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度量衡換算是怎樣的,中國古代度量衡分別是什麼

2021-03-03 21:02:59 字數 3444 閱讀 8799

1樓:為我心飛揚

度量衡器具

在度量衡的單位中,以度

的換算規則最為簡便,周代以前的長度回單位名稱經過《漢書·律答歷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個,並在寸位以下加「分」位,丈位以上加「引」位,都是十進位制換算,這就是五度。《孫子算經》捲上有「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秒,十秒為一毫,十毫為一釐,十釐為一分」的說法,這些小單位一般都是算數學者使用,所謂「度長短者,不失毫釐」,就是表示算數學者在測量時應該精確至微小數的意思。

量器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計量產生最早,它的單位名稱也最為複雜。周代以前容量單位同長度一樣,以人的身體計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作溢,兩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容量單位。《小爾雅·廣量》記載「掬四謂之豆」,《左傳·昭公三年》記載「四升為豆」,這兩種說法相通,掬等同於升。

升的本義為「登」、「進」的意思,兩手所盛是基本的容數量,然後從這個數登進,按**有豆、區、釜,按十進有鬥、斛。後來《漢書·律曆志》對容量單位做了系統的整理,命名為龠、合、升、鬥、斛五量,一合等於二龠,合以下都是十進。

度量衡是我國古代使用的計量單位,其中「衡」是指哪個方面的標準?

2樓:※淡茗

衡是指物體輕重方面的標準。

很早以來,銖、兩、斤、鈞、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單位。但古時對重量單位的說法複雜不一。自《漢書·律曆志》把銖、兩、斤、鈞、石這五個單位命名為五權之後,名稱開始統一起來,一直持續到唐代。

其進位方法是: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自唐代起開始把「錢」當作重量單位,並且規定十錢為一兩。自宋代開始定為錢的十退小單位。宋代權衡的改制廢棄了銖、絫、黍等名稱,其重量單位名稱自大到小依次為石、鈞、斤、兩、錢、分、釐、毫、絲、忽。

宋制衡量一直沿用至元明清。

3樓:暖憶江南

度量衡傳統上是計

量長度、體積、輕重的標準的統稱.「度」是計量長短,「量」是計量對某物質的容量,「衡」是計量輕重.所謂「長可度,容可量,質可衡」.

現代對度量衡的廣泛定義為任何表示物理量(如溫度、時間)的公制單位.希望能幫助帶你有用的話 記得采納 哦 親(*^__^*) 嘻嘻......

4樓:勝寒

度——計量長短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5樓:匿名使用者

1、釋義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

度——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2、簡介

(1)度

長度單位的名稱,產生很早,上古時都是以人身體的某個部分或某種動作為命名依據的,例如寸、咫、尺、丈、尋、常、仞等都是。

(2)量

量器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計量產生最早,它的單位名稱也最複雜。在《左傳》、《周禮》、《儀禮》、《爾雅》等經典著作中都有關於容量單位的記載,其專用名稱有升、鬥、斛、豆、區、釜、鍾以及溢、掬等。

(3)衡

很早以來,銖、兩、斤、鈞、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單位。

6樓:手機使用者

度是長度,量是容積,衡是重量

7樓:戶雙闢雪兒

"衡"指衡器,就是「秤」。測定重量的。

度——計量長短的,如尺子等;

量——以容積計量多少的,如石、鬥、升;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如「秤」。

中國古代"度量衡"分別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1、釋義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

度——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2、簡介

(1)度

長度單位的名稱,產生很早,上古時都是以人身體的某個部分或某種動作為命名依據的,例如寸、咫、尺、丈、尋、常、仞等都是。

(2)量

量器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計量產生最早,它的單位名稱也最複雜。在《左傳》、《周禮》、《儀禮》、《爾雅》等經典著作中都有關於容量單位的記載,其專用名稱有升、鬥、斛、豆、區、釜、鍾以及溢、掬等。

(3)衡

很早以來,銖、兩、斤、鈞、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單位。

9樓:匿名使用者

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

度是計量長短,

量是計量容積,

衡是計量輕重。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

「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掬,兩手謂之溢」。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釐米,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 ,書同文字」,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古代中國度量衡制度演變的階段性特點

10樓:面朝大海路途

中國古代以度量衡和時間為主要內容的計量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父系氏族社會,度量衡和計時已是農業文明的基礎。傳說在黃帝時代已發明了以干支記日、月。繼而堯命羲、和二人蔘照日、月、星辰定曆法。

舜到東方巡視,在部落聯盟議事時,商討把四時之氣節、日之大小、日之甲乙,度量衡的齊同,樂律聲音高低都統一起來。禹治理水患,劃分九州,「身為度,稱以出」 ,以人體建立度量衡標準

周朝時期就開始推行嚴格的度量衡管理制度,並設定了主管的官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頒發了統一度量衡的詔令,由官府監製成套計量標準器,發到全國各地。秦王朝統一的度量衡製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所沿用,形成了我國計量科學獨特的體系。

古代度量衡命名:測量長度的單位主要有:寸、咫、尺、丈、尋、常、仞;測量體積大小的單位有:

升、鬥、斛、豆、區、釜、鍾以及溢、掬、圭、抄、撮、勺、合;測量重量的單位有:銖、石、鈞、斤、兩、錢、分、釐、毫、絲、忽等等。

歷代度量衡都經歷了不斷演變的過程,即逐漸地由粗糙變成精細,由簡單變成複雜

11樓:贊贊威

(1) 特點:夏商西周時期:國家統一管理;春秋戰閒時期:由混亂到逐步統一;秦至明清: 繼承發展,並且**保持高度重視

(2) 影響: 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準則, 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 統一的度量衡標準有利於**集權的發展; 合理的度量衡標準也 是科學發展的表現,有利於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古代是怎樣計時的,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人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日晷 漏刻 更夫打更,還有更高階的水運儀象臺。最早由日晷計時,銅壺滴漏計時。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 日晷 二是 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

中國古代墓葬風俗中國古代墓葬的方式?

墓葬俗稱山墳,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時代 地方的不同而有差異,有土葬 火葬 水葬等。常見的多是土葬。中國古墓葬墓與葬是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兩種事物。墓 是指放置屍體的固定設施,葬 則是指安置屍體的方式。在考古學上,二者常被合稱為 墓葬 在墓葬中 往往還包含著各種隨葬的器物。自古以來,由於受...

中國古代朝代排列順序?中國古代朝代的順序

中國古代朝代順序排列 夏 商 周 秦 西漢 新朝 玄漢 東漢 三國時期 晉 南北朝 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國 北漢 宋 遼 西夏 金 元 明 清。夏朝 約公元前2029年 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 471年。商朝 約公元前1559年 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 438年。周朝 約公元前1046年 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