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什麼是魚與熊掌,這個故事的典故是什麼

2022-10-12 07:46:40 字數 5560 閱讀 3236

1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魚我所欲章》。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

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在這裡,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裡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裡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2樓:飄渺女神

出自孟子的《魚我所欲也》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以"孔孟"並稱。他生活在兼併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學說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3樓:博士龍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有誰知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這句話的典故是什麼?為什麼魚和熊掌這兩樣東西不能兼得?

4樓:百度使用者

出自孟子《魚我所欲章》。

你們沒學過麼?

1.因為要想得到熊掌要去

山上去打,而要想得到魚要去水裡去撈,這兩者不可能同時得到,所以熊掌和魚不能兼得.

2.這句話的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孟子的原話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求熊掌。」 他是用魚與熊掌來比喻「生」與「義」的取捨關係:

「生,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求義。」

所以,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魚和熊掌應該說還是可以兼得的。

為什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什麼典故嗎?

5樓:匿名使用者

魚和熊掌不可兼

:其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其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頂上永遠是最稀少珍貴的,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應該如何抉擇。

"魚與熊掌"的確是我們的生命歷程中經常遇到的二難選擇!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原文為: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6樓:藍天依舊在

這最早是生命和義比喻時用到的典故,用魚比喻生命,熊掌比作義,我們在生命和義面前要像魚和熊掌之間選擇一樣。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典故**於《孟子二章》中的一篇,古人尚且知道這樣的道理 我們更應該知道。這個典故**於《孟子二章》中的一篇,古人尚且知道這樣的道理 我們更應該知道。

8樓:匿名使用者

是上沒有那麼好的事情的。怎麼會連連好事都讓你趕上呢。

9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學歷是什麼?這樣的知識也不知道?

10樓:陳黃久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魚我所欲章》。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

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在這裡,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裡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裡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11樓:蔣滌菅賢淑

這是孟子的例子

比喻生命與義氣的兩種東西

證明要生命就不能保全義氣

要義氣就不能保全生命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有什麼典故嗎???

12樓:勵靜倪玲然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魚我所欲章》。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

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在這裡,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裡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裡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這句話來說,有什麼典故嗎,為何

13樓:蘭宸紫筱

它是出自孟子的《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意思是:魚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義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話,我寧願失去生命,以全大義。

孟子的話在告誡人們要重義,寧可捨生取義,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本來的意思,卻津津樂道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雖然,這也是一個真理。

人不能太貪心,事情不可能讓一個人佔盡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們應該學會放棄次要的而顧著重要的。

14樓:和風

孟子《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捨生而取義者也。

希望能幫到您,謝謝採納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什麼典故

15樓:匿名使用者

《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全文是:

魚,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義,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於生者, 故不為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於死者, 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 一豆羹, 得之則生, 弗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為什麼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什麼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兼得了有什麼後果

不是必然不能兼得,而是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如何舍取.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求熊掌。這是孟子的話,他這用來比喻 生 與 義 的取捨關係 生,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求義.所以,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只看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有些消極,其...

有緣無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曖昧順其自然這些詞彙合起來是形容什麼關係的人的

有緣無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形容兩個很難走進婚姻的有情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緣無分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些詞彙是用來形容什麼人的?第一個是分手的人,第二個是暗戀的人,第三個是為了某個原因不得不放棄的人 錯過的人 明知可行去不為,明知不可行而為之。像花朵對於季節的忠實,我聽到杜鵑顫微微的傾訴。魚與熊掌不...

為什麼要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來形容不能兩全的事情

就如忠孝吧 其實他們並不矛盾,可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比如兩者只能選擇一個的話,那就是兩者不可兼得拉.這種問提不用鑽牛角尖的 因為兩者都是有價值的東西,古人也只是用來打比方而已 其實他們並不矛盾,可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比如兩者只能選擇一個的話,那就是兩者不可兼得。因為兩者都是有價值的東西,古人也只是用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