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2022-06-09 18:51:30 字數 5463 閱讀 2396

1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為《大學》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達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學者的最高追求。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註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

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採用的《大學章句》本。

「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小學即:「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

「大學」是大人之學,古人十五歲入學,學習倫理、政治和哲學等「窮理正心,修禮治人」的學問,實則是學習如何參與國家政治。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

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

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

《大學》寄託了古人內聖外王的理想。

2樓:

做大學問的方法在於,提倡和發揚好的的德行和德政,體察民情順從民意,直至達到至善至美的目標。

3樓:

大學教人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參考資料: http://zhidao.

4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的根本宗旨,在於彰明光明、完美的德性,在於人們用這種德性去除舊佈新,成為新人,在於使人們達到完美無缺的最高境界。

5樓:哇哇我都知道

老兄,此題一看就知道,是……(腹黑中……)…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6樓:文化永生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出處:《大學》

選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到「至善」。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節,凡事都有終端有始端,知道了它們的先後次序,就與《大學》的宗旨相差不遠了。

文字解讀

站在現代人的視角,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為宗旨的儒家教育理念是有其特別之處的。這就是,它最終的目的,在於培養一個道德完善並對社會道德建設有高度熱誠與責任感的君子,而不僅僅是一個掌握生存技能的勞動者。

從表面上看來,與專業技能相比,道德品質的養成似乎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不直接。但從長遠來看,道德品質的傳承,卻是一個民族生死攸關的大問題。一般來說,我們把文化由外至內分為四個層面:

器物層、制度層、風俗習慣層、心理層。

在這四個層面之中,心理層是最為核心的,而這種核心認同的本質,其實就是各自民族的「活法」,也就是其倫理道德規範。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是世界各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的一個,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大批對於傳統的倫理道德有深切認同的儒者。

這些儒者在和平年代,居廟堂之高則輔弼政教,處江湖之遠則教化百姓;當改朝換代時,他們則以教化來馴服新的統治者,使得中華民族能夠在原有的文化軌道上繼續前進。傳統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核心要素之一。

7樓:熊遇見土豆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大學問的方法在於,提倡和發揚好的的德行和德政,體察民情順從民意,直至達到至善至美的目標。

這個是孔子《大學》裡的開篇句,原文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1.「大學」這裡的大學不是咱們現在的大學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學問,孔子指的大學問就是治國安邦的學問;

2.「道」就是方法,途徑等;

3.「明明德」,第1個「明」作動詞,為彰顯、提倡、推廣、發揚之意;第2個「明」為正大光明,公正開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會風尚。

「明德」可以看做是好的社會風尚或利民的德政。

4.「親」就是親近,體察,尊重;

5.「民」就是民眾,引申為民意、民情;

6.「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總的意思就是:做大學問的方法在於,提倡和發揚好的的德行和德政,體察民情順從民意,直至達到至善至美的目標。

8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為《大學》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達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學者的最高追求。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註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

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採用的《大學章句》本。

「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小學即:「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

「大學」是大人之學,古人十五歲入學,學習倫理、政治和哲學等「窮理正心,修禮治人」的學問,實則是學習如何參與國家政治。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

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

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

《大學》寄託了古人內聖外王的理想。

9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更正一下lz的問題,這個是孔子《大學》裡的開篇句,但原文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1.「大學」這裡的大學不是咱們現在的大學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學問,孔子指的大學問就是治國安邦的學問;

2.「道」就是方法,途徑等;

3.「明明德」,第1個「明」作動詞,為彰顯、提倡、推廣、發揚之意;第2個「明」為正大光明,公正開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會風尚。

「明德」可以看做是好的社會風尚或利民的德政。

4.「親」就是親近,體察,尊重;

5.「民」就是民眾,引申為民意、民情;

6.「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做大學問的方法在於,提倡和發揚好的的德行和德政,體察民情順從民意,直至達到至善至美的目標。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10樓:卑微式迷戀

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學》,白話譯文為:《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1、作品鑑賞

《大學》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係。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並以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

《大學》提出的人生觀與儒家思想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觀的進一步擴充套件。這種人生觀要求注重個人修養,懷抱積極的奮鬥目標,這一修養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觀為主要內涵的。

2、價值影響

(1)《大學》提出了一個政治哲學綱領。《大學》以不長的篇幅使儒家思想理論化、通俗化,便於學者學習掌握,而儒家思想為封建王朝的穩固提供了保障。

(2)《大學》可以作為科學啟蒙第一書,它提出的「誠意正心」是必備的科研心態、「格物致知」是認知的唯一途徑、「止於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強烈的創新意識。

(3)《大學》雖然充滿著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但是卻有重要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論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認知到事物發展的先和後;提出的「治本」,認知到治國的規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意思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註釋 1.大學之道 大學的宗旨。大學 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 一是 博學 的意思 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 大人之學 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 禮樂射御書數 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 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 政治 哲...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意思?

意思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原文節選 出處 大學 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譯文。大學 的宗旨,在於弘...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什麼意思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的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語出自 大學 開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1 大學之道 大學的宗旨。大學 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 一是 博 學 的意思 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 大人之學 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 禮樂射御書數 等文化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