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勺之戰,並非曹劌戰術高明,那麼齊桓公又為何敗了?

2025-04-27 03:10:05 字數 1153 閱讀 5910

1樓:注意防滑

還是他們國家的軍事實力不夠強,兵器沒有經過改進,兵法沒有特別精妙,所以沒有勝利。

曹劌論戰中的公與之乘戰於長勺的於是什麼意思?

2樓:

摘要。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哦!意思是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

在文言裡,「於」經常與名片語成介賓短語放在句末,構成一種狀語後置的特殊句式。這也是「於」作為介詞的常見用法。「公與之乘戰於長勺」中的「於」,為引進動作行為的處所、時間,可譯為「在等。

您漏此好很高興為您服務哦!意思是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 在乎搜塵文言裡,「於」經常與名歲禪片語成介賓短語放在句末,構成一種狀語後置的特殊句式。

這也是「於」作為介詞的常見用法。「公與之乘戰於長勺」中的「於」,為引進動作行為的處所、時間,可譯為「在等。

曹劌論戰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是什麼?

您好抱歉讓您久等了。一鼓作氣,是乙個漢語成語,讀音為yī gǔ zuò qì。一鼓:

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判租銷型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形容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

原指作戰時擂第一通鼓,勇氣振作起來了。比喻在勁掘遊頭正盛時,一下子完成。

曹劌論戰中齊魯長勺之戰發生在何時?

3樓:悉爾陽

西元前684年春,齊桓公在鞏固了君位之後,自恃實力強大,決定興師伐魯,企圖一舉征服魯國。魯莊公聞報齊軍大舉來攻,決兄數州定動員全國的力量,同齊軍一決勝負。深具謀略的魯國人士曹劌自告奮勇,請求隨魯莊公出戰,並得到了莊公的允許。

魯軍根據齊強魯弱的形勢,在長勺(今山東菜蕪)迎擊齊軍。兩軍列完陣,魯莊公欲先發制人,被曹劌勸止。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起衝擊,均未能奏效。

齊軍疲憊,士氣沮喪。魯軍陣勢穩固,鬥志高昂。曹劌見戰場畢氏形勢已呈現「彼竭我盈」的有利變化,建議羨蔽魯莊公實施反擊。

魯國將士一鼓作氣,擊潰齊軍。

莊公急於追擊,曹劌恐齊軍佯敗設伏,便察看齊軍的車痕跡,又登車眺望齊軍的戰旗,發現轍亂旗靡,判明齊軍的確戰敗,才建議莊公率軍乘勝追擊,最終將齊軍逐出魯國。

長勺之戰取勝的原因,體現在哪裡

齊釐公對侄子公孫無知與王子諸兒同等待遇,早已引起諸兒的不滿。後諸兒繼位為齊襄公。他以公孫無知待遇過高為由,予以降低,絀無知秩服 引起公孫無知的不滿,陰謀乘機生事。大夫連稱 管至父因為出戍葵丘沒有得到及時更替,也懷恨在心,於是勾結公孫無知,密謀欲殺害襄公,擁立無知為齊君,這件事引起大夫管仲 鮑叔牙等人...

求區分馬陵之戰 城濮之戰 桂陵之戰 長平之戰

馬陵之戰 戰國時期 公元前341年 魏 齊。齊國勝 城濮之戰 戰國時期 公元前632年 晉 楚。晉國勝桂陵之戰 戰國時期 公元前353年 齊 魏。齊國勝長平之戰 戰國時期 公元前262年 秦 趙。秦國勝退避三舍 城濮之戰 晉文公 馬陵之戰,公元前341年 齊魏 齊勝 城濮之戰,公元前632年 晉楚 ...

城濮之戰知長幹之戰代表了那個時期

城濮 晉 勝 vs楚 負 長平 秦 勝 vs趙 負 城濮之戰發生的時間 城濮之戰發生的時間。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 前年,四月初四,楚軍和晉軍在城濮 今山東鄄城西南 交戰 是繼齊 楚召陵之盟和宋 楚泓之戰以後,晉國與楚國之間的一場大戰,在春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它扼制了楚國的北進勢頭,穩定了中原形勢,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