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蜀相,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03 21:17:03 字數 5225 閱讀 6010

1樓:司煙雀念

表達了詩人飽經喪亂而屢失意,也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怎能不激起失意英雄的仰慕和嘆惋之情呢?這兩句沉摯悲壯,震撼人心。

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樓:心呦呦我

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 李白在及其興奮的狀態下寫下的此詩。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3樓:八維教育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誇張,顯示出廬山瀑布奇麗雄偉的獨特風姿,也反映了李白這位大詩人胸襟開闊、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4樓:齊正清扣扣

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杜甫寫《蜀相》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或願望

5樓:顏小二述哲文

作者借遊覽古蹟,稱頌蜀漢丞相諸葛亮輔佐兩朝,表達了作者惋惜其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情。

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寫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嘆惜其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表達其忠心報國的願望。

《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遊覽古蹟,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

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

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6樓:凝鈺涵

壯志未酬,還希望得到重用!

7樓:匿名使用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詩.

作者借遊覽古蹟,稱頌蜀漢丞相諸葛亮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寫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嘆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

《蜀相》這首杜甫的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8樓:miss_羅蘭蘭

蜀相 唐 ·bai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du尋,錦官城外柏森zhi森。

映階碧草自dao春色,隔葉黃鸝空好迴音。答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遊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作者懷著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緬懷他生前的顯赫功勳,並寄予了無窮的感嘆,也蘊藉著詩人匡時濟世的抱負和失望心情。

9樓:華茂春鬆

丞相祠堂何處尋,

抄錦官城外柏

襲森森。

映階bai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du音。

三顧頻煩天zhi下計,兩朝dao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歌頌又有惋惜之情。

《蜀相》這首杜甫的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對「蜀相」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瞭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詩歌頷聯所表現的意境,「空」、「自」兩字的作用 .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嘆自己未能像諸葛亮那樣得遇明主,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去建功立業,所以常常弔古抒情,懷古寄志,通過對諸葛亮的讚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詩鈔》中語「公之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11樓:匿名使用者

首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兩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是自問。

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諸葛亮的祠堂,就是四川的「諸葛武侯祠」。

這裡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親切。開頭用設問句點題,一個「尋」字,表示詩人急切尋找祠堂的心情。詩人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境生疏,所以才下了這樣一個「尋」字。

這個尋字有著豐富的含義,它還有力地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並因人而及物,同時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後一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是自答。這是詩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點明祠堂的所在地,用來呼應前一句。

錦官城,指成都(漢代,成都織錦發達,曾設錦官在此,後稱錦官城)。柏,武侯祠前有棵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的。森森,既寫柏樹的繁茂,又寫它的高峻。

這兩句是寫丞相祠堂的遠景。答句點出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柏森森」三個字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抓住了武侯祠外景的主要特點,又象徵了諸葛亮的高風亮節,還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這兩句直承「蜀相」的詩題,起得很得勢,用的是記敘兼描述的筆墨。

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句,有如特寫鏡頭,由遠寫到近,從祠堂的外部說到祠堂的內部,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內景。「映階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映」是遮掩,階是臺階。

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草長得很高,把臺階都遮掩住了。「自」是獨自,徒自的意思。碧草自生自綠,春色自美自嘗,言外之意,諸葛亮祠堂已無人問津,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遊人也很少來到這裡。

「隔葉黃鸝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在樹林間飛來穿去,宛轉嗚叫,但鳥卻被繁茂的樹葉遮住看不到,而只聽到從樹葉間傳出它的宛轉叫聲。這兩句是對句,寫武侯祠的近景。

彷彿詩人已踏上碧草掩映的臺階,穿過了樹葉繁茂、黃鸝鳴叫的林蔭夾道。同時還含有碧草與黃鸝並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一層意思。這兩句,情景交融,「自」「空」二字自然巧妙,熔進了悲傷之情,美景、好音與無人問津成鮮明對照。

對於這兩句詩,杜詩的評註者們有的認為是寫景,有的認為是「真正抒情,而非實在寫景」,這兩種說法當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確切些說,應當把這兩句看成是「景語含情,情語寓景」。這正如宋代範晞文在《對床夜語》一書中所說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這樣的例子在杜詩中是屢見不鮮的。

如杜甫在夔州時所寫的《武侯廟》一詩,開篇兩句:「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寫出了廟外景色的荒蕪,寄託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後淒涼的哀惋,就是生動的一例。

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於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杜甫的寫景抒情詩句,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這種境地。

腹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顧」,三次訪問,「頻煩」,多次煩勞。「天下計」指的是治國打天下的戰略計謀。

「三顧頻煩天下計」指的是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打天下的戰略計謀和請他出山輔佐蜀漢之事。這一句突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指蜀漢劉備、劉禪兩代。

「開」開創大業,「濟」匡濟危難之意。「開濟」與「兩朝」相應。「老臣心」指兩代輔佐,始終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兩句也是對句,寫諸葛亮一生業績。諸葛亮輔佐蜀漢畢生文治武功,業績輝煌,詩人用兩句十四字予以總結,突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忠耿之心,是抓住了諸葛亮一生業績的重心。 這腹聯兩句寫得格外厚重,含義十分豐富,既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業績,也生動地表現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同時還鄭重地道出詩人所以景仰諸葛武侯的緣由。因為這一聯是全首詩的重點和核心,所以詩人從開篇起便暗運斧斤,不斷蓄勢,一路盤旋,到此才著力點明,並用了濃重的筆墨。這也正合乎律詩中間二聯「宜乎一濃一淡」的寫作法則。

這一聯同時還是杜甫以議論入詩的範例。本來,以抒情為主是詩歌的顯著特徵,一般並不夾有議論。但是杜甫在這方面卻打破了常規,而常以議論入詩,這不僅使他的詩歌內容有了特色,還體現了杜詩的一種技巧。

清代沈德潛曾經說過:「人謂詩主性情,不主議論。似也,而亦不盡然。

......但議論須帶情韻以行。」杜詩的議論正由於有情韻,不僅沒有沖淡詩的氣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詩的抒情氣氛更為濃重,形象更為豐滿。仇兆鰲說這兩句詩寫得「沉摯悲壯」;浦起龍認為這個聯語「句法如兼金鑄成,其貼切開侯;亦如鎔金渾化。

」都是很有見地的。 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軍隊出征,「未捷」,指當獲奏凱而尚未獲勝奏凱,「身先死」,業未就而人先死。

這一聯承接著

五、六句,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前一句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以圖統一天下。當他最後一次出師,病逝軍中。

「英雄」是泛指。千百年來,多少英雄人物,往往未達目標而含恨死去。這兩句寫諸葛亮的結局和深遠影響,突出出師未捷,千古遺恨,強化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這兩句詩是敘事兼抒情,敘事簡練,情感真摯,具有感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鋪墊,使讀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餘味。清代王漁洋曾經說:「為詩結處總要健舉。

」沈德潛也認為「宕出遠神」是詩歌結尾的一種好方法。所有這些妙處,都在本詩的結句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憑弔古蹟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處名勝古蹟,照例做一首詩,裡面有沒有感情呢?

多少有一點,但談不上深厚。我們說杜甫是抒情的對手,在憑弔古蹟的詩中,雖然說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發了他內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前四句主要寫景,借景抒情,後四句主要是論事,是借事抒情。前後兩個部分以一個「自」字,一個 「空」字為紐帶。前四句表達的主要是對諸葛的敬仰和對諸葛精神被人遺忘的憂傷之情。

後四句表達的主要是對諸葛亮業績的歌頌和對諸葛精神無限追懷的感情。全詩通過對武侯祠的景物描寫和對諸葛亮一生業績的概括,不僅表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而且寄託了詩人對社會現實和自身遭遇的感慨。該詩看似抒的弔古之情,實際上也是作者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

《蜀相》這首杜甫的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杜甫對 蜀相 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瞭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詩歌頷聯所表現的意境,空 自 兩字的作用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嘆自己未能像諸葛亮那樣得遇明主,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去建功立業,所以常常弔古抒情,懷古寄志,通過對諸葛亮的讚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正如 唐詩鈔 中...

杜甫寫《蜀相》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或願望

作者借遊覽古蹟,稱頌蜀漢丞相諸葛亮輔佐兩朝,表達了作者惋惜其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情。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寫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嘆惜其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表達其忠心報國的願望。蜀相 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遊覽武侯祠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 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 友情深厚,江山難阻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