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焦國是被哪個國家消滅,春秋時都有哪些國家?

2022-06-19 07:02:05 字數 4792 閱讀 5233

1樓:懷劍聽雨

不存在姜姓焦國,《左傳》記載焦國是姬姓,神農雖然是姜姓,但是那姜姓是神農母系傳承,別忘了周人也是神農之後,世代為農官,姬姓是神農父系傳承,所以姬姜才世代聯姻,並不是起自姜子牙,而是更古老

也不存在遷徙,而是焦國作為九個公爵之一,封地和所有公爵一樣都是分散為三地以上的,陝州東北部、中牟附近、豫東商水縣、安徽亳州、山東嘉祥縣南部的焦城,這五個地方都是焦公爵國的十個邑的所在

宋羅泌《路史·國名記》「召公子譙侯舊國,譙,雲焦,故城在陝州東北部」。

《荀子·儒教》記載,周初「立七十二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原國、齊國、唐國、魏國、燕國、楚國、魯國、吳國、越國、宋國、

蘇國、鄫國、邾國、莒國、呂國、許國、虢國、虞國、州國、淳于國、

杞國、萊國、蕭國、徐國、舒國、紀國、譚國、管國、蔡國、召國、

蔣國、芮國、沈國、曹國、霍國、庸國、權國、謝國、巴國、息國、

郤國、邢國、祝國、鄣國、聶國、陳國、薛國、鞏國、周國、項國、

康國、滕國、江國、葛國、戴國、宿國、遂國、炎國、鄅國、黃國、

畢國、申國、羅國、鄧國、絞國、唐國、劉國、黃國、隨國、顓臾國、

鄀國、肥國、鼓國、鄟國、鄖國、姒國、蓐國、英國、滑國、中山國、

佟國、泉國、過國、耿國、蘇國、冀國、諸國、共國、井國、縉國、

楊國、邘國、皖國、鄖國、邿國、郜國、弦國、郕國、樑國、須句國、

向國、凡國、谷國、賴國、牟國、柏國、蓼國、縉國、焦國、茅國、

巢國、箕國、頓國、黎國、費國、郇國、胙國、夔國、密國、根牟國、

應國、介國、鄾國、任國、邳國、胡國、代國、彭國、苴國、魚國、

魷國、軫國、扈國、荀國、邶國、桐國、極國、賈國、祭國、毛國、

蜀國、道國、微國、柳國、豐國、暴國、瑕國、宿國、鄶國、翨陽國,

駘國、岐國、莘國、郳國、奄國、谷國、雍國。

(注:文、武、成之後,封國增至一百多個,史稱「百爾君子」、「凡百君子」。)

2樓:

姜姓焦國被迫東遷,西周時在今河南中牟,東周初時迫於鄭國而遷豫東商水縣,再遷今安徽亳州。此二地又被陳國兼併,最終遷至山東嘉祥縣南部的焦城,春秋中葉之前併入魯國。

姬姓焦國約於西周末年,被東遷後的虢國所滅,原焦國王族之後遂以國名為姓。宋人羅泌在《路史·國名記》中謂陝縣之焦國乃「召公子譙侯舊國,譙,雲焦,故城在陝州東北部」。

春秋時都有哪些國家?

3樓:最後的思想

1.齊是在今山東省北半部發展起來的國家,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臨淄鎮北),是東方的大國。桓公時(前685—643年),任用管仲改革內政,得以「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先後吞併了譚(今山東歷城西北)、遂(今山東肥城南)、薛(今山東微山東北)、牟(今山東萊蕪東)、夷(今山東膠縣東北)、東萊(今山東黃縣至榮城一帶)等國家及部落,成為華夏各國中最富強的國家。管仲雲:

「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今山東臨朐),北至於無棣(今河北鹽山)」。又《管子》稱:

「泰山之陽,魯也;泰山之陰,齊也」。說明齊桓公時齊國疆域的範圍,東臨海,西瀕古黃河,南至臨朐,北達鹽山,而與魯以泰山為界。略有今山東的東北部,兼涉河北省的東南部。

2.晉崛起于山西汾河流域,初都翼,亦稱絳(今山西翼城東南),後遷新田(今山西曲沃)。春秋初疆域尚小,晉獻公時(前676-651年)積極向外拓展,先後向西兼併了耿(今山西河津南),並佔領黃河以西的一些地方;向北兼併霍(今山西霍縣西南);向南吞併了魏(今山西芮城)、虞(今山西平陸)、虢(今河南陝縣)等國;又打敗北狄,戰勝驪戎,於是南據河南崤(崤山)函(函谷關)天險,西及河西與秦接境,北與狄為界。及文公時(前636—628年),因興兵勤王,周襄王賜以南陽的陽樊、溫、原之地(今河南北部濟源、武陟一帶),並東奪鄭之虎牢、衛之殷墟及魯國地等,勢力又侵入山東,疆域更見擴大。

到春秋中期,略有今山西大部(除去北部外)、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陝西東部和山東的西部,縱橫跨今五省境。

3.秦本是關中地區的西方小國。初都四犬丘(又稱「西垂」,在今甘肅禮縣東北)。憲公二年(前714年),遷平陽(今陝西寶雞東陽平村)。

武公十年(前688年),征服邦(今甘肅天水)、冀戎(今甘肅甘谷東南)。次年,在杜(今陝西長安東南)、鄭(今陝西華縣)設縣。德公時(前677-676年),遷都於雍(今陝西風翔南)。

秦在與西方戎族戰鬥中逐漸強大起來,秦穆公(前659—621年)時,向東吞併了鄰近的芮(今陝西華陰東北)和樑(今陝西韓城南)兩個小國,將領地擴充套件至黃河西岸,後又轉而向西發展,戰敗西戎,「益國二十,開地千里,遂霸西戎」,成為西方最強大的國家。其疆域大致東距黃河潼關,南臨秦嶺,西及隴西,北抵平涼、涇川、延安附近。略有今陝西省中、北部及南部的一部分,兼涉甘肅的東部,其地遠不及楚、晉遼闊。

4.楚是在江漢流域興起的大國,初都丹陽(河南西南部丹、浙二水會合處),春秋時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復遷於部(今湖北宜城東南),號為鄢郢。時國力漸盛,先後吞併了申(今河南南陽北)、鄧(今湖北襄陽西北)、息(河南今縣西南)、江(今河南羅山西北)、黃(今河南潢川西北)、徐(今江蘇泗洪南)。蓼(今河南固始東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國和群舒(今安徽桐城、舒城、霍山、廬江等地)、百濮(今湖南沅、湘之間)、淮夷(今江蘇沭陽以南、洪澤湖東北)諸部,統一了江漢及淮河流域。

其疆域約包有今湖北全省,北至河南南部,西至陝西東南部和四川東部,東到江西、安徽,兼有江蘇西南一小部,南面不越過洞庭洞,地跨七省,成為春秋土地最為廣闊的南方大國。

5.吳、越

是以後興起於長江下游及錢塘江流域一帶的國家。吳一稱句吳,都於姑蘇(今江蘇蘇州)。春秋初本是楚屬國,壽夢統治時期(前585—561年)逐漸強大,和晉國交通,後來蠶食楚領土,成為楚國勁敵。

疆域約當個江蘇的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北至淮、泗,南臨太湖流域今浙江嘉興、湖州等地,都是吳國領土。越位於吳國南方,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初時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小部。

公元前473年滅吳後,盡有吳故地。後北會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縣),並遷都於琅邪(今山東膠南西南琅玡臺)。其地擴充套件至今山東南部,成為東南最大國家。

4樓:匿名使用者

巴國,邶國,蔡國,陳國,楚國,郕國,曹國,鄧國,虢國,耿國,霍國,滑國,黃國,鄶國,紀國,江國,晉國,莒國,夔國,樑國,魯國,羅國,六國,呂國,蓼國,齊國,杞國,芮國,鄀國,申國,宋國,舒國,遂國,宿國,譚國,滕國,衛國,魏國,溫國,吳國,息國,弦國,邢國,許國,須句國,薛國,虞國,庸國,陽國,越國,鄫國,鄣國,鄭國,邾國,宗國

其中實力比較強大的有:

1.齊是在今山東省北半部發展起來的國家,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臨淄鎮北),是東方的大國。桓公時(前685—643年),任用管仲改革內政,得以「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先後吞併了譚(今山東歷城西北)、遂(今山東肥城南)、薛(今山東微山東北)、牟(今山東萊蕪東)、夷(今山東膠縣東北)、東萊(今山東黃縣至榮城一帶)等國家及部落,成為華夏各國中最富強的國家。管仲雲:

「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今山東臨朐),北至於無棣(今河北鹽山)」。又《管子》稱:

「泰山之陽,魯也;泰山之陰,齊也」。說明齊桓公時齊國疆域的範圍,東臨海,西瀕古黃河,南至臨朐,北達鹽山,而與魯以泰山為界。略有今山東的東北部,兼涉河北省的東南部。

2.晉崛起于山西汾河流域,初都翼,亦稱絳(今山西翼城東南),後遷新田(今山西曲沃)。春秋初疆域尚小,晉獻公時(前676-651年)積極向外拓展,先後向西兼併了耿(今山西河津南),並佔領黃河以西的一些地方;向北兼併霍(今山西霍縣西南);向南吞併了魏(今山西芮城)、虞(今山西平陸)、虢(今河南陝縣)等國;又打敗北狄,戰勝驪戎,於是南據河南崤(崤山)函(函谷關)天險,西及河西與秦接境,北與狄為界。及文公時(前636—628年),因興兵勤王,周襄王賜以南陽的陽樊、溫、原之地(今河南北部濟源、武陟一帶),並東奪鄭之虎牢、衛之殷墟及魯國地等,勢力又侵入山東,疆域更見擴大。

到春秋中期,略有今山西大部(除去北部外)、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陝西東部和山東的西部,縱橫跨今五省境。

3.秦本是關中地區的西方小國。初都四犬丘(又稱「西垂」,在今甘肅禮縣東北)。憲公二年(前714年),遷平陽(今陝西寶雞東陽平村)。

武公十年(前688年),征服邦(今甘肅天水)、冀戎(今甘肅甘谷東南)。次年,在杜(今陝西長安東南)、鄭(今陝西華縣)設縣。德公時(前677-676年),遷都於雍(今陝西風翔南)。

秦在與西方戎族戰鬥中逐漸強大起來,秦穆公(前659—621年)時,向東吞併了鄰近的芮(今陝西華陰東北)和樑(今陝西韓城南)兩個小國,將領地擴充套件至黃河西岸,後又轉而向西發展,戰敗西戎,「益國二十,開地千里,遂霸西戎」,成為西方最強大的國家。其疆域大致東距黃河潼關,南臨秦嶺,西及隴西,北抵平涼、涇川、延安附近。略有今陝西省中、北部及南部的一部分,兼涉甘肅的東部,其地遠不及楚、晉遼闊。

4.楚是在江漢流域興起的大國,初都丹陽(河南西南部丹、浙二水會合處),春秋時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復遷於部(今湖北宜城東南),號為鄢郢。時國力漸盛,先後吞併了申(今河南南陽北)、鄧(今湖北襄陽西北)、息(河南今縣西南)、江(今河南羅山西北)、黃(今河南潢川西北)、徐(今江蘇泗洪南)。蓼(今河南固始東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國和群舒(今安徽桐城、舒城、霍山、廬江等地)、百濮(今湖南沅、湘之間)、淮夷(今江蘇沭陽以南、洪澤湖東北)諸部,統一了江漢及淮河流域。

其疆域約包有今湖北全省,北至河南南部,西至陝西東南部和四川東部,東到江西、安徽,兼有江蘇西南一小部,南面不越過洞庭洞,地跨七省,成為春秋土地最為廣闊的南方大國。

5.吳、越

是以後興起於長江下游及錢塘江流域一帶的國家。吳一稱句吳,都於姑蘇(今江蘇蘇州)。春秋初本是楚屬國,壽夢統治時期(前585—561年)逐漸強大,和晉國交通,後來蠶食楚領土,成為楚國勁敵。

疆域約當個江蘇的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北至淮、泗,南臨太湖流域今浙江嘉興、湖州等地,都是吳國領土。越位於吳國南方,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初時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小部。

公元前473年滅吳後,盡有吳故地。後北會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縣),並遷都於琅邪(今山東膠南西南琅玡臺)。其地擴充套件至今山東南部,成為東南最大國家。

春秋時期有哪些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都有哪些?

我給你列舉一下周武王大封天下時的諸侯國 巴國 邶國 蔡國 陳國 楚國 郕國 曹國 鄧國 虢國 耿國 霍國 滑國 黃國 鄶國 韓國 紀國 江國 晉國 莒國 夔國 樑國 魯國 羅國 六國 呂國 蓼國 齊國 杞國 秦國 權國 芮國 鄀國 申國 宋國 舒國 遂國 宿國 譚國 滕國 衛國 魏國 溫國 吳國 息...

在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屬於哪個國家現在的江西省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哪個諸侯國?

春秋戰國時期,吳 越 楚三國分爭江西。1 吳吳國 公元前12世紀 公元前473年 存在於長江下游地區的姬姓諸侯國,也叫勾吳 工吳 攻吾 大吳 天吳 皇吳。吳國國境位於今江蘇 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國都前期位於梅里 今無錫梅村 後期位於吳 今江蘇蘇州 是春秋中後...

魯國是什麼朝代的國家,春秋戰國時的魯國被那個國家滅啦?

魯國,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國。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 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國亦是孔子的出生地。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周公東征打敗了夥同武庚叛亂的殷商舊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