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什麼意思

2023-07-05 10:15:14 字數 3798 閱讀 3177

1樓:小森林

驚蟄的意思如下: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一、驚蟄節氣的取名風波。

驚蟄原名「啟蟄」,西漢時期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將"啟"改為"驚",但意思從「開始」變成了「驚醒」,時序略有不合,因此二十四節氣的順序也被置換。

漢初以前: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漢景帝時期: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久習舊例,《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

二、驚蟄的日期。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時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

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三、驚蟄的氣象變化。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

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2樓:胡雨婷律師

驚蟄的意思是二十四節氣之。

一、在3月或7日。

1、驚蟄[jīng zhé]驚蟄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節氣,指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把冬眠的昆蟲都震驚了,紛紛破土而出。驚蟄一到意味著春天已經開始了,大地回暖,萬物即將復甦,也意味著各種節搭擾睜令活動的開始。

2、驚蟄指的知歲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驚蟄時分,即是「春雷驚百蟲」的時節,地下的昆蟲們紛紛被春雷驚醒,開始破土而出。這不僅意味著春意的完全復甦,也意味著各種節令活動的開始。

3、二十四節氣最早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經驗和智慧李滑累積而成的用來指導農事的一種補充曆法。視太陽從春分點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二十四個節氣。

3樓:熱詞課代表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

4樓:匿名使用者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也將進入春耕季節。

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這是在高山地區所流傳的一句農諺,其意思是說在驚蟄節氣前就提前打雷下雨了,那對於高山地區的農民來說是好事情。因為山區的農田地勢高一些,而這樣的地勢也是有優勢的,那就是利於其儲水和排水,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5樓:步履之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節氣,雷鳴最引人注意。

從氣候平均(1981-2010)統計來看,進入3月後,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的雷暴日數較2月份明顯有所增多。3月份,長江中下游、江南、華南北部以及雲南南部平均有4天以上可以聽到雷聲,湖南南部和江西中部一些地方超過6天。

驚蟄時節正值「九九」,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南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我國古人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滿園桃花朵朵嬌豔,馥郁清香。

二候倉庚鳴:春風和煦,黃鸝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而開始鳴叫。三候鷹化為鳩:

古人稱「鳩」為布穀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

6樓:臨落挽

驚蟄拼音:[ jīng zhé ]

釋義:1、二十四節氣之一。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此時氣溫上升,土地解凍,春雷始鳴,蟄伏過冬的動物驚起活動,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逸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

2、指經過冬眠被春雷驚醒的蟲豸。

文選·左思<魏都賦>》:抑若春霆發響,而驚蟄飛競;潛龍浮景,而幽泉高鏡。」 李善 注引《呂氏春秋》:「聞春始雷,則蟄蟲動矣。」

7樓:

摘要。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式,即ax²+bx+c=0(a≠0)的形式;2、確定a、b、c的值,注意連同係數的符號;3、並計算根的判別式:δ=b²-4ac的值;4、求方程的解:

b²-4ac≥0時,將a、b、c及δ=b²-4a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從而得出方程的根,當δ=b²-4ac<0時,方程無實根。

驚蟄是什麼意思。

蟄,藏也;指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驚蟄是指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古稱啟蟄,於每年公曆3月5日-6日交節。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

蟄,藏也;指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驚蟄是指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古稱啟蟄,於每年公曆3月5日-6日交節。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

蟄,藏也;指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驚蟄是指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古稱啟蟄,於每年公曆3月5日-6日交節。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

蟄,藏也;指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驚蟄是指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古稱啟蟄,於每年公曆3月5日-6日交節。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

蟄,藏也;指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驚蟄是指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古稱啟蟄,於每年公曆3月5日-6日交節。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式,即ax²+bx+c=0(a≠0)的形式;2、確定a、b、c的值,注意連同係數的符號;3、並計算根的判別式:δ=b²-4ac的值;4、求方程的解:δ=b²-4ac≥0時,將a、b、c及δ=b²-4a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從而得出方程的根,當δ=b²-4ac<0時,方程無實根。

8樓:乾萊資訊諮詢

驚蟄,古時候稱為「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公曆的3月5日至7日中的一天,當太陽到達黃經345°時,就為驚蟄。

驚蟄第一候桃始華。桃花紅,杏花白,氣溫回暖,村裡的桃花都盛開了,遠遠望去一樹樹桃花就好像一朵朵粉色的雲。驚蟄第二候倉庚鳴。

古時候人們將黃鸝叫做倉庚,驚蟄時期,黃鸝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發出悅耳的鳴叫聲,以此尋找伴侶。驚蟄第三候鷹化為鳩,鳩就是指斑鳩,鷹化為鳩,實際上,這是古人對周圍的景物觀察不夠仔細造成的誤解。在驚蟄節氣前後,動物開始繁殖,附近的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後代,而布穀鳥則活躍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人們就誤以為是鷹變成了鳩。

驚蟄是什麼意思,驚蟄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驚蟄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 啟蟄 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驚蟄,二月節。西漢戴德 大戴禮記 夏小正 曰 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元代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節 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

驚蟄什麼意思,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 j ng zh 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 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中說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 促春遘 g u 時雨,始雷...

驚蟄是什麼意思,請問驚蟄是什麼意思。又意味著什麼?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 啟蟄 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是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上面我們介紹了蟄是動物冬眠的意思,而驚則是指驚醒,所以驚蟄的意思就是說冬眠的動物被驚醒了。之所以冬眠的動物會被驚醒,是因為這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