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騰空地鐵
1.關於海拔和海平面。
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海拔。
1956年,我國測繪部門把青島驗潮站多年平均海平面定為我國的海拔基準面,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
2.關於地殼厚度。
科學家根據**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發現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面,乙個是莫霍介面,乙個是古登堡介面,這兩個介面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地殼位於莫霍介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層薄薄的、由岩石組成的堅硬外殼。地殼厚薄不一,大陸部分比較厚(平均厚度約33千公尺,高山、高原地區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公尺),大洋部分比較薄(平均厚度約6千公尺),全球地殼平均厚度約為17千公尺。
為什麼海拔越高地殼越厚
2樓:dsdds樂園
這種顯而易見的常識性問題,為什麼還有人不知道。。。
海拔高度,指的是陸地高於海平面的高度,海拔越高,地殼就越厚。這種事情沒有為什麼,這是常識。
例如你從山頂往下打乙個洞到海平面,和你從平原往下打乙個洞到海平面;從山頂打洞可能需要打幾百公尺深才能打到海平面,而從平原打洞只需要打數十公尺就能打到海平面。一樣的道理。
就好像你問為什麼1+1=2,沒有為什麼,1+1就是=2,這個是常識,最基本最基本的常識。
為什麼海拔越高,地殼越厚
3樓:網友
呵呵!!這是常識!!
首先,地球是有內地核,地核,地幔,地殼,大氣層 組成的!!
在這其中!!
內地核,地核,地幔,大氣層是一樣的!!
而地殼, 在以海平面為基準的情況下!
超過海平面越多,其就越高,也就是說以海平面我0基準,比0越大,它就越高,也就是 海拔越高,其地殼的寬度就越大,也就是越厚!!
反之!比0越小的數,也就是 海拔越低,地殼越薄。
4樓:
因為根據地球物理探測表明,岩石圈之下的一層地幔(及軟流圈)極有可能部分呈熔融狀態,該層可能有對流現象,具有活動性。地殼是岩石圈的上面一部分。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公尺,大陸地殼較厚,平均厚度約33千公尺,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約6千公尺;一般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
我們打個比方來理解吧,地殼好比是一艘海輪,輪船越大越重,其吃水深度就越深。因為只有更大的體積才能獲得更大的浮力才能支撐上面部分更大的質量。那麼,海拔越高,地殼就越重,其地殼厚度就越厚。
5樓:網友
地殼相互擠壓形成山。
地殼和海平面有什麼區別
6樓:網友
在地球的外三層中有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在海底也有岩石圈。
不同之處是。
1、物態不同,乙個是固態,乙個是液態。
2、密度不同,乙個稍大於1,乙個大於或等於。
「地殼厚度最大的地區海拔最高」,為什麼錯?請說明理由。
7樓:有為共鳴
海拔是地殼運動中板塊之間擠壓引起的。像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導致的,和地殼厚度沒有多大的關係。
地殼厚度多少?
8樓:網友
地殼是有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岩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底界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公尺,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為33千公尺。
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公尺;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公尺。
9樓:勤音府初之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今天探測器可以遨遊太陽系外層空間,但對人類腳下的地球內部卻鞭長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也不過12公里,連地殼都沒有穿透。
科學家只能通過研究**波、地磁波和火山爆發來提示地球內部的秘密。一般認為地球內部有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
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大陸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我國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達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殼厚度僅約5~10公里;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
15公里,這與地球平均半徑6371公里相比,僅是薄薄的一層。
地殼上層為花崗岩層,主要由矽-鋁氧化物構成;下層為玄武岩層,主要由矽-鎂氧化物構成。理論上認為過地殼內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增加,每深入100公尺溫度公升高1℃。近年的鑽探結果表明,在深達3公里以上時,每深入100公尺溫度公升高,到11公里深處溫度已達200℃。
目前所知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多億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頭。
丹麥格陵蘭的岩石也只有39億年;而天文學家考證地球大約已有46億年的歷史,這說明地球殼層的岩石並非地球的原始殼層,是以後由地球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構成的。
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一般認為上地幔頂部存在乙個軟流層,推測是由於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蛻變放熱,將岩石熔融後造成的,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乙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地核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估計溫度在。
5000℃以上,壓力達億千帕以上,密度為每立方厘公尺13克。
美國一些科學家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核心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
問哈薩克海拔,地勢,氣候環境
哈薩克共和國位於中亞中部,北起烏拉爾,西至裡海,南至天山山脈,東南至阿爾泰山山脈。與中國 俄羅斯 吉爾吉斯共和國 烏茲別克和土庫曼等五國有共同邊界,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屬強烈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 19至 4度,7月份平均氣溫19至26度。降水量100到300毫米不等。哈薩克位於北緯55...
黃角樹適合多少海撥種植適宜多少海拔地區種植?
適宜栽植於公園湖畔 草坪 河岸邊 風景區,孤植或群植造景,提供人們遊憩 納涼的場所,也可用作行道樹。黃桷樹是重慶市市樹。喜溫暖溼潤氣候,耐溼,喜陽,環境適應能力強。第一,黃桷樹生長速度快,滲透力強。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生長在岩石上的古樹 黃桷樹,根系比樹幹要發達2 3倍。在市兒科醫院對面堡坎上的一棵黃...
甲圖為某區域地殼厚度等值線分佈圖(單位 千米),乙圖為沿甲圖LLLL 4四條線段中的一條
小題1 c 小題2 b 試題分析 小題1 甲圖中厚度最大的地方其厚度為 回答35 36米,最薄的地方厚度為19 20米,所以甲圖所示區域地殼厚度的變化最大差值範圍是15 17米,介於該範圍內的是答案c。小題2 乙圖中莫霍介面的深度反映出該線兩端的地殼厚度分別在30 31千米之間和29 30米之間,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