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乾萊資訊諮詢
蜀繡於2006年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蜀繡又名「川繡」,是局茄碼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桐哪納鍵工藝。蜀繡最早見於西漢的記載,當時的工藝已相當成熟,同時傳承了圖案配色鮮豔、常用紅綠顏色的特點。
2006年5月20日,蜀繡經***批准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12月,蜀繡正式被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樓:娛樂曉曉達人
蜀繡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間是2006年。蜀繡於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蜀繡又名「川繡,與蘇繡。
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繡之首。
蜀繡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東晉。
以來與蜀錦並稱「蜀中瑰寶」。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122種。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汪衝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
2012年12月0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哪老準對「蜀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繡以其純熟的工藝和細膩的線條躋於中困緩殲國的四大名繡之列,在其悠久的發展歷史中逐漸形成針法嚴謹、片線光亮、針腳平齊、色彩明快等特點。蜀繡用成都地區練染的各色散。
線(較粗松的絲線)或絲線(較細緊的絲線)繡制於本地所造綢緞上。
由於選料、製作認真,成品工堅、料實、價廉,長期以來行銷於陝西、山西、甘肅、青海等省,頗受歡迎。蜀繡針法有12大類,130餘種之多,是四大名繡之最豐富者,而70餘道衣錦線更是蜀繡所獨具。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講究「針腳整齊。
蜀繡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3樓:懂視生活
根據文字的記載,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蜀繡就有相當高的技藝,其起源於西元前1818年至前1766年的夏桀時代,推算至今有3000來年的發展歷史了。關於蜀繡,最早記載的文字出於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揚雄《繡補》一詩,詩中高度讚譽了蜀繡技藝。可見那時的蜀繡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的發展歷史。
蜀繡簡介:蜀繡是中國的傳統工藝,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集中於四川成都,產於四川成都、綿陽等地,在晉代被稱蜀中之寶。
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共122種,充分發揮了手枯乎型繡的特長,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其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品種除純欣賞品繡屏以外,還有被面、枕套、衣、鞋、沒猜靠墊、桌布、頭頃吵巾、手帕、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
2006年,蜀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2月,蜀繡正式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常錫文戲 據 江蘇戲曲志 載,早在1772年,常武地區就有了 灘簧 戲,那時,人們常在勞動時唱民歌對對子,這種兩個人的對子戲,後來演變成為七八人表演的摺子戲,以小生和花旦為主,並逐漸流傳到無錫 1921年,灘簧 更名為 常錫文戲 戲中增加了老生 老旦 丑角等人物。解放後,由於許多著名的 灘簧 藝人都...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 錄 具體名單 很長,lz自己去看吧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 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專案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1 苗族古歌 貴州省臺江縣 黃平縣2 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 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如民俗活動 表演藝術 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 實物 手工製品等 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人類以口傳方式為主,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代表性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