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擇為什麼選D,一個歷史選擇為什麼選D

2022-08-15 17:51:37 字數 3439 閱讀 8120

1樓:和

只能選擇d

在美蘇冷戰格局下,蘇聯修築柏林牆,是為阻斷東德與西德的關係,阻斷來往。雖然美國說這個不好,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又不打仗,所以說總比戰爭好得多,也就是說,美國針對蘇聯修築柏林牆只能是口頭上的譴責,也就是維持現狀,即冷戰的形態,不發生戰爭又不和平的態勢。

b項沒有說明美國妥協,更沒有表現出來與蘇緩和關係。

你聯絡冷戰的大局就知道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赫魯曉夫下令關閉東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邊界,支援東德建造高牆,並稱「築牆是唯一的選擇」,說明赫魯曉夫在柏林危機問題上的態度是不妥協的,有可能導致衝突和戰爭。美國認為「總比戰爭好得多」,說明美國認為柏林牆的修築比戰爭要好得多,說明美蘇勢均力敵,都無意改變改變緊張的現狀,故d正確,ab錯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美蘇對柏林牆修築的態度,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樓:蘭風悠悠

看時間線

赫魯曉夫執政的時候

美蘇兩國實力差不多

4樓:從小咖的眼裡瞭望世界

這道選擇題,需要結合美蘇爭霸的史實和材料來看選項。

史實方面,杜魯門主義標誌冷戰的開始;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標誌著兩極格局的形成,接下來美蘇冷戰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彼此實力有所消長,但總體維持均勢。

前期,美國憑藉二戰未牽扯進戰事之中,在二戰後其實力一舉超越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與蘇聯競爭,在經濟上推出「馬歇爾計劃」,並且在古巴導彈危機中逼退蘇聯,可見前期,美國較為強勢。中期,蘇聯注重發展軍事,有了與美國一較長短的實力,並且70年代發生資本主義危機,使得美國在這一時期處於守勢。後期,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材料中,時間為2023年,處於冷戰前期,雖蘇聯欲與之競爭,無奈有差距,所以這段材料不能說明a對;相對應的美國這段時間處於優勢的前提下,不能說明b對;c與戰爭無關。

d對,這段時間,美國實力較強,但兩國總體保持均勢,材料說「總比戰爭好的多」,就說明不想要戰爭,想要目前和平的現狀。

一個歷史選擇為什麼不選d

5樓:葉落風憐

那時候考試大多是考儒學,因為在答案中揉進了佛理才得中進士,說明就是這兩者有相通的地方。朱也是推崇儒學的,儒家正統思想沒有動搖。

6樓:曦月格格

儒學從西漢武帝時,確立其統治地位,這一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滅亡。儒學才逐漸沒落了。而朱熹南宋儒學地位還不可撼動,當然挑戰還是有,就是不能收拾住人才

7樓:

儒學正統地位發生了動搖這句話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中國自古以來就尊崇儒學。

一道歷史選擇題,為什麼選d

8樓:毗沙王

本題關鍵是題幹給出的前提是20世紀40年代,應該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地點是西北某地,應該是陝甘寧邊區。經過根據地的「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的實施,農民勞動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時也限制了地主的高利剝削。

農民生活水平從而有了提高,中農人數增加。所以說鄉村社會政治結構發生了變革。

一個高中歷史選擇題,答案選d,怎麼進行排除,為什麼這麼選。

9樓:no2王者無敵

其實這樣的題目 首先它個你的幾個地點、時間就是你去排除錯誤答案的關鍵;這就相當版於線索,以這為判斷依據。權報紙的報道肯定是這幾個城市發生了新聞時間才回去報道。 a 第二次鴉片戰爭 它涉及的地點只包括 廣州、天津以及北京,所以可以排除;b太平天國運動 雖然涉及武漢、南京,但並沒有直接與北京掛鉤,卻題目中北京的報道數量最多,假如是太平天國應該南京的報道最多;c八國聯軍根本沒有涉及武漢嘛 d的話 武漢是爆發地 是為了反對北京的清** 所以這兩地的報道量最多,而南京是後來局勢穩定後 孫中山在南京的臨時**所在地,5個月的時間必然包含事假髮生時的武漢 北京 以及後來的南京。

報道量也是一個關鍵。

10樓:藍月亮

主要從事件的bai發生地du點來排除。

a 第二次zhi鴉片戰爭 主要發

生的地點在廣州dao。具內體事情就不細說了b 太平天國容主要在南京一代

c 八國聯軍侵華從天津到北京一線

d 只有辛亥革命,則是以武昌起義的成功為標誌,在南京建立**,然後袁世凱在北京傭兵背叛革命,題中給的三個地點全中~

回答滿意請採納

11樓:青帝互聯

這個問題bai出的不是很準確。du

目前分析來看,應zhi

當選d。綜合運用dao排除法和出題人版心理分析法權,分析各個答案與題目間的邏輯關係:

a:維新,單隻康有為,陳獨秀不算是維新

b:很顯然錯誤,太絕對了,而且不符合兩個人的目的c:康有為和資產階級沒關係吧,所以排除。

故選d(陳獨秀提倡新思想,反對舊思想,而康有為舉例孔子是為了從而減小變法阻力,而給變法施加阻力的無疑是舊思想,所以這是共同點)

望採納。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題需要快速檢覆索你制的知識,也需要一些技巧,考試時沒有那麼多時間;

要先找題幹要點: 三地(武漢/北京/南京) 持續5個月

首先武漢相關的可以排除a和c

太平天國雖然2023年攻克武昌,隨後佔領並定都南京,但是持續時間不止5個月,前前後後武昌攻防戰都有多次.

所以選d 2023年10月武昌起義,2023年1月南京臨時**成立,2023年3月國民**離開南京; 北京市清**所在地,所以更相關.

13樓:小乞丐

很明顯是d

首先抓住

一個主線:這個事件發生在武漢三鎮、南京、北京這三座城市

14樓:朱麗娟一樣

該報在近代某一時dao期共5個月的時間內,對中國某一事件的報道文章達500餘篇。代表這件事情主要持續了五個月。

可想而知,a,b,c均不對,他們的時間遠遠超過五個月。

高中歷史選擇題為什麼選d

15樓:day當年明月

排除法  a .b.c

中國地大物博 ,農業大國   原料充足,

疆域廣闊 ,市場很大。

勞動力那就更不用說(四五億口人),勞動力不可能缺乏。

選擇d項,(注意,是不包括)

正面分析:明清時,在農業、手工業新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大量貨幣流通,到明朝中後期,**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至於清朝,乾隆時期,有專業人士統計  gdp佔世界總量51%之多,所以最後一項不正確。

16樓:

長期的封建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全國的90%以上的財富集中在皇帝和官僚手中,百姓貧苦不堪,所以當時的中國不是缺錢,是錢在維護封建統治的頑固派手中,他們不願意改變社會性質,所以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17樓:楊英浩

很簡單啊,排除法做,一定能行

歷史。請問第三題d為什麼不能選

集體農莊是斯大林時期才有的,題幹說的是列寧時期的新經濟政策。這指的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c項符合 新經濟政策的內容 農業方面 1921年3月21日頒佈 關於以實物稅代替餘糧收集制 法令,規定農民交納糧食稅後,剩餘的糧食等農產品可以到市場交換物品。糧食稅的稅額比餘糧收集制大為減少,1921 1922年度...

高一歷史選擇題

a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 發展與演變的。1.春秋時期,孔子創始儒家學 派。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 仁 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 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統治者要愛惜民力,取信於民,正身律己。2.戰國時期,孟子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與孔子合稱孔孟。孟子在政治上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 民貴君輕...

高考歷史選擇題一道 古代史,高考歷史選擇題一道 古代史

這段文字講得是古代社會,人們認為最保險 最值錢的財富是土地,反映了當時的主流思想。bc與題目無關,a不對的原因在於人們之所以有這種思想,除了重農抑商政策,更重要的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變為了一種財富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o o謝謝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上,形成的政治力量只有兩種,地主或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