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為什麼不能吃晚飯,佛經故事 和尚為什麼不能吃晚飯

2022-11-10 08:07:07 字數 4197 閱讀 3622

1樓:8萬4千法門

佛制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國僧人皆嚴格持午,漸漸地,也如同乞食一般,經過時空的演變、適應而被放棄了。因為中國地理的南北幅員廣闊,加上僧人的自耕自食,勞動量大,僧人終於放棄傳統的佛制,寺院正式提供晚餐,稱「藥石」,藥石皆吃粥,也稱「晚粥」。

而禪堂禪七期間,整日皆有活動,打坐、跑香交替用功,體力耗損甚鉅,所以一日用餐達

四、五次,除早粥、午飯外,下午吃午粥(點心粥),晚上八點還吃一餐,也是吃粥或饅頭,稱為「放參」。

另外,還有出外求法的行腳僧,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因緣下,吃飯時間和食物沒有保障,不受過午不食的限制,可以說什麼時候得到食物,就什麼時候吃,不過,當他們到禪堂掛單時,就必須隨眾,百丈清規附旦過堂規中,就針對雲水僧這麼規定:「一近午到,午飯隨眾;近晚到,晚粥隨眾;時過始到,補吃;晚到一宿,次日午飯即行。」

中國僧人既不能嚴持過午不食戒,須用何種心態用藥石呢?明朝蓮池大師所著的《沙彌律儀要略》提到「必也知違佛制,生大慚愧,念餓鬼苦,常行悲濟,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說明了僧人用藥石時須心存警惕,具足慚愧和慈悲。

佛經故事:和尚為什麼不能吃晚飯

佛經典故:和尚為什麼不吃晚飯

聽說和尚晚上不能吃飯?

2樓:斛初陽

嗯 叫過午不食。一般煩惱少的人 消耗能量少

和尚為什麼吃飯

3樓:匿名使用者

吃飯是為了活著。

和尚也並不是什麼都不幹的,過去很多和尚他們也是自給自足的。

佛家說的「普度眾生」並不是要大家都去當和尚。

佛教常講「普度眾生」,就是普遍度化一切有情眾生的意思。我們經常在一些佛像前看到「普度眾生」的匾額,會認為度眾生就是以上度下,以覺度迷,實際上普度眾生不只是佛菩薩們才能做到的事情,度眾生就是為眾生服務的意思,我們每個人都是佛菩薩,要敢於承擔,特別是為眾生服務要當仁不讓,如果我們在服務眾生的過程中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和智慧,當下就會得到輕安和自在,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同呼吸、共命運。

4樓:hi逗比老公

為了驗證一個杯子到底結不結實,你一定要從五樓上扔下去。上邊的答案已經說的很明顯了。你怎麼不直接問世上還有沒有好人呢?

和尚為什麼吃飯?因為他們也是從基層做起!你看看成佛了的哪個需要吃飯了?

和尚什麼時候吃飯。 過午不食,和尚沒有晚飯嗎?

5樓:匿名使用者

過午不食,是佛陀時期託缽乞食時的比丘戒。正午之後到第二天黎明這段時間不能進食,一般只是吃一餐飯。

國內因為有寺院而且僧人白天勞動,所以晚上也可以吃飯,被稱為「藥食」,不過很多僧人還是過午不食的。

佛教是不是提倡不吃晚飯啊?

6樓:張熙燁

你問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些和尚們一日三餐哪頓也沒落下

和尚為什麼要過午不食?

7樓:

所謂的過午不食,是佛陀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確的說法叫「不非時食」。也就是說不能在規定許可以外的時間吃東西。

這個時間就是在太陽到正中午後,一直到次日黎明,這段時間是不允許吃東西的。但是身體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點,是以太陽升到正中天為準。

佛教認為:清晨是天食時,即諸天的食時;午時是佛食時,即三世諸佛如法的食時;日暮是畜生食時;昏夜是鬼神食的時候。

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寫道:過午不食的好處極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慾少,能減低男女愛慾之心。

二.能得身心輕安,讓腸胃得到適當休息。

三.易入禪定(梵語dhyana)。

四.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脫(梵語vimokso),食慾必然淨化故。

六.三世諸佛皆依過午不食。

持過午不食有如上所述之好處,有理念而持午,人人皆可行之,持之以恆,即可得到持午之功德與利益,無有限制。

8樓:唯梅子

佛教在受戒以後,過午不食。(如果沒有受戒,不受影響)。

天主教的齋日中,午前不食。(如果不是齋日,不受影響)。

此二教的時間規定,恰好相反。

這是因為各大宗教的傳統不同,而導致的。

至於說「和尚過午不食」,此說法是錯誤的。

只有受戒的,過午不食。不受戒者,不受此限。

和尚,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有受戒的,也有不受戒的。不一定都是過午不食。

和尚的含義是:佛法大師。

無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無論受戒的,或不受戒的。只要是佛法大師,那就是和尚。

而有許許多多的出家人,許許多多的受戒者,並不是佛法大師,他們都不算和尚。

也就是說:

出家人不一定都是和尚,因為他們不一定都精通佛法。

在家人中也有和尚,因為也有精通佛法者。

有3個詞語,無數的人搞混亂了:和尚,比丘,比庫。

成為和尚的條件是:精通佛法,為人師表。只是最高難的。

成為比庫的條件是:受持佛陀制定的,比庫戒律。這是中等難度。

成為比丘的條件是:成為出家人,按照百丈清規的生活方式,去修行佛法。這相對簡單。

每當看到「比庫」1詞,我的心中,總是湧動著,無限的深深敬仰。

每當看到「比丘」1詞,我的心中沒有什麼感覺,因為那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罷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眾所周知,在現實生活,人人都少不了進餐(吃飯),而進餐次數通常以一日三餐為標準。可在東南亞區,佛教的信徒們卻每日只食兩餐:早上起床後的一餐和中午十二點鐘的一餐,過了中午一點他們就不再進食了。

因為在佛教裡,午時前乃供佛所需,午時後則共鬼神所要了。在我國漢族地區,僧侶們除了誦經和料理佛事之外還要耕種勞作,由於生活結構不同,所以他們晚上還得吃點東西,不過,這時的晚餐人們稱之為「藥食」(即少食)。

實質上,所謂的一日三餐,只是人們的一個習慣問題。當然,開始體驗只吃兩餐,想必人們有些難受,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從心理上和生理上逐步地調整了過來,到那時,人們也就習已為常,不會覺得很餓了。誠然,從醫學或生理學的觀點看,少食和短時間不食,也是有利於人的健康的。

因為我們的大腦是機體代謝中最旺盛的器官,其耗氧量是整個身體的20%左右。倘若我們吃了過多的食物,那麼,大量的氧就要去消化胃中的食物,這時大腦一旦供氧不足,便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飯飽神虛」。

因此,孔子在《論語》中說:「食無求飽」。莊子在《外篇》中說:

「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即使《黃帝內經》也有記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飲食有節,重在不『過』。」再說,在人體的大;小腸中,都存有大量的渣滓和病菌。如果我們在十幾個小時內不吃食物,腸中的汙物細菌就容易排掉,人體就不會生病。

相反,一旦我們食量過大,必定增加消化和轉化功能的負荷,使腸胃、心臟、肝膽等都得不到休息,這又怎能不影響身體的健康呢?!

據說,佛陀當初求道,為了在物質上解除人間的飢苦,拋開榮華富貴,他特地到苦行林裡去修行,首先所訓練的就是減餐和不食。

如今,生活在物質文明進步一日千里的現代世界裡,人們雖說沒有必要去「效法」佛陀當年的減餐或不食,但試行一下「過午不食」或少食,對人的健康而言,想必不會有壞的結果。

10樓:戎文居士

這個是古代印度的生活習慣,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而已,並非佛教獨有的戒律,種種對戒律的解釋多是後世附會,不足為信。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養生傳統,現代醫學也提倡晚飯少吃。清代皇家也是隻有早飯午飯,晚上頂多進些點心。

中國僧人從唐代以後放棄了這個傳統,唐武宗滅佛之後,佛教修行生活對經濟的破壞也引起了僧人自己的反思,百丈清規規定,僧人每天要進行定量的勞動之後才允許進食,體力消耗的增大讓過午不食無法堅持,遂逐漸廢棄。

11樓:匿名使用者

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古印度,僧人是不參加勞動的,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僧人的糧食是有限的,因此會有這樣的說法,當然,這樣做很多的好處,參見錢文忠的玄奘西遊記,很權威,國內最權威得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僧人過午不食叫做齋,持齋就是受持齋法而不違越。一日陰陽兩界,自中午起分解。中午陽氣最盛,午後陽氣下行,陰氣上行。持齋法而午後不食。

13樓:南山優婆塞

因為釋尊在世時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14樓:聖域★卡妙

各宗教都各自有些莫名其妙的戒律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比丘戒有一條,過午不餐!

晚飯為什麼不能吃太飽

為什麼晚飯不宜吃太飽你知道嗎?因為太陽下山,人的身體開始變得虛弱,是適宜休息的好時光。在天黑之後,人體各個器官的運作開始減速,逐漸進入一種休息的舒適狀態。所以,晚餐不能吃飽。晚餐吃得太飽,身體緩慢的消化速度就會跟不上大分額食物的工作量,導致食物過多地在體內堆積 酸化。在中醫上,也有人說晚餐是吃健康的...

空腹為什麼不能吃蘋果和西紅柿,人為什麼空腹不能吃柿子?

空腹不能吃西紅柿,可以吃蘋果。因為西紅柿含有大量的果膠 柿膠酚 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容易與胃酸發生反應,凝結成不易溶解的塊狀物,造成急性胃擴張而使人感到胃脹痛。而早晨空腹吃蘋果有很好的清潔口腔和 還能夠起到延緩衰老和防治便祕等功效,而且蘋果是一種溫性水果,一般健康的人都可以吃蘋果,能夠起到健康養生的...

血糖高不能吃麵條和粉條嗎,辦喪事為什麼不能吃粉絲和麵條?

你好,可以吃,不過這些都是澱粉類食物,必須適量吃,吃過了澱粉類食物,主食必須適應減少,不然澱粉超標,血糖會明顯升高,造成不適。第一 粉條 粉條一般是用紅薯 馬鈴薯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絲狀或條狀粉製品,比較細的我們都叫粉絲,也有的地方的粉條是用綠豆粉 玉米粉 高粱製成的,粉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 膳食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