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後記的概括 250字左右

2025-07-24 12:50:06 字數 5773 閱讀 9972

1樓:網友

《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魯迅先生在小引中說「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為是或作或輟,經了九個月之多。

環境也不一:前兩篇寫於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

後五篇卻是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後了。」

朝花夕拾》後記的主要內容是寫「孝道」的。

就我現今所見的教孝的圖說而言,古今頗有許多遇盜,遇虎,遇火,遇風的孝子,那應付的方法,十之九是「哭」和「拜」。

中國的哭和拜,什麼時候才完呢?..

我理解魯迅先生寫此篇後記,並非否定中國的「百行之先」,而是強烈抨擊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樹立起來的、被封建禮教、綱常所侵蝕和毒化的「孝道」典型(多以「二十四孝」故事為主)。

孝義,做為人倫之初,在魯迅先生本人身上得到體現。

朝花夕拾的後記的主要內容

2樓:森海和你

正文僅是對「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故事的反感,《後記》則補充批判中國文化中那股消極封建的觀念是如何在童年時期就扼殺人的天性,那幫「御用文人畫匠」如何附庸忠孝做出畫虎類貓的糗事。《後記》既是對「插圖」的解釋說明,也是對前文的補充交待。

朝花夕拾》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於此而表現了乙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為這些散文中習見的只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所謂家務事、兒女情,純屬個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瀾;主人公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一點也看不到身外湧動的時代風雲和飄散的炮火硝煙。

有些散文作品有助於瞭解某個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卻難以展示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與此不同。

由於作者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懷,這就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乙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散文集。這使它與同時期許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顯地區別開來。它具有一種適性任隋、灑脫不羈的風格,想說就說,想罵就罵,心中的種種愛憎悲歡,任其在筆下自然流瀉。

他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這幾種表現方法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筆底波瀾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態勢。他在格式上不斷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構架。

他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的簡約、嚴謹,又借鑑了西方散文的靈動、機趣,可謂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但又不為所囿,而是大膽超越,自成一體。

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他作為思想解放的先驅和藝術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為這樣,使《朝花夕拾》成為中國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之作。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自我生命的底蘊裡,尋找光明的力量,以抵禦由外到內的漫漫黑暗;是魯迅在「戰鬥」的間歇期,以一種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問題;亦是言志與載道的結合,將中國現代散文的寫作拓展進乙個新的境界。

3樓:冬瓜不敗

後記我在第三篇講《二十四孝》的開頭,說北京恐嚇小孩的「馬虎子」應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謀,而且以他為胡人。現在知道是錯了,「胡」應作「祜」,是叔謀之名,見。

唐人李濟翁做的《資暇集》卷下,題雲《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嬰兒曰:麻胡來!不知其源者,以為多髯之神而驗刺者,非也。

隋將軍麻祜,性酷虐,煬帝令開汴河,威稜既盛,至稚童望風而畏,互相。

恐嚇曰:麻祜來!稚童語不正,轉祜為胡。只如憲宗朝涇將郝(王比),蕃中皆畏憚,其國嬰兒啼者,以〖王比〗怖之則止。又,武宗朝,閭閻孩。

孺相脅雲:薛尹來!鹹類此也。況《魏志》載張文遠遼來之明證乎?(原。

注:麻祜廟在睢陽。鹿阝方節度李丕即其後。丕為重建碑。)

原來我的識見,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貽譏於千載之前,真是咎有應得。

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廟碑或碑文,現在尚在睢陽或存於方誌中否?倘在,我們當。

可以看見和**《開河記》所載相反的他的功業。

因為想尋幾張插畫,常維鈞兄給我在北京蒐集了許多材料,有幾種是為我所未曾見過。

的。如光緒己卯(1879)肅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形似「冊」,四十)孝圖》-

原書有注云:「冊讀如習。」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稱四十,而必須如此麻煩--即其。

一。我所反對的「郭巨埋兒」,他於我還未出世的前幾年,已經刪去了。序有云:

坊間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兒一事,揆之天理。

人情,殊不可以訓。……炳竊不自量,妄為。凡矯枉過正而刻意求名。

者,概從割愛;惟擇其事之不詭於正,而人人可為者,類為六門。……這位肅州胡。

老先生的勇決,委實令我佩服了。但這種意見,恐怕是懷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來已久。

的,不過大抵不敢毅然刪改,筆之於書。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百孝圖》,前有紀常鄭績序,就說:

況邇來世風日下,沿習澆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

一事。且擇古人投爐埋兒為忍心害理,指割股抽腸為損親遺體。殊未審孝。

只在乎心,不在乎跡。盡孝無定形,行孝無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難泥古之事。因此時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異,求其所以盡孝。

之心則一也。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門問孝,所答何嘗有同然乎?……

4樓:宿命本無能為力

《後記》主要講的是與《二十四孝圖》相關的內容和「無常」畫像的有關問題。如果說正文僅是對「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故事的反感,《後記》則補充批判中國文化中那股消極封建的觀念是如何在童年時期就扼殺人的天性,那幫「御用文人畫匠」如何附庸忠孝做出畫虎類貓的糗事。《後記》既是對「插圖」的解釋說明,也是對前文的補充交待。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後來修改的名字,原名《舊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

題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這裡指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

5樓:帶薔薇的刺

《朝花夕拾》後記的主要內容是寫「孝道」的。

就我現今所見的教孝的圖說而言,古今頗有許多遇盜,遇虎,遇火,遇風的孝子,那應付的方法,十之九是「哭」和「拜」。

中國的哭和拜,什麼時候才完呢?..

我理解魯迅先生寫此篇後記,並非否定中國的「百行之先」,而是強烈抨擊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樹立起來的、被封建禮教、綱常所侵蝕和毒化的「孝道」典型(多以「二十四孝」故事為主)。

孝義,做為人倫之初,在魯迅先生本人身上得到體現。

6樓:度舞桐

有無斗羅大陸粉絲?朝花夕拾後記諷刺封建竛社會主義。

朝花夕拾的後記主要內容

7樓:xf摩訶曼珠沙華

《後記》主要講的是與《二十四孝圖》相關的內容和「無常」畫像的有關問題。正文僅是對「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故事的反感,《後記》則補充批判中國文化中那股消極封建的觀念是如何在童年時期就扼殺人的天性,那幫「御用文人畫匠」如何附庸忠孝做出畫虎類貓的糗事。《後記》既是對「插圖」的解釋說明,也是對前文的補充交待。

8樓:春夏秋冬

《朝花夕拾》後記是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八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五期的散文,後記更正了《朝花夕拾》的一些錯誤,增加了魯迅先生一些新的理解,對前文起到補充說明的內容。

9樓:原來是毛毛啊

《朝花夕拾》後記主要講的是與二十四孝圖相關的內容和無常畫像的有關問題。補充批判中國文化中那股消極封建觀念是如何在童年時期扼殺人的天性。既是對插圖的解釋,說明也是對前文的補充交代。

10樓:淡亦巧

4位粉絲。

後記》主要講的是與《二十四孝圖》相關的內容和「無常」畫像的有關問題。補充批判中國文化中那股消極封建的觀念是如何在童年時期就扼殺人的天性,那幫「御用文人畫匠」如何附庸忠孝做出畫虎類貓的糗事,既是對「插圖」的解釋說明,也是對前文的補充交待。

11樓:曾曾

《朝花夕拾》後記的主要內容是寫「孝道」的。就我現今所見的教孝的圖說而言,古今頗有許多遇盜,遇虎,遇火,遇風的孝子,那應付的方法,十之九是「哭」和「拜」。中國的哭和拜,什麼時候才完呢?

我理解魯迅先生寫此篇後記,並非否定中國的「百行之先」,而是強烈抨擊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樹立起來的、被封建禮教、綱常所侵蝕和毒化的「孝道」典型(多以「二十四孝」故事為主)。孝義,做為人倫之初,在魯迅先生本人身上得到體現。

12樓:網友

二十四孝圖的一些理解 表現出當時人們得行為惡劣不禮貌。

13樓:吼吼吼

對前面一些故事的總結吧

概括官渡之戰 25字左右

樓主縮減一下吧 中國東漢建安五年 曹操統軍在官渡 今河南中牟境 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時袁紹擁有冀 青 幽 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 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

清明節感悟(250字左右) 10

清明節感悟 字左右 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古人的詩句把清明時節人們的心畢行鬧情及氣候寫得入木三分。今年學校就安排我們六年級七個班的學生去慈城祭掃烈士墓。老師讓我們每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獻給烈士。我手罩回家忙乎了二個多小時也沒做出個樣來,最後只能厚著臉皮請教媽媽,終於把兩條美侖美奐的白花做成了...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朝花夕拾 讀後感500字

讀 朝花夕拾 有感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當年出版時擬訂的名字是 舊事重提 想來是魯迅先生嫌題目太直白,便改成了 朝花夕拾 在此書中,當然也有魯迅先生一貫的諷刺辛辣,但更多的,卻是一種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溫情。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藤野先生 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