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以上的人叫年逾天命,五十歲的人叫什麼

2022-11-11 23:11:54 字數 7161 閱讀 1150

1樓:夢月尋痕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2樓:將士隨風

意思是說孔子在十五歲那年立志從學, 三十而立並非三十歲成家立業, 這裡的"立"是指學業的根基已經樹立, 就是個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不會被外力所動搖。四十不惑,確切的說也不是四十歲沒有疑惑, 「立」與「惑」是一組對立,界定在於是否懂得行權, 三十而「立」時通常遇事無權可行,無權則無發言權,對事態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四十時,已掌握一定權利,此時處事相對通達,對待事情是無可,無不可。

這裡想象成一群四十來歲官運亨通的小老爺們,整天若無其事接待著一個個來自弱勢群體的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內心精明瞭得,遊戲規則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這個比喻來的有點噱頭,但好理解「行權」重要性,行權者不惑也。現在該知道當官的多在哪個年齡段了吧.

五十歲的人叫什麼?

3樓:點點在心

五十歲的人稱為「知天命」。

出自:《論語·為政》。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擴充套件資料

(一)知天命:

是古人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二)、表示年齡:

五十歲,有五十肩的普遍疾患,有關節風寒的人,預先知道下雨即知天氣變化(文雅的說法就是知道上天的命令)。

4樓:溥清懿

叫知命孔子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

子曰:「無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60而耳順70而從心所欲」

5樓:

50歲稱「知天命」

20歲稱「弱冠(不是加冠)」;30歲稱「而立」;40歲稱「不惑」;50歲稱「知天命」;60歲稱「花甲」或「花甲子」;70歲稱「古稀」77歲稱「喜壽」,80歲90歲稱「耄耋」;88歲稱「米壽」,99歲稱「白壽」;100歲稱「期頤」。

6樓:

知非之年:五十歲

《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7樓:匿名使用者

五十知命——五十歲就不得不認命了,已經無法抗拒了。

8樓:索彤貊婭楠

50歲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

禮記·曲禮上

》:「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

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

》),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挺多的。

叫五十歲左右的人叫大哥合適嗎?

9樓:風鄰晚

你多少歲,35歲以上叫大哥好些,叫大哥親切些。如果沒有35歲的話,反而彆扭

10樓:hi尐伍

得看你多大,你一個十一二歲的,叫人家大哥,有點逗吧,

11樓:李虎羅德群成

看比你大多少了.大十幾歲沒問題

12樓:

因人而儀~我覺得不怎麼熟悉的可,太熟的顯得沒大沒小,其實具體情況具體看~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13樓:匿名使用者

看著不顯老 叫大哥, 顯老叫大叔

古人五十歲叫什麼之年?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15樓:莫如盡

你好,古人把50歲叫做知天命,40歲叫做不惑之年,50歲叫做知天命之年,60歲就是花甲之年。

16樓:匿名使用者

五十知天命之年。

解釋:50歲之前盡人事,50歲之後聽天命。即自己已經知道這輩子是什麼命了。

2.   舉例:孔子,在其50歲之時,已知道自己當官的命,其實孔子自己也希望自己當官,但未被人賞識,所以就安心當老師,教化學生。

17樓:匿名使用者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8樓:匿名使用者

五十歲,古人叫做知命之年

五十歲女人可稱知天命年嗎

19樓:喬木查

意思是說孔子在十五歲那年立志從學, 三十而立並非三十歲成家立業, 這裡的"立"是指學業的根基已經樹立, 就是個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不會被外力所動搖。四十不惑,確切的說也不是四十歲沒有疑惑, 「立」與「惑」是一組對立,界定在於是否懂得行權, 三十而「立」時通常遇事無權可行,無權則無發言權,對事態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四十時,已掌握一定權利,此時處事相對通達,對待事情是無可,無不可。

這裡想象成一群四十來歲官運亨通的小老爺們,整天若無其事接待著一個個來自弱勢群體的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內心精明瞭得,遊戲規則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這個比喻來的有點噱頭,但好理解「行權」重要性,行權者不惑也。現在該知道當官的多在哪個年齡段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嗎?這麼說不是很唯心?

其實這裡有一段典故,周文王在五十歲坐牢時想不通自己為什麼這麼衰,

皇帝做了半輩子,如今還要坐牢,不甘心啊,於是潛心研究,

終於悟透一個道理——萬物在周而復始的規律性變化,這就是《周易》的本質。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海有潮起潮落,花有花開花落,

天有白天黑夜,人有清醒睡眠

年有春夏秋冬,衣有四季之分,

**有漲有跌,心情就有好有壞

業績有高有低,待遇就有好有差

秒針滴答滴答,時間一圈圈跑遠,

皇朝在迴圈交替,領導在不斷更換,

流行在迴圈交替,明星在不斷更換,

晶片在迴圈交替,手機在不斷更換,

到最後我們的生死也是迴圈交替的....

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復始的規律性變化,

站在這個層面照理沒什麼會想不通了,

可有人會說:「道理都懂,可做起來難。」

所以還不是真懂,那什麼是真懂?

呵呵,沒有五十年的造化,換不來啊!

不然怎麼叫「五十知天命」呢

想來後世成為階下囚的拿破輪,米絡舍維其,乃至今天的撒達姆在悟性上若有周文王的半點功力,

也該落得安心了吧。

說完五十,再說六十

六十而耳順,並非常言說的年紀大了,耳朵順了,聽什麼都能接受。

《說文》中提到:「理也,損百川。」意思是河川流通順暢了以後,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謂,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

詩畫中的美景是用眼睛看的,

而人心亦是一幅美景,卻不能眼觀,

於是要用耳朵來傾聽,所謂弦外之音,

說的正是用耳朵聽出潛藏的聲音,

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實所想

簡單講就是把察言觀色的工夫發揮到家了。

朋友之間常說:「你只要說一句話,我就知道你下半句講什麼。」

要知道說這話的人完全出自對朋友的瞭解與性格的掌握。

而面對一個陌生人,很少有人敢這麼說,

如果今天有個人站在你面前,對你說:「你要升官了」

那這個人不是算命的,就是耳順的,

你若問他貴庚,興許人家會告訴你:「老朽六十有三。」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就是想怎麼著就怎麼著.自古只有皇帝敢這麼說,難道人到七荀就敢自命為皇?

當然不是,下文的」不逾矩」便是這麼做的前提.

這裡的「矩」即法規,倫理。

整句說的是七十歲做事隨心所欲,卻不逾越規則,

這一條放在最後,足見境界之高了。

為什麼人們常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呢?這些是什麼意思?

20樓:穠華

四十不惑:意思並非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應該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

五十知天命:「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六十耳順: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

七十隨心所欲:七十順心而為,自然合法,也就是動念不離乎道。

2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說孔子在十五歲那年立志從學, 三十而立並非三十歲成家立業, 這裡的"立"是指學業的根基已經樹立, 就是個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不會被外力所動搖。四十不惑,確切的說也不是四十歲沒有疑惑, 「立」與「惑」是一組對立,界定在於是否懂得行權, 三十而「立」時通常遇事無權可行,無權則無發言權,對事態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四十時,已掌握一定權利,此時處事相對通達,對待事情是無可,無不可。

這裡想象成一群四十來歲官運亨通的小老爺們,整天若無其事接待著一個個來自弱勢群體的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內心精明瞭得,遊戲規則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這個比喻來的有點噱頭,但好理解「行權」重要性,行權者不惑也。現在該知道當官的多在哪個年齡段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嗎?這麼說不是很唯心?

其實這裡有一段典故,周文王在五十歲坐牢時想不通自己為什麼這麼衰,

皇帝做了半輩子,如今還要坐牢,不甘心啊,於是潛心研究,

終於悟透一個道理——萬物在周而復始的規律性變化,這就是《周易》的本質。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海有潮起潮落,花有花開花落,

天有白天黑夜,人有清醒睡眠

年有春夏秋冬,衣有四季之分,

**有漲有跌,心情就有好有壞

業績有高有低,待遇就有好有差

秒針滴答滴答,時間一圈圈跑遠,

皇朝在迴圈交替,領導在不斷更換,

流行在迴圈交替,明星在不斷更換,

晶片在迴圈交替,手機在不斷更換,

到最後我們的生死也是迴圈交替的....

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復始的規律性變化,

站在這個層面照理沒什麼會想不通了,

可有人會說:「道理都懂,可做起來難。」

所以還不是真懂,那什麼是真懂?

呵呵,沒有五十年的造化,換不來啊!

不然怎麼叫「五十知天命」呢

想來後世成為階下囚的拿破輪,米絡舍維其,乃至今天的撒達姆在悟性上若有周文王的半點功力,

也該落得安心了吧。

說完五十,再說六十

六十而耳順,並非常言說的年紀大了,耳朵順了,聽什麼都能接受。

《說文》中提到:「理也,損百川。」意思是河川流通順暢了以後,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謂,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

詩畫中的美景是用眼睛看的,

而人心亦是一幅美景,卻不能眼觀,

於是要用耳朵來傾聽,所謂弦外之音,

說的正是用耳朵聽出潛藏的聲音,

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實所想

簡單講就是把察言觀色的工夫發揮到家了。

朋友之間常說:「你只要說一句話,我就知道你下半句講什麼。」

要知道說這話的人完全出自對朋友的瞭解與性格的掌握。

而面對一個陌生人,很少有人敢這麼說,

如果今天有個人站在你面前,對你說:「你要升官了」

那這個人不是算命的,就是耳順的,

你若問他貴庚,興許人家會告訴你:「老朽六十有三。」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就是想怎麼著就怎麼著.自古只有皇帝敢這麼說,難道人到七荀就敢自命為皇?

當然不是,下文的」不逾矩」便是這麼做的前提.

這裡的「矩」即法規,倫理。

整句說的是七十歲做事隨心所欲,卻不逾越規則,

這一條放在最後,足見境界之高了。

五十歲以上的農民該幹什麼,五十歲以上的農民工有出路嗎

要想富多種樹,把自己的農田都種上樹。咱農民!不在乎年齡大小!只要身體能動就要幹!什麼時候幹不了!就沒辦法了!說句實在話,五十歲左右的農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子女的提款機,不是農民子女能力差,也不是農民子女懶惰,而是生活壓力太大,沒有父母的資助,絕大多數子女的房,車,妻,都是鏡中月,水中花!我五十了...

五十多歲的人還能不能再就業,五十歲以上的人還能創業嗎?

科技的發展,已經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50以上很難找到工作,包括門衛。我在私企幹了8年招聘工作,我說實話,我們招聘都要48歲以下,公司裡面就有好多50歲以上的人了,這部分人是跟企業成長的,給他們養老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沒辦法,即使開了一小部分其餘也留下了。再新招聘50歲以上的,招來企業給他們養老嗎?企業要...

形容五十歲的女人怎麼寫,關於讚美「五十歲女人」的句子有哪些?

歲月不饒人 知足 來便是幸福。為了更源好的生活。一直在努力,從未放棄。總結一番所得所失 對此有什麼感想呢 一般可以分享體會,分享快樂 2 3歲 孩提 童年 總角,垂髫 8歲 男 齡年 10歲以下 黃口 10歲 女 髻年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 14歲 女 豆蔻年華 13 15歲 舞勺之年 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