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中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工作距離

2021-03-03 21:22:48 字數 1797 閱讀 9957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copy情況下,物鏡的放大倍數越高,工bai

作距離du越小;會有特殊高倍率zhi長工作距物dao鏡,但是一般情況下長工作距物鏡的數值孔徑,相比同等倍率下的正常物鏡的數值孔徑要小,也就是解析度會有所下降。希望有所幫助----午禾科技

2樓:匿名使用者

顯微鏡中,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工作距離通常越短,越近!

體視顯微鏡求教:物鏡的焦距就是工作距離?物鏡固定,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工作距離會改變嗎?

3樓:蘇州晉鬆計量

是一回事。更換不同的物鏡,工作距離會變。如果顯微鏡齊焦的話,連續變倍的範圍內無需重新調焦,但很多顯微鏡都做不到,如果家裝輔助物鏡,那麼焦距將改變,變化量還很大。

具體看產品技術引數。

為什麼顯微鏡的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4樓:鶴髮童顏

顯微鏡的視角放大率 m=-(s*d)/(fo*fe)

其中fo和fe 分別為物鏡和目鏡的焦距,d為物方焦點到像方焦點的距離,也就是顯微鏡的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擴充套件資料:

物鏡型別:

1、按顯微鏡鏡筒長度(以mm計):透射光用160鏡筒,帶0.17mm厚或更厚的蓋玻片;反射光用190鏡筒,不帶蓋玻片;透射光與反射光用鏡筒,筒長無限大。

2、按浸法特徵:非浸式(乾式)、浸式(油浸、水浸、甘油浸及其它浸法)。

3、按光學裝置:透射式、反射式以及折反射式。

4、按數值孔徑和放大倍數:低倍(n≤0.2與β≤10x),中倍(n≤0.65與β≤40x),高倍(n>0.65與β>40x)。

5、按校正象差的情況不同,通常分為消色差物鏡,半復消色差物鏡,復消色差物鏡,平視場消色差物鏡,平視場復消色差物鏡和單色物鏡。

低倍、高倍、油鏡頭的識別:

1、標明放大倍數10×,40×,100×,或10/0.25,40/0.65,100/1.25。

2、低倍鏡最短,高倍鏡較長,油鏡最長。

3、鏡頭前面的鏡孔低倍鏡最大,高倍鏡較大,油鏡最小。

4、油鏡頭上常刻有黑色環圈,或「油」字。

成像原理:

1、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主要由目鏡、物鏡、載物臺和反光鏡組成。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物鏡的凸透鏡焦距小於目鏡的凸透鏡的焦距。物鏡相當於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目鏡相當於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經顯微鏡到人眼的物體都成倒立放大的虛像。反光鏡用來反射,照亮被觀察的物體。

反光鏡一般有兩個反射面:一個是平面鏡,在光線較強時使用;一個是凹面鏡,在光線較弱時使用,可會聚光線。

2、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奈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

現在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而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

5樓:匿名使用者

1、顯微鏡目鏡

越長,放大倍數越小

目鏡是放大虛像,目鏡越長,也就是離虛像越近,故放大倍數越小2、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物鏡是放大實像,物鏡越長,也就是離實物越近,「物近像遠大」,故放大倍數越大

物鏡目鏡放大倍數與其長短關係,顯微鏡中的物鏡與目鏡長短與放大倍數有何關聯?

1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反之則放大倍數越大。2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 反之則放大倍數越小,距裝片距離越遠。3 物鏡上端有螺紋,而目鏡無。目鏡用來觀察前方光學系統所成影象的目視光學器件,是望遠鏡 顯微鏡等目視光學儀器的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將由物鏡放大所得的實像再次放大。為消像差,...

顯微鏡型別分為哪幾種?顯微鏡的物鏡相當於什麼鏡?

匯聚式顯微鏡 顯微鏡的分類方法中沒有這種叫法。根據字面理解,所謂的匯聚也就是把光聚集,也就是帶有聚光鏡的顯微鏡,換言之就是透視式照明顯微鏡。與反射式照明顯微鏡相對應。伽利略型顯微鏡 顯微鏡有單式和複式之分,單式顯微鏡結構簡單,通常僅由一塊或幾塊透鏡組成,可以理解為稍高階些的放大鏡。而複式顯微鏡構造複...

顯微鏡中製作臨時玻片標本的步驟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不同來的玻片,製作方法上都有 自多多少少的不同,但歸結成 以下幾個步驟 這是洋蔥的 1 擦拭 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乾淨2 滴水 取一張潔淨的載玻片,在其 滴一滴清水3 取材 用鑷子撕取一小片洋蔥鱗片葉表皮,將其放置在載玻片上的清水中4 蓋片 用鑷子輕輕夾住蓋玻片的一側,讓另一側接觸清水,緩緩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