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秋天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2022-06-10 17:06:49 字數 1269 閱讀 5119

1樓:王小寶月

一幅鄉村秋景圖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詩僅三節。內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主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貫穿起來,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

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詩歌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

教師參考書中把何其芳《秋天》第三幅鄉村秋景圖命名為「少女思戀圖」,在教學與的品讀中,設定了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學生質疑為主,以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使用意象分析法,從豐富含蓄的意象中品味出滲透在詩句字裡行間的情感。

整體設定目的:在精讀**的整個環節中都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這期間學生提出了質疑:秋天在牧區是不是和我們這裡的環境和生活習俗不一樣?通過網路很多學生還找到關於牧區生活的資料,如「望果」節歷時一至三天,於秋收前擇吉日舉行。

在何其芳創作《秋天》時候,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還不是定點放牧,「牧民通過長期的經驗觀察,認識到輪換使用草場,可避免對區域性草場的破壞,而實現大範圍草場的可持續利用。這一遊牧規則逐步成為多數牧人自覺自願遵守的規則系統。遊牧規則一方面體現了草原"五畜"("馬、駝、牛、山羊、綿羊")與特定草原生態地貌、植被的和諧與互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牧人與牧人之間在利用共有草場中的民規俗約(包括獨立、交叉、共同利用草場中的界線和規則)。

季節性的(冬、春、夏、秋)放牧遷移單位一般由一個生產作業組或稱"阿寅勒"的若干家牧戶組成。 "阿寅勒"還可進一步分成更小的遊牧單位--"浩特"。 "浩特"成員一般由直系血緣關係或最親密的朋友組成。

他們構成最密切的勞動協作關係,包括共同放牧管理,制定遊牧路線計劃,共同銷售畜牧產品、剪羊毛、蓋棚圈等生產經營活動。」從這裡可以看出一起行動的人很少,牧區同齡的小孩只有在節慶時間才能聚聚,對於天生好客的牧民來說人和人的情感更是難能可貴的,與其把第三幅 鄉村秋景圖命名為「少女思戀圖」這種小愛小性情的標題,還不如改「牧區真情圖」這種大愛情懷。而且還和前兩幅圖在命名上形成照應:

勞動方式,從種植到捕魚、再到放牧;時間,從早晨到黃昏,再到夜晚;空間:從山區到江河,到草原,形成一個大的互文效應,通過對聲音的聯想,把農家豐收圖寫成一首歌;而漁家豐收圖通過對色彩詞彙的描摹和想象,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絢麗的圖畫;而牧區豐收圖,作者對個體「牧羊女」的情感入手,把牧民的豐收圖寫的如夢境般美好!

2樓:酉醬

秋天最主要的特點是收穫,收穫最明白可見的是莊家

沁園春長沙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秋景圖

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 生機勃勃的 湘江秋景 圖,通過寒秋 霜天 氣候 萬山 層林盡染 湘江 碧透 百舸爭流 飛鷹 游魚 萬類競自由 等意象,形象的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與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

沁園春長沙的上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秋景圖

看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回 在深秋一個秋高答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裡遊,萬物都在...

一幅圖的比例尺是12019,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一幅圖的比例尺是1 2000,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2000 幾份之 1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 2000 倍,也表示圖上1釐米代表實際距離 20 米。2000分之1,2000倍,20米 一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 20000,說明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圖上1釐米的距離表示的實際距離是 一幅地圖的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