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
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
南侵,模銀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後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
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
正在族舉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
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血?從詩藝角度看,旦穗宴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
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書憤這首詩尾聯運用了哪一種藝術手法,簡要分析?
2樓:孫小悟空
出師梁敬信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使橡輪用以典明志的寫作手法。
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並論。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
詩稿鏈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鑑賞詩歌書憤鑑賞古詩書憤 頷聯有哪些意象?
3樓:宇文蘭依薏苡
1選取了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 秋風、大散關六個意象。
2描繪出一種聲勢浩大、雄壯開闊的抗 敵場面。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將昔 日戰績與今日的軟弱不為,形成對比,更 能體現詩人的憂憤。
4樓:冉冉梅雪
1意象: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等六個意象。
2情感:描繪出一種聲勢浩大、雄偉壯觀的抗敵場景。將詩人的恢巨集氣勢具體化。
將昔日的輝煌戰績與今日的軟弱無能為力形成乙個鮮明的對比。體現了詩人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的憂憤之情。
書憤的頷聯中的意象是什麼?
5樓:物流鄭學姐
書憤》頷聯中的意象: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書憤》宋代 陸游。
原文:早歲那粗橋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睜悄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
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書憤五首其三頷聯表達了什麼情感
6樓:帳號已登出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譽蘆槐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乙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
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慶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譁巨集境開闊,感情沉鬱。
陸游的《書憤》中的憤字在詩具體指什麼內容
書憤陸游 bai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du北望氣如山。zhi樓船雪夜瓜洲渡dao,鐵馬秋風大散關回。塞上長城空自答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 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1 空有愛國之情,報國無門之憤 2 奸臣當道,佞人作梗,理想落空之憤 3 有心討賊,無力迴天之憤 4 年老垂暮,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憤 ...
台州的市區在什麼地方,台州在什麼地方
台州的市區由椒江 黃岩 路橋三個區組成。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73932 1 椒江 椒江位於東經121 21 24 121 32 02 陸域界北緯28 34 25 2 846 53 東瀕大海,西接黃岩,北界臨海。陸域東西寬18.8公里,...
曹操的墓在什麼地方
他有72衣冠冢,誰知道在哪,有人說著在西門豹墓旁 曹操是歷史上第一個推行薄葬的人,你就別惦記了.肯定都在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一帶,他死時就統治這些地方 據說有72處呢,沒有一個是真的 曹操風雲一世,但其墓地千古難尋。曹操墓究竟在 從古至今一直是人們探索的熱點,其間說法不一。古人究竟佈下了什麼迷魂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