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的兩種狀況及其影響

2022-09-19 21:39:39 字數 5234 閱讀 6939

1樓:英雄多少無奈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

這個規律也叫做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矛盾運動的規律。它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任何階段都起作用,是一切社會形態所共有的經濟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生產方式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而生產關係則是生產的社會形式。它們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首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有什麼樣的生產力,歸根到底便會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生產力發展了,遲早要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這就是說,任何一種生產關係的出現,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在生產力的發展還沒有達到某種水平的時候,就不可能出現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人類社會從古到今出現過的五種基本生產關係,即五種社會經濟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都是適應著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而產生的。例如,封建制的生產關係,是與改良的鐵製工具相適應的,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則是建立在機器大工業的基礎上。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這個原理揭明瞭社會歷史發展的源泉,指出了生產力是生產方式從而也是整個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後的決定力量,而勞動人民是生產力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其次,生產關係也反作用於生產力,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這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當生產關係同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相適合的時候,它就會有力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當它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時候,就會嚴重地阻礙生產力發展需要的,這裡不存在失業的問題,技術裝置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生產發展的速度很快,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能不斷地得到提高。

於此相反,在現代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關係已經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那裡經常有數以萬計的失業大軍,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日益貧困化,企業嚴重開工不足,不時爆發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生產發展的速度一般是很緩慢的。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性質,意味著生產關係不能長久地落後於生產力。也就是說,某種舊的過時的生產關係,不能永遠保持下去,而必然要被生產力的發展所突破。因為,由舊的生產關係的長期存在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主要是落在作為生產力首要因素的勞動者身上。

當勞動人民在舊制度的折磨下無法繼續生活下去的時候,他們必然要行動起來,用革命手段消滅腐朽的過時的生產關係,建立新的生產關係,從而為生產力的發闢道路。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它們的這種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方式自身的矛盾運動。生產力是比較活躍和經常變化的,而生產關係則相對的比較穩定,因此,它們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矛盾。當一種新的生產關係建立起來以後,它總有一個時期是同生產力處於基本上相適合的狀態,而不相適合的那一面則是次要的。

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繼續向前發展,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矛盾就會逐漸尖銳起來,以至由原來作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這時,一個社會革命的時期便到來了。革命的任務就是改變舊的、過時的生產關係,建立新的生產關係,從而解放生產力。

經過這樣的革命轉變之後,生產關係同生產力就由不適合又重新變為適合,並且在新的基礎上又開始了生產力向前加速發展的時期,直到下一次生產關係再度變成生產力的桎梏。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由相互適合到不相適合,再到新的基礎上的適合,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馬克思主義把社會經濟過程中的這一客觀必然性,叫做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

2樓:梅雨時節

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狀況。

1.資本主義萌芽和生產發展。促使生產力高速發展狀態。而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已經不能滿足於這種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所以, 資本主義社會取代了封建社會。

2.中國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在封建社會末期也已經產生。但是由於這個萌芽比較薄弱,而生產關係阻力較大,所以中國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

3樓:

反面狀況: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時期因為生產力達不到生產關係的要求,導致出現政治、經濟出現問題。

正面狀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時期生產力的提高,國家及時調整生產關係,調整發現政策,國家經濟文化得到全面提高。

4樓:巨集

我當然是要在匹配啊,就是生產管理和真能力一定要匹配,那樣才行啊。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是什麼?

5樓:幾米要環遊世界

兩者的矛盾是:

當一種新的生產關係取代舊的生產關係後,在一定時期內,由於它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而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促進的作用,它能把被舊生產關係束縛的生產力解放出來。

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就會由原來的適合變為不適合,甚至逐步成為生產力發展黨的桎梏。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就會由原來的適合變為不適合,甚至逐步成為生產力發展黨的桎梏。

這時社會矛盾就好激化,最終導致社會革命,打破舊的生產關係,重新建立新的生產關係,開始新一輪矛盾的運動。

6樓: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生產關係的價值率pg圍繞生產力的平均價值率plo上下波動,即 pg~plo。

兩種情況:

1、當pg>plo時,生產關係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並不斷擴充套件其存在規模;

2、當pg總之,生產關係相對於生產力的價值率決定著生產力對於它的選擇傾向性,決定它的存在與滅亡。

擴充套件資料

另一對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表現在: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

觀念的、政治的上層建築都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的。原始氏族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費的關係為基礎,社會秩序由氏族成員按歷來習俗進行調整,因而沒有專門的武裝集團和暴力機構這樣的政治上層建築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

上層建築的性質不直接決定於生產力而決定於生產關係,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便會產生什麼樣的上層建築。上層建築的根本性質取決於它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變革。

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生產關係即經濟基礎的變化,隨著經濟基礎的改變,上層建築或慢或快也要發生變革。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積極地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

1、上層建築一經產生,便成為一種積極的能動的力量,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2、同時向阻礙、威脅自己經濟基礎發展的其他經濟關係、政治勢力和意識形態進行鬥爭。

7樓:那麼反

矛盾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表現在: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和形式;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表現在: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狀況則促進生產力發展;反之則阻礙生產力發展。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方式及其矛盾運動。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始終存在著從基本不適合再到新的基本適合的矛盾運動,如此迴圈往復,推動著生產方式從低階向高階的不斷髮展。

8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運動,同時也形成了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對矛盾統一體中,生產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產關係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產力對生產關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是生產關係形成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任何新的生產關係都是建立不起來的,生產關係的型別與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有一種大致的對應關係。正如馬克思 曾指出的:

「手推磨產生的是以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以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8頁)

第二,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當生產力發展躍上了新臺階,原有的生產關係作為舊形式與生產力的新內容就不再相匹配了,這樣它就從生產力發展的促進因素變成了阻礙因素,要繼續發展生產力,就要變革舊的生產關係,讓新的生產關係取而代之。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但是生產關係不是消極被動的,它對生產力有相對的獨立性。生產關係本來是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起來的,必然會反過來對生產力的發展發生影響。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

9樓:因緣法

矛盾是事物內部兩種因素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社會的發展是由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推動發展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規律,是生產力占主導地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反過來講,生產關係也能影響到生產力的發展。

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時,能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時,也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規律。在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是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體制,這種生產關係超越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的發展需求,對生產力的發展造成阻礙。因此,我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種生產關係的模式適應了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的發展,讓我國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吃飽穿暖,並逐漸富起來,讓全世界看到我國改革開放後的驚人發展。

10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它是參與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的一切物質的、技術的要素總和。它主要是由勞動資料(以生產工具為主)、勞動物件和勞動者三個要素構成。生產力中的主導要素是勞動者。

生產關係,是一個複雜的經濟結構,它的構成可概括為: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係;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交換關係;產品分配關係以及由它直接決定的消費關係等。生產關係的各個方面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在這個複雜的生產關係的體系中,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決定方面,是生產關係的基礎。

故此,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的過程中,二者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這就是生產關係適合於生產力的狀況,即適合於生產力的性質、水平和發展的要求。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它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各個歷史時期都是毫無例外的普遍地起作用。

那麼針對你提出的問題,就可以辨析如下:

當一種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發展適合的時候,便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但這時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只不過這時的矛盾處於量變階段,生產關係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時候,生產力要求變革舊的生產關係,與生產關係發生矛盾而且越來越尖銳,經過從量變階段到質變階段的過程,最後導致生產關係根本變革,即用一種新的生產關係代替舊的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又出現了新的適合。在建立了新的生產關係以後,又開始了生產關係的量變過程,矛盾又繼續發展,以至於無窮。

因此,當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發生矛盾時,如果繼續發展生產力,就只能調整生產關係;否則,保持原有生產關係就是倒退生產力或者是打擊生產力發展,如果這種現象是社會普遍性的,很可能暴發革命來推翻舊生產關係的維護者。

生產關係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這一規律所包含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矛盾運動的規律。是在一切社會形態中發生作用 決定專社會向屬前發展的客觀經濟規律。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係是生產的社會形式,二者是對立統一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會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與之相適應,歷史上出現的任何生產關係,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生產力與生產...

如何理解決定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中的

1 在生襲產方式的矛盾統bai一體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du系,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zhi反作用,二者間存在dao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2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表現在 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和形式 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3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表現在 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狀況則...

生產力一定要適應生產關係狀況的規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表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這就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革命 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