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幾次下西洋

2022-09-06 22:34:40 字數 1133 閱讀 3395

1樓:匿名使用者

七次下西洋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2023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

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2023年)回國。 於錫蘭山時,鄭和曾佈施該地佛寺並立碑留念。此碑現存於科倫坡博物館。

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其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生擒,回國獻永樂帝。 永樂九年六月十六(2023年7月6日)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明鈔本 馬歡:《瀛涯勝覽》永樂十一年十一月(202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2023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4 在蘇門大臘時曾助當地平亂,擒其偽王蘇幹剌獻給朝廷。

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2023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2023年8月8日)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剌(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2023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2023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202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1],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202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2樓:匿名使用者

流傳為佳話

來自英語牛人團,望採納,謝謝

鄭和下西洋的小故事,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1405年,明成祖派鄭和 祖籍雲南 帶領一支船隊出使西洋。那時的西洋指的是我國南海以西的沿海各地。鄭和一共帶了兩萬多人,除了士兵和水手外,還有各級 技術人員 翻譯和醫生。他們乘坐62條大船,從今江蘇的太倉出發,經過福建沿海,浩浩蕩蕩地揚帆南下。鄭和每到一個國家,就把明成祖的信遞交給該國的國王,並把帶...

鄭和下西洋時間鄭和七次下西洋歷時多久

1405到1433年,歷史28年。鄭和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 1405年 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 1433年 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 即明代所謂 西洋 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和目的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鄭和下 西洋 的動機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朱棣派遣他出使 西洋 的動機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國勢向上發展的時期。這時在北方,蒙古的勢力已被驅逐出長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統治已十分鞏固,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國勢日趨強盛,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發展。朱棣自認為是 奉天命天君主天下 的 供主 要海外各國都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