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即佛之六:什麼是究竟即佛
1樓:
阿彌陀佛。
按佛教中的圓教的教學方法,方便說把修行分成52個「位次」,最究竟圓滿的乙個位次,妙覺。
也稱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無上正等正覺,或者六即佛說法中的究竟即佛。
淨空法師---六即佛,天台說佛有六種。
究竟即佛」,究竟即佛是乙個位次,妙覺如來。
六即佛,天台說佛有六種,第一種是「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從理上講。理是自性,每個人都是自性現的,自性是佛。第二種「名字即佛」,名字是有名無實,不是真的。
我們今天學佛,是名字即佛。真有修行的、真乾的,那叫「觀行即佛」,他真修、真幹,修行有功夫,功夫沒達到標準。
這個觀行即佛,我們常講,深的,有淺深,深的功夫成片,真能往生。功夫更深的,修得很不錯的,沒有得定,但是心地很清淨,叫「相似即佛」,相似是很像。相似即佛是我們淨宗裡面講的事一心不亂,觀行是功夫成片,相似是事一心不亂,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
再往上公升,理一心不亂,就是「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分證即佛,在圓教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乙個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證即佛,沒有圓滿。再上去就圓滿了,「究竟即佛」,究竟即佛是乙個位次,妙覺如來。
2樓:青竹遺風
六即佛義,是天台智者大師所立,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六即佛即是:一、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三、觀行即佛。四、相似即佛。
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這是從等覺,再破最後一分無明,則惑盡真純,徹證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覺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
茲列十種位階,及六種即佛如下:
六即佛之一:什麼是理即佛
3樓:網友
天台大師講六即佛,就是六種佛,第乙個是「理即佛」,就是佛所講的,在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確確實實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現在你迷了,迷了你就變成凡夫。
凡夫是什麼?上面加兩個字,糊塗佛,我們大家都是糊塗佛。是佛,迷惑顛倒,在這裡造業受報,這糊塗佛。
第二個佛,智者大師說,叫「名字佛」,有名無實,名字位中,名字佛。你受了菩薩戒,你是名字菩薩,有名無實。這個很多,普遍看到都是的。
第三種叫「觀行佛」,是真正修行的人,他煩惱習氣沒斷,他真修,真的依教修行。他學習十善業道,學習三皈五戒,學習六波羅蜜,他真幹,這叫觀行。有觀行的功夫,如果修淨土法門他就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觀行即。
觀行提公升,往上提公升就是相似,雖不是真的,很像。那就是他修得很好,為什麼不是真的?他還是用妄心,也就是他還是用阿賴耶,用八識五十一心所。
這到什麼地位?到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他還沒有轉識成智,所以叫「相似即佛」。很像,雖然用的是妄心,但是完全依照經律論來修行,修得很像,叫相似即佛。
再提公升叫「分證即佛」,那是真的,他不用阿賴耶了。我們一般講轉凡成聖,也就是轉阿賴耶成四智菩提。這是什麼人?
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這法身大士了。叫分證是他沒有證得圓滿,圓滿只有妙覺位。分證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乙個位次,四十乙個位次都叫分證佛。
圓滿叫妙覺佛,「究竟佛」。
天台大師給我們講六種佛,我們人人都是其中的兩種,普遍來講都是一種,就是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一點沒錯,沒講錯,也不是說假話。
可是從迷了之後,再修回去,那個就有階段。如果不是真修,不是真行、真修就是名字即佛,就叫有名無實。古大德常說「名字中人」,就是說我修行沒功夫,沒修得好,我還在什麼地位?
名字位,有名無實。名字位依舊在六道里搞輪迴,換句話說,三途苦報是避免不了。到觀行才可以說不會墮惡道,他不遇淨土、不修淨土他出不了六道輪迴,多半在人間天上,在人天兩道,因為他真修。
4樓:青竹遺風
理即佛,一切眾生,雖輪迴六道,日處塵勞煩惱中,與覺體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
佛說人人都可成佛,那麼佛的定義是什麼
5樓:岱宗山人
佛是梵語,也稱佛陀。是通過修煉覺悟了的人,覺專者。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就屬是在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的開悟得道。
從普通人到佛有幾個過程:普通人-修行者(修煉人)-羅漢-菩薩-佛。
6樓:細水長流蔭遠堂
詳細字抄義。
佛fó名〉襲。
1) 梵文 buddha音譯「佛陀」的簡稱baidu [梵文 buddha ]。意譯為。
覺者」zhi、「知者dao」、「覺」。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據稱,凡夫缺此三項,聲聞、緣覺缺後二項,菩薩缺最後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 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
人、佛、眾生三無差別。是心是佛,是佛是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
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的佛。眾生皆具佛性,眾生皆能成佛。
如果人與佛有區別,眾生就不能成佛。眾生、佛不二故,眾生斷惑證覺,即是佛。
7樓:網友
佛的定義來是自性,如源來本性,就是bai生命的本質,現在說的生du命之謎。明白了生zhi命生死的根源dao
叫開悟。悟後起修,六根之中積生無始虛習,才能分出不同的修行階段。如圓覺經所講修行三漸次,有乙個水桶,裝了毒蜜,第一首先要知道水桶本質是清淨的沒有毒,不能因為水桶裡裝了毒蜜就認為水桶的本質也不清淨的。
第二步,除去毒蜜,用各種方法材料清洗乾淨。第三步,裝入清水,恢復水桶的本來面目與用途。修行也是這樣,首先要明白自己種種生命形態的那個本質本性,知道這個生死根源是清淨無雜的,不能因為現在的生命有種種的貪嗔痴慢疑等等生死無明困惑就覺得生命的本性就是這樣。
然後以這個清淨本性為目標,去除這個本性以外的雜染,恢復生命性質的本來面目,就是如來法身。最後用摩訶般若清淨成就如來法身,恢復智慧生命的本來面目。這樣就成佛了。
沒有開悟的時候,還一直都是在破謎開悟的過程中。
慢即穩 穩即進理解不到這句話的意思?
我認為,愛默生。將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成了這麼一句話,對真理的最大尊敬就是遵循真理。這句話像一張鼓滿風的帆,時時為我加油鼓勁。這樣看來,佚名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進屋要偷雞。這句名言發人深省。這是不可避免的。慢即穩的意思的發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慢即穩的意思的發生,又會如何產生。...
如何理解「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出自 楞嚴經 重新斷句,能幫助您理解。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這是宋朝溫州瑞鹿寺遇安禪師重新加註的標點。知見 知就是自己心中的知識。或者是對人 事 物的認知。見 就是自己的見解。通常有 我見 人見 眾生見 壽者見。有知識,有見解,這就是無明的根...
即的近義詞!急啊!就字,即的近義詞!急啊!就一個字!
即近義詞 就 暨 則 很高興為您解答,祝你學習進步!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選為滿意答案,謝謝 同的近義詞!急啊!就一個字!三個意思,三個近義詞 似 共 和 一樣,沒有差異 相 一 a 一致,回 統一 b 共同的一個答 或一種 儕 同輩 庚 同歲 年。胞。人 a 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 b 同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