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真是無能之輩嗎?歷史上趙括真的無能嗎?

2023-07-13 01:59:35 字數 6101 閱讀 8905

1樓:南國見悠然

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這場戰役也是秦國統一國家的決定性戰役。

提到長平之戰,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成語「紙上談兵」。

戰爭前期,廉頗堅守,秦趙二國在戰場上的相持不下,秦軍遂用反間計,說廉頗快投降了,於是趙王棄用名將廉頗,讓趙括擔任統帥。

趙括更改了廉頗的防禦戰術,組織進攻。

秦國這邊暗中更換白起指揮,白起詐敗誘敵,趙括出擊脫離陣地,結果被白起分割包圍,最終秦國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趙括也在長平之戰中戰死,還落下了一個「紙上談兵」的笑柄。

那為什麼趙孝成王這麼傻,這麼簡單就中了反間計,乖乖的把廉頗換掉,然後換上毫無經驗的趙括。

趙括怎麼就這麼睿智,貿然進攻掉入敵方的包圍?

爭奪上黨。長平之戰,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秦國進攻韓國,韓國戰敗後,國土分成兩塊,於是韓國將北邊的上黨高地獻給了趙國,趙國笑納。

然後秦軍出兵40萬,攻打上黨,趙國也集結40萬軍隊準備應戰。

秦國帶兵的將領是王齕,趙國這邊是廉頗。

那有人就有疑問了,為什麼秦國不派出武安君白起呢?

史書記載當時白起身體告恙,但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戰爭這麼大的事,就算等也得等到白起**。

那為什麼沒讓白起帶兵呢?

我們先看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廉頗固守,秦趙二國在農曆7月份進入了對峙期,馬上就要拖到了9月份。

在農業社會,到了八月該做什麼,就算你不是農村人你也應該清楚,那就是要收莊稼了。

趙括死後,40萬趙軍投降,被秦軍全殲。

其實從這可以看出,面對敵軍的包圍,趙軍能保持46天沒有崩潰,這說明趙括還是具有一定的統帥能力的。

而且此次戰役,秦軍也是**過半,說明趙括並非是只會「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2樓:養生丫丫

趙括也不是說是無能之輩吧,如果是無能之輩的話,他也上不上史冊,一直還被人記得;當然要說趙括有沒有成功之處的話,可能是沒有他失敗的事情那麼讓人謹記於心,因為那時候的紙上談兵跟實戰是不一樣的,也許紙上談兵很厲害,但是實戰的時候就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長平之戰失敗了,但是也有當時的時勢造成的,秦國強於趙國,趙國不得已才採取進攻戰略,所以說不是趙括無能,時勢也。

3樓:網友

不是,趙括在糧草和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已經充分地消耗了秦軍的有生力量,換廉頗的話當時也抗不住。

4樓:小小女生的生活

不是的,其實趙括的軍事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也打過很多的勝仗,但是由於當時的情況有一些變動,所以有了紙上談兵的典故。

5樓:東方來丹

這麼說未免有些太絕對了吧,他有可能渺小,但是他身上也一定有很多小的閃光點是我們不知道的,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不可或缺的。

6樓:帳號已登出

我覺得不是的,他其實還是比較厲害的,只是因為沒有實戰經驗,所以才會失去了一些理性的判斷。

歷史上趙括真的無能嗎?

7樓:霂棪愛娛樂

歷史上趙括並非真的無能。

趙括是戰國時期的趙國將領,父親是趙奢,趙括曾多次跟隨父親征戰。趙括頂替了廉頗後,趙國國立空虛,已經無力,敵方將領又是沒有敗績的大將白起,軍費,糧餉,**,盔甲,戰馬,樣樣不如秦國,失敗已經是事實,無力迴天,國立空虛,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趙括在戰前曾經多次勘探地形,戰爭後期,趙軍被截斷糧草,不過在趙括的統領下,大軍在秦軍的威脅中固守了四十多天,這樣的時間,不是普通人的人可以做到的,趙國雖然失敗但也讓秦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長平之戰,秦國損失幾十萬大軍,其中也有趙括的功勞。

典故: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

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數十萬趙國士兵投降,後來被秦軍坑殺。

趙括歷史上真的無能嗎?

8樓:小可耐的粑粑

趙括歷史上有記載的指揮過的戰役只有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中趙括的表現就能看出趙括的軍事才能。

9樓:盼不到的大黃蜂

顯然不是,當時秦國戰勝後,自身**也是特別大。

10樓:勤奮的苦海

是的,這個人在歷史上的確很無能,特別的會用武道。

趙括真的無能嗎

11樓:明厲鋒

趙括應該說是個名將的苗子,但是可惜趙孝成王的戰略失誤加上碰上白起這麼個戰爭怪物,讓這個苗子被扼殺在苗圃裡了。

長平之戰中趙括雖然有錯,但將一切錯誤都歸於他明顯是不公平的。此戰首先是趙國戰略失誤,在準備並不充分的情況下就和綜合實力遠超自己的秦國單獨對抗;如果秦國是侵略趙國也就罷了,那是不得不打的,但這一仗本來和趙國沒關係,秦國打得是韓國;如果趙國想援助韓國,那也應當做好準備,聯絡各國共同對付秦國,可趙國卻幾乎沒有任何盟友,連被侵略者韓國都不幫他。戰略上孤立無援,倉促應戰,已經落了下風。

後來廉頗帶兵去往前線,發現秦國實力強大不可輕敵,於是採取了長久相持的戰略,也就是拼消耗;這個戰略本來是正確的,但因為趙國經濟實力不如秦國,所以到頭來反而是趙國耗不起了。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在這裡體現無疑。可以說,趙國在戰爭開始之前就輸了。

趙國的優勢在於軍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趙國採取了類似於「一波流」的戰略,快速動員全國兵力投入前線,形成兵力優勢擊敗秦軍。這本來也是正確的,可惜關鍵時刻趙國的情報工作實在糟糕,趙國增兵的情報被秦國掌握了,秦國也迅速增兵,繼續保持對趙軍的兵力優勢,而且請出了白起這尊大神,還做了嚴格的保密措施讓趙國以為秦軍主將還是王齕。這一會合趙國又輸了。

趙括畢竟還是年輕,他也許會打仗,但是不懂人事和政治。他面臨的情況是趙國當時已經全力一拼,他必須儘快發動攻擊擊敗秦軍,所以如何最短時間內充分掌握軍隊就是關鍵。這個時候他沒有充分尊重和利用廉頗在軍隊的影響力,而是粗暴的撤換廉頗的親信換上自己的人,簡單的以為這樣就可以控制住軍隊了,是在是天真的。

第三回合趙括輸了。

最後開戰的時候就進一步體現了趙括的年輕,一開始輕率攻擊毫無章法,後來後路被斷又失去了進攻的銳勁坐等覆滅,當然他的對手是白起,這倒是可以原諒的。

12樓:a歷史五千年

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

13樓:張詩婷媽媽

趙括嘴上功夫了得,無實戰經驗。三軍統帥身系國家存亡,在我看來無非是是匹夫之勇。

14樓:趙各施蘇雲

某世界二流球隊碰上了德國隊。

15樓:胡杏茶蛋好吃嗎

嗯 不是無能 是沒經驗 就像現在的大學生一樣滿腹經綸 說啥都懂 可是就是在社會上混不出頭。

16樓:一將功成

知子莫若父 他家老爺子 都不看好他 理論知識紮實 生搬硬套 不懂靈活變通。

趙括真的那麼無能嗎?

17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說 趙括 其實是一個人 帶領著孤軍 對抗白起和秦王兩人!

18樓:末時的簡口

提起趙括,幾乎人人想到的一個詞語就是「紙上談兵」,兩千年來,趙括一直被作為一個反面形象來教育國人,但是歷史上的趙括真的那麼無能嗎?

趙括紙上談兵的典故**於長平之戰的慘敗,長平之戰的起因實際上是秦軍在完成強國路線之後,開始統一天下吞併六國的第一步,而上黨歸趙只是其中的一個引子。其實從長平之戰的規模和後來的影響看,趙國敗後,六國均暴露在秦軍的軍陣之下,無險可守。秦國統一天下之勢已經不可避免了。

交戰雙方實力對比長平之戰其實在前期是一場消耗戰,廉頗與王齕在長平相持了三年,沒有把秦軍拖垮,反而是趙軍後勤已經跟不上了。趙孝成王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遣使秦國滑吵求和,使得其他諸國誤以為趙國和秦國已經媾和,導致趙國在外交上處於孤立。其實趙孝成王對廉頗的堅守不出是非常不滿的,所以當秦國使用反間計之後,廉頗很快就因為保守誤國而獲罪。

所以趙括上任後可以說沒有了任何戰略上的選擇,只能出擊,畢其功於一役,不然趙國後勤一旦崩潰,形勢必然更加危急。趙括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秦趙兩國國力上的巨大差距,而且趙括面對的是戰國第一名將武安君白起,據梁啟超考證戰國陣亡士兵總數約為220萬,其中90萬死於白起之手,這是一個同時代沒有對手的將領,而趙括很不幸的遇上了他。

這是趙括獨自領軍的第一戰也是他的最後一戰,趙括的失敗並不能代表他的無能,趙括至少有兩點值得去讚揚: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場在軍事上很難飢讓兆取勝的戰爭,為了自己的名聲,不顧國家安危,只有趙括這個年輕人勇敢的挑起了重擔。甚至不顧自己母爛租親的反對。

在軍事實力的劣勢下,在高層直接干預軍事指揮,自己難以行使實際指揮權的情況下,仍然最大限度的殺傷了秦軍的有生力量,使得秦軍**巨大,即使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也無法繼續攻擊邯鄲。這第一點體現的是他的愛國和勇敢,第二點體現的是他卓越的軍事才華,和有我無敵的戰鬥氣勢,趙括真英雄也!

據《史記》記載,趙軍被圍四十六天後,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趙括死在了戰場上,可以說這是一個將領最好的歸宿了。

19樓:小李美死了

我個人感配閉坦覺並不是,都在說趙括是紙培桐上談兵,但是他的想法還是很不錯的,只是當時的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發揮,不然態宴我感覺他一定是一個非常不可多得的人才。

20樓:白珍全全全

其實並不是的,雖春握然脊森野趙括他只懂得紙上談兵,但是他的思想能櫻喊力還是非常不錯的,他總是可以提出一些非常不錯的建議。

21樓:可樂

並不是,其實趙括這個人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且他智商也非常高,非常善於使用計謀。

22樓:孺子誠可教

歷史上的趙括,跟紙上談兵故事裡頭的趙括是有區別的。

歷史上的趙括,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才能和膽識的大將。

他能夠與強大的秦軍對峙,被圍40多天,軍隊斷糧多日,始終沒有投降秦軍。說明這個人還是非常有膽識的一個將軍。

那麼趙括到底是不是無能之輩?他的真實面目被歷史掩蓋了呢?還是被「紙上談兵」的傳說演義了呢?事實上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其。一、我們可以從純歷史的角度來考察趙括這個人物。

首先長平之戰並不是秦國發動的一個壓倒性的戰役,而是秦趙兩國勢均力敵的一次戰役,秦國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甚至於為了打敗趙國,秦王都已經親自出面在秦國到處招兵,甚至於15歲以下的孩子都送上了長平戰場,你說這個戰爭有多麼激烈。

可以說秦國是拼了老本了,下了大本錢來打這次大戰。

如果趙括真的是後人所說的「紙上談兵」的這樣的無能之輩,秦國有必要這麼認真的對待這場戰爭嗎?

所以從這個角度分析,趙括絕對也是非常厲害的角色,他能夠讓強秦如此大動干戈,如此費盡心思,來準備這場曠日持久的長平之戰。秦國的這些做法,就說明趙括很不簡單。

還有就是趙括本人也是精通兵法,具有比較高深的軍事素養的一個年輕將帥,只不過他確實是太年輕了,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如果僅僅以此,來說明他是一個無能之輩的話,也是不客觀的。

其二、「紙上談兵」中的趙括是後人演義的人物形象,並不能證明真實的趙括就是無能之輩。

最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紙上談兵,這個典故是怎麼來的?

事實上「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是後人不斷地把長平之戰的這個戰爭史,進行演繹和**化而產生的通俗成語。

這個成語產生的時間比較晚,肯定是在東漢之後,因為東漢之後才發明了「紙」。如果這個成語在戰國時期就存在,那是不可能的,戰國時期根本就沒有「紙」。

所以「紙上談兵」僅僅是後人的一種說法,一種對戰國曆史的演義,就像《三國演義》一樣。

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結果把趙括說成了一個無能之輩。

只要根據歷史來分析的話,他的戰略思想和作戰原則,還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他只是沒有考慮周全,才被秦兵包圍。戰場瞬息萬變,它的失敗也是偶然事件而已。

總而言之,歷史上的趙括應該不是一個無能之輩,他可能被後來的很多**家誤解,難免出現歪曲和演義的成分。

長平之戰如果李牧換趙括,趙國能否贏秦國呢

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吧?戰神白起也是因此一戰封神。不過從歷史上看,趙國是不會讓李牧擔任長平之戰主帥的,因為那時的李牧才十幾歲,名氣根本不能和廉頗 趙括等人相提並論。有就提出了觀點,他認為李牧的軍事能力比白起強,如果趙國把主帥換成李牧,那麼,長平之戰肯定是趙國獲勝。我們首先來看看李...

長平之戰之趙括,紙上談兵證據確鑿,失敗在於什麼地方

長平之戰的失敗不應該歸於趙括一個人,一場戰爭的勝敗最關鍵的是國力的強弱。趙國之所以用趙括換掉廉頗,是因為趙國已經拖不起了,長平之戰耗費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這些士兵每天的開銷是巨大的,趙國的軍事實力和秦國不相上下,但是綜合國力卻不如秦國。趙國的君主急於取得戰爭的勝利,於是派趙括去擔任主帥,趙括在趙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