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經有關的成語,出自《佛經》的成語有哪些?

2022-12-29 05:50:44 字數 3808 閱讀 3739

1樓:漂亮的212啊

1、彈指之間

【拼音】:tán zhǐ zhī jiān

【解釋】:彈指:按佛經說法,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比喻時間極短暫。

【出自】:唐·司空圖《偶書之四》:「平生多少事,彈指一時休。」

【造句】:丁老師退休了,彈指之間他已為教育事業工作了40年。

2、梵冊貝葉

【拼音】:fàn cè bèi yè

【解釋】:指佛經,佛經原本多用梵文寫在貝多羅樹葉上。

【出自】:出處:清·龔自珍《正(大品彌陀經)魏譯》:「梵冊貝葉,以意增損,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譯者從而受之。」

【造句】:這冊梵冊貝葉很深奧。

3、金翅擘海

【拼音】:jīn chì bāi hǎi

【解釋】:金翅:佛經中所說鳥名;擘:用手把東西分開或折斷。比喻文辭筆力雄壯。

【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六:「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虛空,安住虛空,以清淨眼觀察大海龍王宮殿,奮勇猛力以左右翅搏開海水,悉令兩闢,知龍男女有命盡者而撮取之。」

【造句】:天空中,一隻翼閃金光的烏黑大鳥遮天避地,只見它在霎那間金翅擘海,單足擒龍,振翅遊弋,好不得意。

4、救苦救難

【拼音】:jiù kǔ jiù nàn

【解釋】:佛經中的話。 拯救在苦難中的人。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諸佛菩薩!」

【造句】:金庸《鹿鼎記》:「這名字倒怪,我只聽過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5、肉眼凡夫

【拼音】:ròu yǎn fán fū

【解釋】: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塵世平常的人。

【出自】:元·範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造句】:佛菩薩在世間,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實在講在世間很多很多,販夫走卒裡面都有佛菩薩。

出自《佛經》的成語有哪些?

2樓:張鈺濤

1、安身立命

【拼音】 (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立命

【註釋】 安身:容身,在某處安下身來;立命:精神有所寄託。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託。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雲:『汝向什麼處安身立命?』」

【例子】 那裡是鎮守邊庭,用人之際,足可以~。(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

但他對教育事業並不灰心,這是他~之處。(朱自清《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

2、不二法門

拼音:bù èr fǎ mén

佛家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斷言的方法。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別無選擇的方法。

不二法門,即是:不可說!

為什麼不二法門,即是:不可說?

道理很簡單,事物發展應該合乎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就是因果規律,因果因果,果是可變的,

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3、當頭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當頭:迎頭;棒:指用棒子打。喝:大聲喊叫。佛教語,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的儀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擊或警告。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黃檗運禪師法嗣·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

4、聚沙成塔

jù shā chéng tǎ

意思是聚細沙成寶塔。原指兒童堆塔遊戲。後比喻積少成多。也作"積沙成塔"。語出佛典。

【近義詞】集腋成裘、積少成多、積土成山、持之以恆等。

【反義詞】杯水車薪、一口吃一個胖子等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於小孩子做遊戲,也能聚沙為佛塔。像這樣的各種與佛結下善緣的人都已註定將成就佛果。

後比喻積少成多,常與"集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注意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滴油。

5、迴光返照

huí guāng fǎn zhào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道揩禪師》:「凡聖皆是夢言,佛及眾生併為增語,到這裡迴光返照,撒手承當。」

例句:1他居然又清醒過來,大家知道是~,反而心情更加悲涼了。

2他形成了那樣一個短時期的**集權的奴隸社會,由奴隸制而言,可以比為迴光返照。出自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3所以唐末宋初,駢體文又迴光返照了一下。 朱自清《經典常談·文第十三》

出自佛經的成語 有哪些

出自佛經的成語

佛經中的成語

3樓:瀟雨軒軒

曇花一現

原來是佛經中比喻事物難得出現,《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中有「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後來用以比喻事物一出現又很快消失之意。

盲人摸象

《大般涅盤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夢幻泡影」、「皆大歡喜」出自《金剛經》;「想入非非」、「味同嚼蠟」出自《楞嚴經》。

「對牛彈琴」出自我國最早的佛教著作《理惑論》;「逢場作戲」出自敘述佛教禪宗師徒相承機緣的《景德傳燈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應該也是吧。

4樓:匿名使用者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比如世界、宇宙、瞬間、須臾、剎那、頃刻等許多詞彙都出自佛經。

5樓:匿名使用者

《俗語佛源》這本書裡收這樣的詞彙最全,很容易找到。

再說幾個:相由心生,心安理得,無明火起,不二法門,唯我獨尊,在劫難逃,大千世界,心心相印,自作自受,當頭一棒,頭頭是道,十惡不赦,現身說法、心花怒放、天花亂墜、皆大歡喜、一門深入等。

關於佛語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6樓:q王小年

1、極樂世界 [ jí lè shì jiè ] 也叫淨土。佛教幻想的世界。那裡沒有眾苦,但受諸樂,不受塵世汙染,故名極樂。因遠在西方,故又俗稱西天。與「塵世」相對。

出 處:《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翻譯:過了西方十萬億的淨土,有一個地方叫極樂世界。

2、萬劫不復 [ wàn jié bù fù ] 表示永遠不能恢復(佛家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過程為一劫,萬劫就是萬世的意思)。

出 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莫將等閒空過時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是小事。」

翻譯:不要白白錯過時光,失掉了人身的皮囊,不是一件小事,是永遠不能恢復的。

3、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比喻聽了精闢高明的意見,受到很大啟發。

出 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醍醐灌頂,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

翻譯:王生聽了十分高興,感覺自己一下子就明白了,身上的病也少了六七成。

4、一塵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淨。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乾淨。

出 處:臧克家《老舍永在》:特別是夏季,綠樹紅樓,一塵不染。

5、六根清淨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

出 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寸草不留,六根清淨,與汝剃除,免得爭競。

翻譯:將頭髮徹底的剃光,一根毛也沒有,也少了慾念,少了競爭之心。

關於佛經的成語

出自唐詩的成語,出自詩句的成語有哪些

八面玲瓏 語出盧綸的 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牧 桂子飄香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宋之問 靈隱寺 桂花散發出陣陣香氣,形容中秋前後佳景。曾經滄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元稹 離思 曾經 經歷過 滄海 大海。比喻見過大世面。為人說項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楊敬之 贈項斯 指為人說...

出自古詩古文的成語出自詩句的成語有哪些

三顧茅廬 出自諸葛亮 出師表 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妄自菲薄 出自諸葛亮 出師表 指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作奸犯科 出自諸葛亮 出師表 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危急存亡 出自諸葛亮 出師表 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臨危授命 出自諸葛亮 出師表 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計日可待 出自諸葛亮 出師表...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那些

1.匡衡鑿壁 發音 ku ng h ng z o b 釋義 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出處 西京雜記 卷二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2.聞雞起舞 發音 w n j q w 釋義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出處 晉書 祖逖傳 中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