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說看,春節的由來?春節都有啥風俗習慣呢

2022-06-27 04:01:24 字數 6226 閱讀 6247

1樓:山山山而川

1、春節的來歷: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

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年」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古人根據天地執行規律來確定四季迴圈的起點與終點,「年」成為一年四季的時間總稱。

地球繞太陽一週,曆法上叫一年,迴圈往復,永無止境。

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定出一年之歲首。原始意義上的歲首是指干支曆法的「立春」,當天象「斗柄指寅」時,萬物蘇萌,天下皆春。所以有了春節。

2、春節的文化和習俗

祭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

民間祭灶,源古人拜火習俗,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掃塵新年前夕「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年夜飯年夜飯又稱團年飯,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們十分注重除夕的「團年飯」,除閤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趕回來過新年。

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蠔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擴充套件資料

春節期間的特色活動:

1、小年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46]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2、年二八

年二八洗邋遢,廣東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說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裡打掃衛生,迎接新年。

3、除夕

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由於農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

九、三十的不同了。

大家說說看,立春的由來? 立春都有啥風俗習慣呢?

1.過春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不少於五種) 2.請你任選一種習俗說說其意義和你的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①放鞭炮 ②包餃子 ③發壓歲錢 ④吃團圓飯 ⑤貼春聯 ⑥拜年 ⑦舞龍 ⑧咬春

放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溫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壓歲錢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say:過春節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壓歲錢啦!民間傳說,孩子們可用壓歲錢抵制「年獸」的傷害哦。呵~呵~ ^_^*

舞龍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習俗在海外華人那裡得到了發揚和光大。

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重大慶典活動,他們就會舞起獅子,耍起龍燈,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say :只可惜現在很少有地方還擁有舞龍這麼好的風俗了~~

倒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檢視,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

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

」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say:難怪啊,我說這「福」字好好的為什麼要倒著貼。+_+

吃年糕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

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咬春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

"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

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裡分格碼放薰大肚、松仁小肚、爐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

希望大家投我一票~~~~ ·_· 謝謝額。。。

3樓:致意棉花

貼春聯、吃年夜飯、放爆竹、包餃子、給小孩壓歲錢、舞獅子。

春節風俗最注重的是吃年夜飯吧。年夜飯,我們這兒廣東人習慣叫團年飯,顧名思義,就是年三十這一天,一家人能團團圓圓的坐到一起吃頓飯。平時一家人為生活分散在各地,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現在的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它溫暖在一家人的問候和溫情中。

4樓:延大市場營銷

春節時,餐桌上要有魚,取連年有餘之意,是對新的一年的願望,和祝願,新的一年能過的輕鬆愉快

5樓:匿名使用者

①放鞭炮 ②包餃子 ③發壓歲錢 ④吃團圓飯 ⑤貼春聯 ⑥拜年 ⑦舞龍 ⑧咬春

1.過春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不少於五種) 2.請你任選一種習俗說說其意義和你的看法。(回答要簡短)

6樓:百度使用者

①放鞭炮 ②包餃子 ③發壓歲錢 ④吃團圓飯 ⑤貼春聯 ⑥拜年 ⑦舞龍 ⑧咬春

放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溫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壓歲錢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舞龍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習俗在海外華人那裡得到了發揚和光大。

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重大慶典活動,他們就會舞起獅子,耍起龍燈,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只可惜現在很少有地方還擁有舞龍這麼好的風俗了~~

倒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檢視,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

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

」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難怪啊,我說這「福」字好好的為什麼要倒著貼。

吃年糕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

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咬春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

"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

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裡分格碼放薰大肚、松仁小肚、爐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

希望大家投我一票

大家說說看多普達的手機怎麼樣啊

我認為不錯 多普達手機是全球第一批智慧手機。其手機均為windows作業系統的新一代智慧手機,定位高階。多普達系列手機集電腦 mp4 手機為一體,打破傳統手機的模式,功能異常強大,無限擴充套件,是未來手機發展的主流方向。多普達也是微軟合作伙伴,手機直接獲得微軟授權。但是外型其貌不揚,個個像手榴彈似的...

突然想到,大家說說看揚州最高檔的小區是哪個(別墅除外)

高階的小區,不僅是區域地段好,房子外形漂亮,結構合理,更重要的是小區的物業管理和配套設施,以及小區居住業主的素質也很重要,這裡要提一下,揚州就目前較好的物業公司,新能源物業還可以,她管理的幾個小區我讀去過,看過,瞭解過。算揚城一塊牌子了,比如 棲月苑,月亮園,奧都花城,想當年買房子時也是看中了她的管...

來說說看和比自己小的男生談戀愛,是啥感覺

我男朋友就比我小一歲,但是我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同啊,他足夠成熟也能把我寵成小公主,真愛面前年齡不是問題,哈哈。我覺得和比自己小的男生談戀愛,偶爾在別人面前是尷尬的,但是並不能說不可以的,因為你們只要很相愛,彼此喜歡,這個是沒有什麼的。他特別不懂事兒而且任性,出去玩要我自己打理好全部,而且他經常因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