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高原的地質地貌,阿拉善高原的沙源治理

2022-12-24 08:16:00 字數 5469 閱讀 3934

1樓:小可萬歲

中國沙塵暴源頭之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正在實施退牧還綠的生態恢復工程。

資料顯示,在總面積為27萬平方千米的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佔三分之一,巴丹吉林、騰格里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在這裡交匯,其中巴丹吉林沙漠為世界第三大沙漠。2023年以來的多起沙塵暴源於阿拉善大漠。

阿拉善生態有三大天然屏障:賀蘭山原始森林、古弱水河畔的胡楊林、荒漠草原上的梭梭林,但經過歷年不顧後果的開發,原來的綠色屏障已殘缺褪色。 賀蘭山原始次生林僅剩35萬畝(15畝合一公頃),胡楊林由最盛時的170多萬畝銳減到50多萬畝,梭梭林由原來的1700多萬畝減少到300多萬畝。

2023年以來,阿拉善盟經過反覆調研和試驗後,提出把人口和牲畜撤出僅存的綠色,把綠色交還大自然自由延伸和擴充套件;國家有關部門積極部署黑水河(古弱水河)分水方案,給阿拉善的綠洲以充分的滋養;澳大利亞派出了十幾人的專家組,常年在這裡進行生態意識教育及恢復生態的研究。

為找回綠色,阿拉善啟動了「五步走」退牧還草的生態恢復工程。這一工程除「三大屏障」的禁牧封育以外,還包括了騰格裡沙漠東緣200萬畝飛播封育區的退牧,最終將擴充套件至佔全盟國土三分之

一、總面積約9萬平方千米的荒漠草原區的全面退牧。

截止2023年,阿拉善生態恢復系列工程中的第一步——總耗資近1000萬元的賀蘭山禁牧搬遷一期工程已順利完成,15萬頭牲畜和2020口人全部搬出賀蘭山。 另外,胡楊林帶、梭梭林帶、人工飛播封育區等幾項禁牧措施的前期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有關人士**,半個世紀以後,阿拉善荒漠草原區的草場覆蓋率將由已有的6%提高到40%左右。

內蒙古的海拔是多少?

2樓:匿名使用者

1000~1200米

3樓:匿名使用者

位於陰山山脈之北,大興安嶺以西,北至國界,西至東經106°附近。介於北緯40°20′~50°50′,東經106°~121°40′。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包括呼倫貝爾盟西部,錫林郭勒盟大部,烏蘭察布盟和巴彥淖爾盟的北部。廣義的內蒙古高原還包括陰山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和賀蘭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地質與地貌 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邊境一帶是斷續相連的乾燥剝蝕殘丘,相對高度約百米。高原地面坦蕩完整,起伏和緩,古剝蝕夷平面顯著,風沙廣佈,古有「瀚海」之稱。地質上古生代末期華力西運動使蒙古地槽褶皺隆起,燕山運動只發生廣泛而和緩的撓曲和斷裂。

喜馬拉雅運動和新構造運動使高原普遍抬升,並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溢,填充了低窪處形成熔岩臺地,廣佈於高原東部,臺地呈階梯狀,檯面略有起伏。

賀蘭山的地質地貌

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賀蘭山是中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對銀川平原發展成為「塞北江南」有著顯赫功勞。它不但是中國河流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中國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後,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屑碎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

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佈在洪積扇邊緣。

(2017·新課標)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佈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河流、溝谷眾多。

(2017·新課標)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土層淺薄。

內蒙地質條件

5樓:tpu薄膜專賣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經緯度西起東經97°12′,東至東經126°04′,橫跨經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佔緯度15°59′,直線距離1 700公里;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2.

3%,居全國第3位。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 221公里。

[地質]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地層發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成礦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以北42°為界,可分為兩個i級大地構造單元。42°線以北為天山--內蒙古--興安地槽區,以南為華北地臺區。

中、新生代時受太平洋板塊向西俯衝的影響,內蒙古東部地區形成北北東向的構造火山岩帶,即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內蒙古存在著兩個全國著名的ⅱ級成礦帶,就在這兩大工級構造單元接觸部軸和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上。前者為華北地臺北緣金、銅多金屬ⅱ級成礦帶,後者為大興安嶺ⅱ級銅多金屬成礦帶。

[地貌]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具有複雜多樣的形態。除東南部外,基本是高原,佔總土地面積的50%左右,由呼倫貝爾高平原、錫林郭勒高平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平原組成,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海拔最高點賀蘭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佈著大興安嶺、陰山(狼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灰騰樑)、賀蘭山等山脈,構成內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樑。

內蒙古高原西端分佈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毛烏素等沙漠,總面積 15萬平方公里。在大興安嶺的東麓、陰山腳下和黃河岸邊,有嫩江西岸平原、西遼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黃河南岸平原。這裡地勢平坦、 土質肥沃、光照充足、水源豐富,是內蒙古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產區。

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帶,分佈著黃土丘陵和石質丘陵,其間雜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佈,水土流失較嚴重。全區高原面積佔全區總面積53.4%,山地佔 20.

9%,丘陵佔16.4%,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面面積佔0.8%。

[氣候]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 ,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 0℃~8℃,氣溫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為12℃~16℃。

年總降水量50~450毫米,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額濟納旗為37毫米。蒸發量大部分地區都高於l200毫米,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量少於1 200毫米,巴彥淖爾高原地區達3200 毫米以上。

內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資源非常豐富, 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大於2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達 3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 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

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

[水文]  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共有大小河流l 000餘條,祖國的第二大河--黃河,由寧夏石咀山附近進入內蒙古,由南向北,圍繞鄂爾多斯高原,形成一個馬蹄形。其中流域面積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條。有近千個大小湖泊。

全區地表水資源為671億立方米,除黃河過境水外,境內自產水源為371億立方米,佔全國總水量的1.67%。地下水資源為300億立方米,佔全國地下水資源的2.

9%。扣除重複水量,全區水資源總量為518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頃平均佔有水量l萬立方米,平均產水模數為4.

4l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內蒙古水資源在地區、時程的分佈上很不均勻,且與人口和耕地分佈不相適應。東部地區黑龍江流域土地面積佔全區的27%,耕地面積佔全區的20%,人口占全區的18%,而水資源總量佔全區的65%,人均佔有水量8 420立方米,為全區均值的3.

6倍。中西部地區的西遼河、海灤河、黃河 3個流域總面積佔全區的26%,耕地佔全區的30%,人口占全區的66%,但水資源僅佔全區25%,其中除黃河沿岸可利用部分過境水外,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

[地表水]  內蒙古自治區平均地表年徑流量約291億立方米,佔河川徑流總量的78%;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佔河川徑流總量的22%。由於河川徑流受大氣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年徑流量地區分佈不均,水資源也不平衡,區域性地區水量富而有餘,而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同時,河川徑流年內分佈 不均,年際間變化比較大。

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徑流量佔全區徑流量的60~80% 。歷年間徑流量大小不勻,相差很大。年徑流量最大與最小的比值,東部林區各河流為4~12;中部各河流為6~22;西部地區各河流高達26以上。

此外,從區外流入自治區境內的河川徑流量有330.6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入境的平均年徑流量315億立方米,額濟納河8.4 億立方米。

[地下水]  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平均資源量為254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13億立方米,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44%。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佔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7l%。

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72億立方米,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重複計算後,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的56%。自治區地下水資源的分佈受大氣降水、下墊麵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具有平原多、山丘區少和內陸河流域更少的特點。自治區平原區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間的重複計算後的地下水資源模數,一般在5.

9~6.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為山丘區地下水平均水資源模數的2.2~2.

7倍。內陸河流域地下水資源模數為1.1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只是在內陸閉合盆地的平原或溝谷窪地,地下水才比較富集。

全區按自然條件和水系的不同,分為:大興安嶺西麓黑龍江水系地區;呼倫貝爾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大興安嶺東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區;西遼河平原遼河水系地區;陰山北麓內蒙古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陰山山地、海河、灤河水系地區;陰山南麓河套平原黃河水系地區;鄂爾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區;西部荒漠內陸水系地區。

[土壤]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土壤種類較多,其性質和生產效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點是土壤形成過程中鈣積化強烈,有機質積累較多。根據土壤形成過程和土壤屬性,分為9個土綱,22個土類。在9個土綱中,以鈣層土分佈最少。

內蒙古土壤在分佈上東西之間變化明顯,土壤帶基本呈東北--西南向排列,最東為黑土壤地帶,向西依次為暗棕壤地帶、黑鈣土地帶、慄鈣土地帶、棕壤土地帶、黑壚土地帶、灰鈣土地帶、風沙土地帶和灰棕漠土地帶。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結構和水分條件良好,易於耕作,適宜發展農業;黑鈣土自然肥力次之,適宜發展農林牧業。

[植被] 內蒙古境內植被由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種類組成。植物種類較豐富,已蒐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共計2 351種,分屬於133科,720屬。其中引進栽培的有184種,野生植物有2 167種(種子植物2 106種,蕨類植物61種)。

植物種類分佈不均衡,山區植物最豐富。東部大興安嶺擁有豐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澤與水生植物。中部陰山山脈及西部賀蘭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澤植物。

高平原和平原地區以草原與荒漠旱生型植物為主,含有少數的草甸植物與鹽生植物。內蒙古境內草原植被由東北的松遼平原,經大興安嶺南部山地和內蒙古高原到陰山山脈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與黃土高原,組成一個連續的整體,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鄂爾多斯草原等。

荒漠植被主要分佈於伊克昭盟西部、巴彥淖爾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鹽柴類和矮灌木類組成,共有種子植物1 000多種。植物種類雖不豐富,但地方特有種的優勢作用十分明顯。

阿拉善阿左旗是哪個市,阿拉善盟和阿拉善左旗是一個市嗎?

阿拉善左旗不是市,是阿拉善盟下轄的旗。截止2017年阿拉善盟是內蒙古所轄的盟。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 額濟納旗 阿拉善右旗重歸內蒙古自治區領導。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隸屬內蒙古自治區,為專區級建制,轄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

阿拉善地區到處都是沙漠,遊客去阿拉善能看什麼

其實阿拉善的風景特別優美,遊客去到那裡就像看到的就是夢境般的天鵝湖,當然還有阿拉善不夜城以及空曠的無人區,這些都是去阿拉善必須經歷的。去過阿拉善地區的人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天鵝湖了。這是由湖泊和沙漠綠洲構成的沙漠景觀,而且天鵝湖景區涵蓋多種旅遊專案,比如沙漠觀光和休閒度假等,另外景區四周沙丘連綿,湖...

阿拉善英雄會和越野e族是什麼關係

阿拉善英雄會來是越野e族發源起的沙漠文化盛事。相關介紹 阿拉英雄會 是 越野e族 年度最大規模的嘉年華,自2006年創辦以來,分別在翁牛特 七星湖 崇禮等地區舉行,而由越野e族首創的三輛車為一組進行團隊競技的的t3挑戰賽,也成為了英雄會上的一個經典賽事,其蘊含的不畏挑戰和團隊協作的精神也是每一位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