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西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並留他住了枯肆敏10多天。
西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沒枝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雹此邊。
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 ,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
後兩句傳情達意,詩人將離別之情寄託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2樓:匿名使用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間情誼深厚。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乙個詩意的答念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螞賀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清物困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3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李白與孟浩然的關係,人們已經說了不少,什麼「彼此仰慕、情意相投」啦,「惺惺相惜、兄搭友誼長存」啦,「相互幫助、感情深厚」啦,「文人相重蘆廳、千古佳話」啦等等讚美之詞,雖有個別人罵他倆不過是「酒鬼」與「色鬼」的關係,但也僅此而已。羨譁拿。
李白孟浩然關係
4樓:破破魚
李白孟浩然關係:「孟浩然也是唐朝的大詩人,雖然名氣不及李白,但是個李白的關係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可謂亦師亦友。
他們之間互相幫助、感情深厚,從李白的詩句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的巔峰。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資料
5樓:哲哥聊歷史
資料如下:悄咐。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即西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成了摯友。
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
西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相會。在江夏的黃鶴樓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遲棗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
船開走,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啟旦純孤帆漸漸遠去 ,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
李白和孟浩然是怎麼認識的李白和孟浩然怎麼認識的
公元727年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 27歲的李白在金陵千金散盡,漂泊到武漢時遇見了安陸蔡十。蔡十給他談起了雲夢澤。他輾轉來到雲夢澤一帶的安陸,而後結識了詩人孟浩然。李白與孟浩然的英雄相惜,流水高山,成了文壇的千古佳話。公元730年 開元十八年 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 今江蘇揚州 便託人帶信,約...
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李白和孟浩然關於友情 或友誼)的故事
孟浩然也是唐朝 的大詩人,雖然名氣不及李白,但是個李白的關係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 兄長 朋友,可謂亦師亦友。他們之間互 相幫助 感情深厚,從李白的詩句中也可以窺見一二。李白與黃鶴樓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遊黃鶴樓的時候,面對美景,自然是詩情大發。正想提筆賦詩,卻見壁上已有詩作,那是崔顥的 登黃...
甲贈孟浩然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風流西辭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寫出作者對於孟浩然的敬佩之情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寫出作者對於對朋友的一片深情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出處 贈孟浩然 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