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拋繡球有著怎樣的傳說?你知道嗎?

2025-04-10 03:15:24 字數 3487 閱讀 7260

1樓:佳作如此佳人

關於繡球,在壯鄉流傳著乙個美鄭拆鬥麗的傳說。說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縣舊州古鎮下的乙個小村莊裡,居住著一戶貧窮人家。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美麗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愛上了誠實、勤勞、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乙個有錢有勢的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堅決不從。

當惡少得知阿秀深深地愛上鄰村的阿弟時,為了讓阿秀死心,惡少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賄賂官府,御蔽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阿弟關進地牢,並判了死刑,等待秋後問斬。阿秀聽到這個訊息後,似晴天霹靂,整日以淚洗面,哭瞎了雙眼。

在阿秀哭瞎了雙眼以後,阿秀開始為秋後就要被問斬的阿弟一針一線地縫製繡球。針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繡球上,被血浸染以後,繡球上的花更豔了,葉更綠了,鳥更鮮活了。經過九九八十一天,載滿阿秀對阿弟深深的愛戀,浸透了阿秀鮮血的繡球做好了。

在阿秀變賣了自己的首飾,買通了獄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陰暗潮溼的地牢裡摸到日思夜想、卻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時,阿秀絕望了,摸索著從身上取出繡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飄然落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

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經過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繡球就成了壯鄉人民的吉祥物,壯鄉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後來也就有了拋繡球、獅子滾繡球等民間活動。

現在,拋繡球仍然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專案。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樂器——「飛砣」,並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後來飛砣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繡花布囊,即繡球。

人們在茶餘飯後常互相喊磨拋接以娛樂,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

現在已經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宋朱輔《溪巒叢笑》載:「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雙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來拋接。」

2樓:辰星

拋繡球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專案。 它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兵器「飛砣」,並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也逐漸發展成現代的繡花布囊即繡球。繡球是姑娘們用手工做成的綵球,以圓形最為常見慎謹鉛,也有橢圓形、方形、菱形等。繡球大如拳頭,內裝棉花籽、谷粟、穀殼等,上下兩端分別繫有綵帶和紅墜。

人們在茶餘飯後互相拋接以娛樂身心,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1] 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

拋繡球是廣西壯族人民在歌圩開展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每年春節、三月。

三、中秋節等傳統佳節,壯族人民都要舉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頭、河畔,他們分成男女兩方,拉開適當距離,互相引吭高歌,用歌聲來表達問候和增進了解,歌詞內容廣泛,涉及理想、情操、農事等。對歌有問有答,絲絲入扣,聲音此起彼落,娓娓寬好動聽,姑娘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緻的繡球,向意中人拋去,小夥子眼疾手快,準確無誤地接住繡球,將它欣賞一番後,又向姑娘拋回去。

經過數次往返拋接,如果小夥子看晌悔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繡球上繫上自己的小禮物(例如銀首飾或錢袋),拋回饋贈女方,饋贈愈重說明小夥子對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夥子的禮物時,若收下,就說明她接受了小夥子的追求。這時,兩人或繼續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

拋繡球的另一種民間形式是男女分為甲、乙兩隊,甲隊選出兩名歌手拋繡球至乙隊並唱一首壯歌,乙隊接到繡球後派兩名歌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球送還甲方,並回歌一首,如此迴圈往復。參加「送球」、「還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詩的民歌高手。另外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在場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杆頂釘有中間挖成圓洞的木板,男女分列兩旁,將球投向圓洞,以穿洞而過者為勝。

3樓:網友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乙個風俗,當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齡,就預定於某一天,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讓求婚者集中在繡樓睜巨集廳之下,姑娘丟擲乙個繡球,誰得到這個繡球,誰就可以成為這個姑娘的丈夫。當然,姑娘一般會看準意中人,把繡球拋到他身上,以便他撿到。

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轎,轎頂上要結乙個繡球,意圖吉慶瑞祥。壯族拋繡球的習俗,宋、元時代就已有之,最早記載於二千年前繪製的花山壁畫上,但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制的古兵器「飛砣」,並且多在狩獵中應用。後來,人們將飛砣改制成繡花布囊,互相拋接娛樂。

到了宋代,逐漸演變成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其盛況如日中天甚為時行,據宋代詩人朱輔的《溪蠻叢笑》中記載:「土俗歲極日,野外男絕銀女分兩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來拋接,名「飛砣」。用古兵器「飛砣」命名的五色彩囊,便是後來的繡球了,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的記述更為明顯:

男女目成,則女愛砣而悉隱男婚已定」。現「拋繡球」仍在廣西百色、柳州、南寧、河池等地區廣泛流傳。其中尤以靖西等南壯縣份為最著名。

壯族「拋繡球」

4樓:哲哥聊歷史

壯族拋繡球的習俗,宋、元時代就已有之,最早記載於二千年前繪製的花山壁畫上,但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制的古兵器「飛砣」,並且多在狩獵中應用。後來,人們將飛砣改制成繡花布囊,互相拋接娛樂。到了宋代,逐漸演變成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其盛況如日中天甚為時行,據宋代詩人朱輔的《溪蠻叢笑》中記載:

土俗歲極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來拋接,名「飛砣」。

用古兵器「飛砣」命名的五色彩囊橘纖,便是後來的繡球了,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的記述更為明顯:「男女目成,則女愛砣而男婚已定」。現「拋繡球」仍在廣西百色、柳州、南寧、河池等地區廣泛凳旁流傳。

其中尤以靖西等南壯縣份為最著名。

1.比賽分團體賽和男、女個人賽。團體賽每隊由男、女各5人參加;個人賽每次比賽5人,計個人成績。

2.比圓粗仿賽時間:團體賽比賽時間20分鐘;分兩段進行,每段10分鐘,第一段為5名女運動員上場拋繡球,第二段為5名男運動員上場投繡球。

3.比賽時由裁判長帶領比賽的運動員與裁判員認識,由裁判員發給運動員繡球,練球1分鐘後,隊員分別站在兩邊的投球區內,待裁判員、運動員做好準備,裁判長鳴笛開始比賽。運動員投圈後飛快撿起自己專用的球反向投圈。中圈一次得1分,如果投球時運動員踩到控制線、越出投球區或拿別人的球投,一次扣1分。

4.比賽結束後,按得分多少排列團體(10人得分相加)和個人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投球得分相等,再用1分鐘時間給相等分數的運動員複賽,投中多者為勝;如果仍相等,再賽1分鐘,直至決出勝者為止。

除壯族外還有哪些民族拋繡球

5樓:網友

拋繡球是壯族最為流行的傳統體育專案之一。繡球最早是古代的一種兵器,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在狩獵和戰爭的運用的兵器逐漸演化成今天用來傳情達意、娛樂身心、競技強身的繡球。由於頗具民族性、趣味性、和簡易性,經改編後,拋繡球已成為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賽專案,同時,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表演專案。

以往只說壯族拋繡球,從來沒有聽說藍靛瑤也拋繡球,然而,它不僅與壯族相媲美,而且別具一格。聚居在巴馬西部山區和凌雲、百色、田陽、鳳山等縣市交界的藍靛瑤每年春節前後,農曆三月三前後以及秋後農閒時節,男女青年都有互相邀約聚集在一起唱山歌、拋繡球的習慣。一般縣際鄉際相邀居多。

拋繡球,既是一種高尚的文娛體育活動,又是青年男女互相交往,增進友誼和了解,進而談情說愛、尋找物件的良好時機。拋繡球是有幾個程式的,發邀請(限花),回覆,會集,對唱、拋球、野餐、入戶坐堂、進餐、對歌,分別。

你知道作者為什麼給文章取這個題目有著怎樣的深刻深刻的內涵呢

作者給文章去之後,題目是根據他的作品以及他想表達的含義。2.學完 父愛之舟 回顧課文,你知道作者為 什麼給文章取這個題自嗎?父愛之舟 全篇採用倒敘的手法,從夢境開始,引入對往事的回憶 以從夢中醒來 淚溼枕邊結束,首尾圓合。往事潛入夢中,說明往事難忘,更深刻地表現出父愛在 我 心中留下的印記難以磨滅,...

你的公考之路有著怎樣的故事?

好不容易有乙個,還只限男性!從畢遊握今年的崗位表來看,會計學磨和 財務管理 稅收學 財政學 計算機等相關專業還是國考比較吃香的手慶專業,招考人數依然是國考招錄專業佔比重頭,而一些工科類的專業和一些偏門專業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啊,天啊,考不上啊,同學們太捲了,都住在機構裡了,有的機構包下了酒店,一天...

你知道有那些關於愛情的美麗傳說

一個關於愛情的美麗傳說 在一個美麗的小鎮裡,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夫婦倆非常的恩愛。丈夫知道妻子特別喜歡吃魚。於是就在庭院裡修建了一個不大的魚塘。在魚塘的後面還建了一座假山。種了一些花草樹木。幾天後,丈夫買來了魚苗,其中有一條非常好看的小魚,身上有一條美麗的綵帶。在陽光下閃閃發著金色的光。妻子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