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小時候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概率越大

2022-03-30 01:44:26 字數 3424 閱讀 8279

1樓:名名時尚日記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的「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

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但近年來許多專家發現,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反而就越多

01

每個人的「懂事」、「乖」的意義和影響並不相同,但它們帶給孩子比較壞的影響通常有以下幾種:

維持父母的權威意識

「懂事」、「乖」之類的詞最早經常是長輩們用來壓制晚輩的意見,目的是為了讓晚輩符合他們的規範要求而使用

它通常是一個非常不考慮孩子天性和需求的詞,目的就是為了維持父母的權威意識。

當長輩給晚輩制定的要求,滿足且符合的時候就是所謂的「懂事」。

你要是敢不乖、不懂事後果會怎樣,我們大多心裡有數。

滿足父母的自戀

如果你乖我就愛你,如果你不乖我就不愛你,這時候的父母很難說是愛孩子的。

當上麵條件生效的時候孩子就會乖乖聽話,充分滿足了父母的價值感和權力慾

簡單省事

只需一句話可以「代替」孩子自己探索世界,找到自己的經驗,而這僅憑父母喜好來決定要怎麼做。

那些不乖的孩子則會被當成父母的一種「麻煩」,導致孩子充滿內疚感。

有時那些話還可以掩蓋父母的不足

因為父母是標準,在這套體系裡不管他們是錯的還是對的,是懂還是不懂,都沒有關係,只需要「懂事」和「聽話」就可以了。

但是在孩子這邊就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很多時候會忽視很多自己的感受來遷就父母的標準,導致自身感受長期處於壓抑和不被重視之中,不敢想也不敢做。

壓抑著大量的憤怒和不滿的同時,但又不敢反抗,所以只能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爆發式的發作,這也是現在社會上很多年輕人的心理及生理疾病的主要誘因之一。

屈辱感、低自尊

長期處於權威的壓迫之下,人格不被尊重,久而久之心裡會認同於這種模式。

認為自己的人格不值得被尊重,同樣的會更難發展出一套適合自身的表達和溝通的能力,往後在同伴相處時很容易變成那個被欺負的那個。

獨立思考能力

為什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被重視?

因為懂事的孩子很多時候只有一套外在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力便不再重要,有時甚至是一個威脅

總是隻能和別人保持一種寄生的模式,也不能為自己負責,沒有內在的價值感,處處生活在比較之中,而比較的結果卻只是再次證明了自己沒有價值。

試問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得到自己的認可,這樣的孩子他們自己本身就失去了認可自己的權力和勇氣

02

乖孩子的養成大概分為兩類。

一、被強行糾正

當孩子想要一件在父母看來不應該得到的東西時,多少父母是用暴力解決問題的?

孩子不服氣,一巴掌抽過去,還不改,再來一巴掌,這是最傳統的中國式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

可事實上棍棒底下出的除了孝子,更多的是「順子」

恭喜你,成功培養出了「乖孩子」。

著名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就曾經專門寫過文章:

如果孩子們給你的迴應是憤怒、反抗,結果反而更好一些,至少表示他們已經具備了自我保護的能力,今後的發展也許就會很正常。

可如果他們以改變性格或非正常的方式來回應,就可能是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創傷。

這類孩子長大後往往畏懼權威,膽小怕事,缺少反抗能力,習慣性取悅討好別人,心理承受能力很弱。

比如《芳華》裡的何小萍就是典型,她在家被欺負,到了部隊被排擠,但是不敢發聲,不敢反抗。她順從了20多年,後來突然被樹立成了英雄,精神世界一下子崩塌了。

二、從小被忽視

這樣的孩子天生安靜、遲緩、守紀律,喜歡默默待在角落,不擅長表達自己的內心。他們是最容易與家長和老師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物件,但他們的感情需求最容易被忽視,使得其內心的衝突得不到關注與解決,更容易導致心理問題。可是偏偏對這些「省心」的孩子,老師和家長卻渾然不覺,甚至有的還以此為傲。

03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最本質的一點:這個時代是「後喻時代」: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向後輩學習,而不是我們向父輩聽話。

只可惜,能認清自己視野侷限的父輩並不多,大多數還認為下一代應該「乖」一點,走一條穩穩妥妥的路——越穩妥的職業,越以犧牲創新能力為代價。

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處走,哪有鐵飯碗?

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才發現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當矽谷的大街小巷已經充斥著無人駕駛汽車,當google x 實驗室進行著震撼世界的100個創意時,中國父母的「乖」,卻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

2樓:右手年華

這是因為他們小時候非常的聽話,長大後也會出現一些逆反的心理,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心理問題,而且這個是非常正常的,作為家長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和他們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

3樓:餘大姐黃大爺

因為比較聽話的孩子,有事情都不說出來,總是憋在心裡面,而且外面被欺負也不敢回家說,所以往往這樣的孩子容易有心理疾病,而且還比較自卑。

4樓:每日話題心說

因為聽話的孩子不敢說出內心話,喜歡把心事壓抑在心中,容易形成心理上的疾病。

為什么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小時候,乖的孩子,往往表現很符合大人的評判標準。懂得該怎樣做才能迎合大人的心情,長期這樣,會扼殺孩子的表現力和索取慾望。長大後,做任何事情,都會注重別人的看法,從來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且,隨著成長,所遇到的困難和壓力越來越多,沒有及時的發洩,憋在心裡。所以會越來越痛苦。第一 乖孩子被固化的...

想要孩子長大後成才,小時候父母需要管住哪幾點

很多家長是第一次當父母,但操心孩子卻是每個家庭的家常事,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對孩子的成長 生活和教育都操碎了心。當孩子學會走路之後,就擔心孩子會不會磕到碰到 當孩子上學之後,就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受到欺負,學習夠不夠努力 當孩子工作之後,就但是孩子會不會太累,有沒有按時吃飯 天下父母都是操心的命,只...

孩子小時候不聽話長大就會變好嗎,為什麼小時候頑皮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要比從小懂事聽話的孩子孝順呢

我覺得這也不一定,如果他現在不聽大人的話,長大之後有可能還是會不聽大人的話,因為他小時候我就想成了這種思維習慣,覺得大人說的話不對,就不想聽,所以我覺得還是從小要好好教育他,讓他聽大人的話,不然長大後會走很多彎路。孩子長大後確實是會變好的,小時候因為太小孩子還不懂事,他們有許多道理都不會明白,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