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詩和詞哪個認可度高,五言絕句七言律詩和詞牌名有什麼不同

2025-07-22 20:25:12 字數 5431 閱讀 4828

1樓:憨豆特派員

詩,古人言「詩言志」,而詞只是平時娛樂消遣所填的,所以又成為「詩餘」。即使有所謂的豪放派詞家,所填之詞雖然頗近言志,然而並不是詞創作的主流。七律詩尤其聲律精嚴,沉鬱頓挫,受到的重視程度遠勝於詞。

當然二者各有各的美學特典,我覺得在審美不分高低。

七絕詩與七律詩有什麼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七言絕句是指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的詩;七言律詩則是每首八句。

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

梁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佔現存唐詩總數1/5。

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五言絕句七言律詩和詞牌名有什麼不同

3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篇幅、字數不同。

1、五言絕句,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總共二十字。

2、七言律詩,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五十六字。

3、詞牌名,詞,又稱長短句。篇幅、字數隨詞牌不同而變化。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

二、押韻、平仄要求不同。

1、五言絕句,押韻嚴格。講究平仄。自盛唐起,五言絕句通常嚴格遵守格律詩之規定。

雖然盛唐之後也有極少數按古詩的作法寫的不講究平仄與對仗的「古體詩」,但此時絕大多數五言絕句已經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體詩。

2、七言律詩,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因其格律嚴密,故名。其格律非常嚴謹,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詞牌名,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

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

三、對仗不同。

1、五言絕句,由於絕句可以看作是律詩的擷取,所以對於對仗的要求也就不太嚴格。

2、七言律詩,要求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七言律詩以首聯、尾聯都不對仗為常格。

3、詞牌名,沒有對仗要求。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4樓:衡水游龍

絕句是指四句的詩歌。每句五個字的,稱為五言絕句。如: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每句七個字的,稱為七言絕句。如: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律詩是指八句和超過八句的詩歌。每句七個字的,稱為七言律詩。如:

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每句五個字的,稱為五言律詩。

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不論絕句還是律詩,都是唐朝時期的主要文學形式。

而詞是宋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詞的主要構成之一便是詞牌名。詞可以沒有題目,但是不能沒有詞牌名。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

這些名字就是詞牌名。相同的詞牌名,字數、句數、格律要求一致。如果少乙個字或者多乙個字,都不能在叫這個詞牌名了。

但是有時候,因為它們是同乙個格式的若干變體,幾個格式合用乙個詞牌;有時候,因為各家叫名不同,同乙個格式又有幾個詞牌。

5樓:網友

七言律詩:每句七字,按特定格律(平仄規律),除首尾兩句其餘皆用對仗,通常為8句的近體詩(近體詩出現在初唐,有特定的格律及格式要求,具體可以百科詞條「古詩」)

五言絕句:每句五字,共四句,有律絕和古絕之分。律絕即是從五律中擷取四句得到(又稱截句),屬於近體詩範疇,格律要求嚴格。古絕為古體詩,不是律絕的四句五言詩都可視為古絕。

詞牌:詞的牌名,就像歌詞的名字一樣。詞牌一定,則全詞字數、格律隨之而定。「填詞」也就是按照給定詞牌的格律,在對應位置填上符合該詞牌格律的對應詞句。

6樓:天蠍的心

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一詩以誦為主,所謂詩要誦其言,歌要詠其聲。詩多為有感而作。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

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詞,詩歌的一種。詞是一種**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有直接關係,詞的初期極盡豔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始於隋,定型於中晚唐,盛於宋。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

原來整齊的。

五、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詞最早起源於民間,後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

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詞的韻腳,是**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

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韻律和詩意,到底哪個更重要?

7樓:初一小習

這個問題,提出了現代詩人要說的心理話。一切詩詞的平仄格律都是為詩意而用而設定的高門檻。而一切詩意又不受平仄格律的治約。

詩詞是活的詩境詞意的浩遠意義。而平仄格律是死版難人套用的高門檻。

當然七律詩不僅要二四六八句壓同乙個韻,而且要講究句式的平仄聲調。很大成度上要完全達到平仄聲調,就改了原有詩意。所以我的所有七律詩,都標明新七律。

這樣就不受七律詩平仄聲調的限制。詩韻詩品味詩意不斷的層出不窮。這一改變成新七律詩,不受平仄限制,不會再受平仄聲調的束縛,詩意詩境更廣闊的太空任靈感的野馬賓士,願怎麼表達創意空間就怎麼表達。

一下解放思想的感覺非常自如。

不過,是凡稱呼七律的詩,還是不要破壞了原來應有的規矩,還是規範的安排字句,達到平仄聲調複合七律詩的要求和韻律。不然就不要標七律的詩牌,可以標新七律,或是改良七律。不然令學者們詩人們笑話。

幾千年,中國七律詩的門檻就是這麼高,不能因為現代人的隨心所意欲而改變,我曾經發文評論要改革廢除中華古典七律詩的平仄聲調限制。讓七律詩走向更大範圍詩人作者的心田,其實是錯誤的。我們能達到七律詩的規矩,我們就寫七律詩,我們達不到平仄要求,又十分喜愛寫七字韻律詩,可以寫新七律詩。

沒有必要跟中華幾千年的七律平仄規矩過不去。更沒有必要和七律詩堅守規矩的朋友們製造氣氛費口舌。

所以,活人活的意境不能讓死的規矩憋死。象三字詞,四字詞,五字詩詞,新七律,六字詞,我都有作品發表過。現代散文詩詞美文發表的也不少。

我的大型詩片語歌《記實詩片語歌,中國雪鄉,中國雪谷,海浪河水頌》1500多字,幾乎用盡了個種詩詞的創作形式,將雪鄉雪谷海浪河沿岸描寫個遍,這篇詩片語歌,是我詩詞創意的里程碑,是雪鄉雪谷海浪河沿岸的經典力作。

8樓:好齒

都重要。韻律能表現出整體的優美性,詩意使整個畫面更美好。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所以都重要。

9樓:九分第七位

都重要。韻律和詩意缺一不可,韻律可以體現詩歌的美,有一定的·**美,詩意是為了表達這首詩歌的本意。詩歌具有韻律和詩意,才能展現它的美。

10樓:歐莞然

韻律和詩意,我認為詩意是更重要的,詩意是寫一首詩或者詞的靈魂,可以讓讀者產生共鳴,更好地表達主題。

11樓:社會生活家

其實我覺得這兩個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沒有詩意就沒有詩,沒有韻律詩就沒有靈魂。

12樓:馬小帛

韻律,沒有韻律,寫出來的東西就不能稱之為詩。

絕句、律詩、詞的區別

13樓:網友

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

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

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擷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規格看,有的後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

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父親節七律詩,現代父親節七律詩,

七律詩一 臥榻聽蛙夜不眠,幾多思緒伴聲旋。節臨念父心猶切,自處懷恩意更專。誨女桑麻知稼穡,啟兒道義識才賢。齊家賴得辛勤守,慈孝門風接力傳。七律詩二 父親山脈母親河,遙望幾思求與索。依巍曠雄源泉水,時光匆瀑任蹉跎。日出而耕豐守望,辛勞伴度家中樂。空手出門抱財歸,欲求答見兒女託。七律詩三 如山父愛舐犢情...

七律詩的格律一覽表,七律詩的平仄格律表

七律詩的格律一覽表如下 資料擴充套件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於近體詩範疇。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 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 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答念好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

屬於七律的詩,什麼是七律詩

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詩體概說詩體的,是乙個複雜的問題。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 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