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流行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2025-05-02 01:20:11 字數 5565 閱讀 2408

1樓:馬連枝桂雁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逗簡,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拍指旁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襲橡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要去掃墓。

2樓:頭給你打崩

是的,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做"掃墓節"或殲拿"公升亂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前往祖先的墓地掃墓,祭拜已故親吵改檔人和祖先,以表達對他們的尊敬和懷念。這個習俗已經存在很久了,是一種傳統文化的體現。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在何?

3樓:比你還要體檢

清明節祭掃的意義主要分為兩部分,乙個是家庭祭掃,乙個是國家祭掃。家庭祭掃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過祭拜自己祖宗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國家祭掃主要是共同的祖先,通過祭掃帶來整個民族和睦的關係,意義重大。

雖然至聖先師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他卻提倡「祭如在」。

今日,現代化和現實主義正向我們逼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舊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觀、人生觀也逐漸淘汰舊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可是,這並不等於華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就可作廢,更不能說上墳祭祖等禮節是可有可無的。我們依然需要感謝為我們受盡苦難的先輩,並慎重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每逢清明節(當然其它日子亦可),我們應前往先人的長眠處祭奠,獻上一束鮮花,獻上莊嚴的禮儀,也一併獻上我們的真誠和感恩心。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古時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嶺南一帶仍盛行,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

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4樓:數碼專家小行星

意義就在於紀念祖先。每年的清明節就是拜祭祖先的日子,這樣可以讓後人一直都記得先祖。

5樓:每日話題心說

紀念親人。因為每一年清明節都是傳統的祭祀節日,所以清明這一天要掃墓、祭祀祖宗。

6樓:區濟

意義在於祭奠先祖,時刻提醒自身血緣傳承的重要性。通過掃墓讓我們瞭解到先輩的歷史點滴,向優秀的先祖學習。

7樓:e時光再燃

就是為了紀念自己死去的親人,而且通過掃墓的方法,去懷念自己死去的親人。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8樓:天府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是緬懷先人、銘記傳統以及尊重歷史。

自古以來,我們都非常注重孝道,而掃墓又是和孝道相掛鉤的,所以清明掃墓是慎終追遠、孝敬先人的一種表現,是人們藉以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的一種活動。清明掃墓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種傳承。掃墓也是盡孝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傳承了中華民族「孝」的精神,代表不忘本分。

先人們所創造的傳統文化,是萬不可忘記的。清明掃墓的傳統是個體與歷史連線的精神臍帶,緬懷先人是人們尊重生命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敬畏,對先人奮鬥和辛勞的敬重。我們應當尊重歷史,切莫留下人為的缺失。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掃墓通常被稱為墳墓,是一種敬拜死者的活動。大部分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在清明節上掃墓。

掃墓起源於古代帝王「墓祭」之禮,墓祭是貴族活動,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沒有墓的。到了秦漢時期封建等級沒有那麼森嚴,老百姓有墳地後才仿效貴族舉行祭奠活動以緬懷先人,稱之為家祭。到漢代以後,墓祭才逐漸形成風俗。

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9樓:小嚯嚯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是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1、清明節是進行春祭,掃皮明墓祭祀、緬懷祖先,踏青郊遊的肅穆節日。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2、還能讓人到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的生機。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

3、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聚合寒食節,又臨春分好節氣。這時的天,不躁不寒,春風盎然,宜居宜行。

清明節簡介:

1、清明節的主題是掃墓行孝義。這一天是祭奠亡靈的日子。中國傳統的方法是土葬,所以也稱上墳、掃墓、祭掃。為故人的墳墓添些土,清除墓碑上的灰塵,再擺些貢品鮮花等。

2、或是遠去的先人,或是剛離別的親友大鍵,到清明節時,來到他們的墳前表示悼念之情思念之心。人生即意味著生死,歲月轉換,回頭便是年輪。緬懷故人,孝敬親長是美德,讓我們一起施行。

3、去掉春冬的冷意,人們這時開始活動起來。帶上孩子,掃墓踏青,插柳栽樹,做一些有意義而又愉悅身心的事情。滾握巧而自古流傳的諸多清明節習俗中,掃墓無疑是重中之重。

清明掃墓的意義是什麼

10樓:網友

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

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

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

一般觀點多認為清明掃墓的習俗是承襲寒食節的傳統,"唐朝以前掃墓,都在寒食節期間。將清明與寒食節相混淆,大約起自唐朝;將寒食掃墓混淆為清明掃墓,大約也只是從唐朝才開始"(陳久金、盧蓮蓉《中國節慶及其起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

1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的意義:

其實,清明節有好幾重意義,當然最主要的是關於生命的意義。清明節是緬懷已逝生命,激發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乙個節日。如何通過我們現有的生命延續過去的生命,用過去的生命激發今天的生命?

緬懷的意義不單純是對親人的思念,更該成為一種民族的風俗,成為乙個種族的繁衍儀式。我們對自己親人每年一次的掃墓就是乙個典禮,是敬祖報本觀念的延續。有專家曾提議,應該把這個典禮擴大開來,就是在每年的清明節對那些為國捐軀,為中華民族付出生命的人進行祭奠。

其實這樣的活動我們小的時候是年年都搞的,現在這樣的活動在少年當中少多了。所以有專家建議我國應該有乙個「國典」,每年的清明節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祭奠先烈的儀式。從先烈到先賢,先賢不僅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我們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傑出人物,都是值得我們紀念的。

家鄉的賢人是家鄉歷史的靈魂,也是家鄉山川的靈魂,他們在家鄉都留下了足跡,大家可以到他們的故居、墓園、紀念碑去祭奠,這將是最貼近百姓的鄉土教育。

其次,清明節還是「生機的節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機,擴大大自然的生機。大自然到了清明節的時候是生機勃發的。植樹就是古人擴大自然的生機,古代有「插柳留春」的習俗;踏青則是珍惜自然的生機,到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蹴鞠、盪鞦韆、拔河等等,以此來迎接大自然生機的到來。

再有,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節日轉化而來的,從自然到人文,「感自然節律而成,蘊人文精神而豐」。清明節就是融合了古代的寒食節而形成的。寒食本來就是一種大自然的節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就是那許許多多的傳說和人物。

可見,清明節不僅僅乙個「燒」可以涵蓋,也不僅僅乙個「燒」可以表達。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提倡以一種更文明的新方式來祭奠先人,比如鮮花祭掃,比如網上祭掃等。所以有專家說,我們無論何時也不能丟棄傳統文化,重要的是不能丟棄傳統文化的核心,按照生命科學的說法,就是「基因」不能變。

祭奠的方式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這只是外在的載體,這個載體是需要不斷更新和變化的,但是「基因」要保護和儲存好,核心的價值觀要保護好。

12樓:狄林涵

對先人的一種思念,緬懷。

13樓:8萬4千法門

問:下面乙個問題,請問祖宗牌位需一直供奉著嗎?還是要搬下來,如搬,什麼時候?

淨空法師答:學佛了,就要懂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佛法裡面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所以不必選擇什麼時辰。

選擇時辰多半是神道教裡面的,他們對這個很重視,佛法沒有。所以那是宗教裡面,佛法不是宗教。供奉什麼意思?

供奉是孝道,慎終追遠,連過去老祖宗都念念不忘,對於眼前的父母、家親眷屬,你會生起愛心,會生起照顧的心、幫助的心。所以要懂得這是紀念祖先,「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在自己,我自己的德行從這裡天天增長,是這個意思。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意義?

14樓:郝

清明節,古時亦稱「植樹節」

踏春節」、「聰明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

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明清以來,有「吃清明團」、「送百蟲」、「水嬉」等風俗。由於清明和「聰明」諧音,故又稱「聰明節」,江南民間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說法。現今,清明有祭祖、掃墓、祭掃烈士墓、植樹、踏青以及吃青糰子等風俗。

清明節掃墓過程,《清明節掃墓》的過程作文

我們早上吃完早飯,便從家裡出發,去祖先和前輩的陵墓去拜一拜,求他們保我們全家平安,一帆風順。我們先來到前輩的陵墓,那裡葬著我爺爺的 爸爸的爺爺 爸爸的奶奶 我拿起鏟子鏟地上多月以來長出來的野花野草。我鏟著鏟著,突然,我感覺手指很累,想休息一會,可是,我如果休息,別的小孩子也會跟著我休息,這樣不就會拖...

清明節掃墓作文,清明節掃墓作文600字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 我從 來,我到 去?儘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後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為避諱,也因為禁忌,還因為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 從...

今年清明節不能掃墓嗎,今年清明節能去掃墓嗎?

清明copy當天當然不能上墳掃墓,清明節當天是收鬼的日子,到了清明節,鬼就到閻王那裡報到,到農曆十月一日以後才放出來,以方便人們田間的生產生活,如果清明節前不能前去掃墓,那麼就算清明節當天 或節後再去上墳掃墓,先人也不能看到,送去的冥幣先人也不能收到,墳墓即成為孤墳,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座墳墓是沒有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