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黃梅戲

2025-07-15 21:20:14 字數 1441 閱讀 6560

1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戲起源,歷史記載陸洪非先生在《黃梅戲源流》一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幾種傳說。

傳說之—∶「黃梅戲是在『懷寧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每當春種秋收之時,農民們慣唱『懷調山歌』來歌頌自己勞動的豐收。這種民間優美抒情的山歌小調,統稱為『懷寧調』。」

傳說之二∶「…黃梅戲起源於安徽安慶地區。從前每逢黃梅季節,常常洪水成災,四鄉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各種歌舞演唱,在這種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有關,故名曰『黃梅調』。」

傳說之三∶「黃梅戲源於湖北黃梅縣的民歌小調即黃梅採茶調。」

以上三種傳說,我認為前兩種傳說較為符合歷史真實,後一種傳說就顯得牽強附會,很多人因為黃梅戲和黃梅縣同字同音而趨同黃梅戲源於黃梅縣的說法。當然,一些專家也曾從**、劇目、師承的層面進行分析、推論,認為黃梅戲源於黃梅採茶調,但提出的論據、論點不具有說服力,他們也坦承由於可供借鑑的資料匱乏,所以,無法最終形成定論。至於黃梅戲到底源於何處,很少人有興趣去**研究。

這既有年代久遠,原本就缺少文字資料,一些瞭解情況的老藝人也相繼去世,又無經費支援的原因,也與人們普遍對黃梅戲起源持漠視態度有關。

黃梅戲代表作

2樓:烊烊講娛樂

黃梅戲代表作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夫妻觀燈》、《女駙馬》、《打豬草》。

1、《天仙配》:《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

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作品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2、裂飢《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是我國著名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女士生前參演的最後一部電影,由岑範執導,嚴鳳英、黃宗毅主演。影片講述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故事。

3、《夫妻觀燈》:《夫妻觀燈》是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和王少舫於1956年主演的經典黃梅戲作品。自古以來,就有「正月十五鬧元宵」一說,市郊農民及妻子,衣衫整齊,到市內看燈。

夫妻倆興高采烈地走進汴梁城,只見人山人海,花燈各異,熱鬧非凡。五光十色、七彩斑斕的花燈,使這對青年農民夫妻耳目一新,如痴如醉,樂而忘返。

4、首源稿《女駙者孝馬》:黃梅戲代表作《女駙馬》是一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古裝戲,說的是湖北襄陽道臺之女馮素貞與李兆廷自幼相愛,由母親作主訂親。後來李家衰落,素貞母也去世。

素貞繼母嫌貧愛富,竟逼李兆廷退婚。素貞被逼女扮**進京尋兄馮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應試。不料竟中狀元,被招為駙馬。

5、《打豬草》:《打豬草》是黃梅戲傳統花腔小戲,又名《偷筍》、《扳竹筍》。據傳系民間藝人根據發生在安慶市宿松縣的真事改編而成。

寫村姑陶金花打豬草時無意間折斷幾根竹筍,被看筍子的金小毛捉住,認為她是在「偷筍」。一氣之下踩壞了陶金花的籃子,又要打她幾「波羅」(拳頭)。後來在爭吵中發現原來是一場誤會,互相達成諒解,成為了好朋友。

黃梅戲算不算家鄉風俗?黃梅戲為什麼叫黃梅戲

黃梅戲是民俗文化,唱大戲是湖北省黃梅縣的民俗,就是當地風俗。黃梅戲,清道光年間誕生於安慶,以其動人婉轉的唱腔,醇厚甜潤的韻味,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以及載歌載舞的歡快表演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百年間,這個傳唱鄉間草臺的小戲,就迅速崛起為全國五大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名揚天下。黃梅戲起源於安徽交界的湖北省黃...

黃梅戲著名演員有黃梅戲演員馬蘭

嚴鳳英 王少舫 吳瓊 韓再芬 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老一輩有嚴鳳抄英,王少舫,潘景俐 襲,黃宗毅,丁同,黃厚生,潘啟才,劉廣慧,丁俊美等,稍老一輩有馬蘭,黃新德,陳小芳,汪靜,汪莉,張輝,蔣建國,劉華,王成,吳瓊,楊俊,吳亞玲,李文,周珊,餘順,孫娟,周媛媛,卯建琳,徐君等,韓再芬,趙媛媛,董小滿...

黃梅戲馬蘭的職業黃梅戲馬蘭現在做什麼?

借鑑 馬蘭現在在上海戲劇學院工作,基本上是離開黃梅戲專業了,但是她的每版一次行動都被畫上權黃梅戲符號,或者是帶著黃梅戲的旋律去的!這是任誰也改變不了的現實!她只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是迄今為止國內既囊括了舞臺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 又囊括了電視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