, 1鬥 =2000, 1升 =200,1合 = 20

7、唐:1斛 = 10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大:1斛 = 60000, 1鬥 =6000, 1升 =600,1合 = 60

小:1斛 =20000, 1鬥 =2000, 1升 =200,1合 = 20

8、宋:1石 = 2斛,1斛 = 5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石 = 67000,1斛 =33500, 1鬥 = 6700, 1升 = 670,1合 = 67

9、元:1石 = 2斛,1斛 = 5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石 = 95000,1斛 = 47500, 1鬥 = 9500, 1升 = 950,1合 = 95

10、明:1石 = 2斛,1斛 = 5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鬥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11、清:1石 = 2斛,1斛 = 5鬥, 1鬥 = 10升 1升 = 10合

統一換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鬥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擴充套件資料:

1、夏代的主要活動地點在山西、河南一帶。在河南二里頭文化遺址,發現有手工業作坊和大型宮殿建築。在這些生產、建設中都離不開度量衡器具。

據《夏書·五字歌》、《管子·楊權》、《管子七法篇》等古書記載,夏代已經有了度量衡器具。商、周均建有度量衡制度。

2、《周禮》、《禮記》中都記載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度量衡混亂。戰國時,各國都有了自己的度量衡制度,單位量值嚴重混亂。

秦國的重量單位是銖、兩、斤、鈞、石。魏國則用鎰、斤。齊國有家量和公量之分。秦同一升合現在的200毫升,趙同一升合175毫升,韓國一升合169毫升,楚困一升合225毫升。

戰國後期,隨著各國經濟交往頻繁,度量衡出現了統一的趨勢。如齊國將原有的容量單位升、豆、區、釜、鍾,改作升、鬥,與秦國單位值相近。

3、秦統一全國後,立即釋出統一度量衡制度詔書,沿用了商朝所制定的度量衡量值。即一尺等於今23釐米,一升等於今200毫升,一斤等於今250克。這一量值從商鞅到東漢末年沿用了五百年。

4、三國時期,基本上沿用東漢的度量衡制度,但量值有所增長。

5、兩晉、南北朝時期,度量衡制度再度混亂,單位量值急劇增長,出現了「南人適北,視升為鬥」的5局面。北朝一尺約合今31釐米,一升約合今400毫升,一斤約合今500克;而南朝一尺約合今25.5釐米,一升約合今200毫升,一斤約合今250克。

6、隋文帝統一全國以後,再次統一度量衡。但單位量值有所增長,一尺約合今29.5釐米,一升約合今600毫升,一斤約合今750克。量、衡單位比北朝時期又有所增大,尺度單位比秦漢時期的增長了28%,量、衡單位則增長了約2倍。

7、唐宋時期,度量衡基本上沿用隋制,制度嚴明,單位量值相對穩定。但度量衡分大小二制。小尺一尺二寸為一大尺(合今429.6釐米)。

三小鬥為一大斗。i小兩為一大兩(合今40克)。官民日常用大制,調鐘律、測晷影、合湯藥及冠冕之制用小制。

8、唐代對衡制單位有所改進,即把「銖、累、黍」非十進位制單位,改為「錢、分、釐」十進位制單位。

9、宋代改進了容量單位,將原十鬥為一斛,改為五斗為一斛,十鬥為一石,同時度量衡量值也有增長,宋初官尺每尺合今近31釐米,到宋末已達到32.9釐米。

10、元代度量衡承襲唐制。單位量值比宋代又有增大,一斤約合今625克。

11、明代度量衡承襲前制。尺度分為多種,營造尺,一尺合今32釐米;量地尺,一尺合今32.7釐米;裁衣尺,一尺合今34釐米。容量一斗合今1022毫升。衡量一斤約合今593克。

12、清朝度量衡基本上承襲明制,單位量值略有增長。光緒三十四年(2023年),清**以營造尺的長度和庫平兩的重量為準。單位量值每尺合今32釐米,每升合今1035毫升,每斤合今597克。

同時,清**還規定:尺度以尺為主單位,容量以升為主單位,衡重以兩為主單位。

13、從秦到清兩千多年間,度量衡制度及其量值不斷演變。尺度由每尺合今23釐米增大到32釐米;容量由每升200毫升增大到1000多毫升,增長了4倍多;衡重由每斤250克增大到600克左右,增長了1倍以上。秦至**,長度和容量皆為十進位制,唯衡重不全是十進位制。

公斤和升之間怎麼換算,毫升和公斤之間的換算是多少

公斤即千克,是重量單位。升是體積單位。二者之間不能進行換算。千克 符號kg 為國際單位制中度量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一千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幾乎與一升的水等重。升在國際單位制中表示為l,其次級單位為毫升 ml 升與其他容積單位的換算關係為 1l 100...

流量單位是怎麼換算的,上網的流量單位 B ,KB ,MB ,GB 怎麼換算 要詳細

手機流量的單位和電腦網路流量的單位是一樣的。電腦的流量不限制,無線上網的流量是有限制的。gb,mb,kb,b,都是常用的手機流量的單位符號。其中,b是位元組的符號,位元組是資料或資料流量的基本單位。4g 3g說的是手機卡的制式,意思就是以哪種方式登入網路,和流量的單位沒關係,基本的流量單位是1g 1...

物理上nm與mm怎麼換算,物理的單位換算用科學計數法來表示,如5nm km

解 1nm 1 10 9m 1mm 1 10 3m 所以1nm 1 10 6mm 1nm等於1000nmm um是微米,1m 10的6次方um nm是奈米,1m 10的9次方nm 1cm 10的7次方nm 1mm 10 6nm 1m 0.001km 100cm 1000mm 1 000000u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