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全面體現全面建設小康社

2021-03-03 21:51:47 字數 4677 閱讀 6389

1樓:精神佈道者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增長。3進入內

創新型國家容

行列。4城鎮化質量提高。5區域協調發展。

人民生活:1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就業更加充分。3收入分配差距縮小。4社會保障全面覆蓋。

生態文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如何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和目標 20

2樓:匿名使用者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隻是農民全部脫貧,精準扶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是什麼?具有哪些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五項新要求,四個特點。

五項新要求:

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3年比2023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和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

2、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落實,全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建設取得新成效。

基層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3、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佔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

4、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5、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迴圈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汙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四個特點:

第一、反映和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內在要求。

第二、反映和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和我們黨執政為民、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執政理念。

第三、新要求本身就是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體現了我們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

第四、把建設生態文明納入新要求中,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二、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階水平。

三、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四、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五、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六、依靠改革開放推動制度建設。

5樓:abc高分高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什麼?

6樓:手機使用者

一是在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標;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設方面的目標;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文化發展方面的目標;

四是在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目標.

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包括哪五個方面的目標體系( ) 1經濟 2政治 3文化 4社會

7樓:獨酌ai霜殿花

c經濟和文化都提到了,所以b、d排除,而制度在十七大並沒有提出,所以a排除。

8樓:天秤笨蛋小小

c。。理解: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

1. 增強發展協調性; 2. 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 3.

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4.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分別就是12345。。

9樓:匿名使用者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這些新要求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三是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四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小康社會」,發端於***同志對「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這一雄心壯志的現實思考。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它的內涵和意義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起初,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側重於解決溫飽問題。

而到了2023年,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提前實現翻兩番的情況下,***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寬裕」的歷史任務。

2023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此後,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此次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針對性。比如,報告提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3年比2023年翻兩番。使用「人均」一詞,表明我們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

再比如,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礎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表明我們黨更加重視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會的自然與環境內涵。

當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並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許許多多實在的「指標」,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奮鬥才能實現。十七大報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體包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社會事業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

這裡面既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事關國家重大戰略佈局的問題,也有和諧文化建設、優先發展教育、擴大就業、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轉變消費模式等民生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二○二○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領會和把握這一重大戰略目標,就要按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堅定信心,埋頭苦幹,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是對什麼是小康社會、如何建設小康社會認識的新飛躍。黨的十七大對實現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這五個方面的新要求,表明我們追求的小康社會,不僅是一個經濟目標,更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目標;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標,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目標。

這一新的更高要求,使「全面建設」的內容更加完備,特點更加鮮明,描述更加具體,藍圖更加清晰。按照這一新的更高要求努力奮鬥,迎接我們的必將是一個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文明的全面小康社會。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是立足中國國情,把握階段性特徵,順應人民期待,對十六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充實和完善。過去五年的艱苦奮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如,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髮展,但與擴大人民民主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文化更加繁榮,但與滿足人民群眾的旺盛文化需求之間還有距離。如此等等說明,我們所達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適應發展新要求,滿足人民新期待,我們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黨的十七大站在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深刻把握髮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在與十六大確定的奮鬥目標保持連續性的基礎上,為奮鬥目標賦予了新的更豐富的內涵與外延,使這一目標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要求,必將引導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以更加彭勃的熱情,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

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發展道路上,總有幾個關鍵時期、關鍵階段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關鍵時期對奮鬥目標提出新要求,是一種自我激勵、自我加壓,是共產黨人責任感、使命感的充分體現。今後五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山東作為經濟大省,有條件、有能力發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為全省人民創造更大的幸福。

省九次黨代會確定了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在新起點上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目標,做出了在工作指導上實現轉變的重大決策,勾畫了齊魯大地經濟繁榮興旺、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特色鮮明、社會安定和諧的美好前景。前景燦爛輝煌,藍圖激盪人心。只要我們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刻認識把握**、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認識把握我省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拿出更具針對性、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措施,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就一定能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堅實的基礎。

希望採納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度就是偉大的中國人民的奮鬥史結合自身談談你對奮

小康社會 是由 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 小康 的情況下,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7年10月18日,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1 在優化結構和提bai 高效益的基礎du上,zhi國內生產總值到二 dao0二0年力爭比二000年翻兩內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容力明顯增強。2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 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哪些現實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什麼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既巨集偉壯麗,激奮人心,又符合實情,科學求實。這是強國富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部署。完成這一偉大而艱鉅的任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最為關鍵的一步,其意義重大而深遠。1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國的綜合國力將大大增強。2020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