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的燃料棒為什麼一直要泡在水裡,連用完了成了乏燃料棒了都還要不斷冷卻?不是插入石墨棒就停堆了嗎

2022-03-11 07:53:59 字數 1372 閱讀 2549

1樓:我的行雲筆記

反應堆的核燃料用完後變成乏燃料,不是裡面沒有裂變材料,而是裡面的裂變材料比較少,不足以維持電站執行了,所以乏燃料取出後,裡面的裂變元素有些半衰期很長的需要很多年以後才能消耗得差不多,一般乏燃料處理都是深埋幾十年至上百年。

2樓:匿名使用者

壓水堆裡用的是高溫高壓的水,起到中子慢化速度和冷卻的作用;

放射性元素是一個長期裂變釋放粒子和射線的過程,乏燃料棒有剩餘的放射性鈾,更有裂變產生的其他新的不穩定放射元素,它們在不斷地自我衰變,放出能量,形成高溫;所以必須用冷水冷卻;

有用石墨做慢化劑的,用來減速激發裂變的中子的速度,使核裂變可控;現在二代壓水堆用的中子源棒是二次源棒,而停堆用的吸收中子的一般高合金不鏽鋼棒(成為黑棒);

以最常見的壓水堆核電站為例,核燃料採用的鈾是低濃縮鈾,其中含裂變材料鈾-235的含量為3%(稱為富集度,天然鈾的鈾-235富集度為0.714%)。

在壓水反應堆燃料元件中,一組15×15的含芯塊和包殼的燃料棒由15×15的定位格架在多點支承,每根燃料棒長約4m,外徑約1 cm,沿軸向約有7到8個定位格架。

在燃料元件的流致振動分析時,通常將燃料棒簡化為在流場作用下的多跨連續樑,格架中的每個單元分別含兩個彈簧片和四個剛凸。

3樓:餘綱林

前面的朋友說的很好,核燃料和化石燃料不一樣,停堆後還有餘熱,而且餘熱還不小,必須不斷冷卻。

4樓:匿名使用者

核燃料棒的主要有效原料是鈾235,在一定高溫高壓下受可控的中子的速度下發生裂變,釋放能量。

1)核電站的燃料棒為什麼一直要泡在水裡?

答:壓水堆裡用的是高溫高壓的水,起到中子慢化速度和冷卻的作用;

2)連用完了成了乏燃料棒了都還要不斷冷卻?

答:放射性元素是一個長期裂變釋放粒子和射線的過程,乏燃料棒有剩餘的放射性鈾,更有裂變產生的其他新的不穩定放射元素,它們在不斷地自我衰變,放出能量,形成高溫;所以必須用冷水冷卻;

3)不是插入石墨棒就停堆了嗎

答:有用石墨做慢化劑的,用來減速激發裂變的中子的速度,使核裂變可控;現在二代壓水堆用的中子源棒是二次源棒,而停堆用的吸收中子的一般高合金不鏽鋼棒(成為黑棒);

有其他問題,歡迎多多益善。

核反應堆裡的鈾棒要冷卻10年?為什麼那麼長時間?

5樓:匿名使用者

反應堆的核燃料用完後變成乏燃料,不是裡面沒有裂變材料,而是裡面的裂變材料比較少,不足以維持電站執行了,所以乏燃料取出後,裡面的裂變元素有些半衰期很長的需要很多年以後才能消耗得差不多,10年有點少,一般乏燃料處理都是深埋幾十年至上百年。

6樓:匿名使用者

很複雜啊

建議買本書看看吧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石棺」為什麼能封存核燃料

切爾諾貝利核石棺能封存核燃料是因為 石棺 可以阻擋住核輻射放出的伽馬射線,放射線不能穿透 石棺 對外界造成破壞,自然就可以使用 石棺 封存核燃料。核輻射是重原子核衰變放出伽馬射線,伽馬射線能穿透一些薄的物質 具體厚度視材料而定 而達到一定厚度的鋼筋混凝土伽馬射線是無法穿透的。伽馬射線是可以穿透物體分...

為什麼不把核電站建到很深的地下,為什麼不把核電站放在地下,為什麼不搭建高

1 核電站都是建海邊,為的就是利用海水降溫,地下的話散熱比內陸還要麻煩。2 建地下的話,氣體的排放無從談起。3 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建地下的隧道型建築是沒問題的,但是一個核電站要求的淨空和淨寬都不是目前的技術所能建造的,即使可以,成本也是遠遠超出核電站的創造的利益。4 為什麼洲際導彈 核彈 可以建在地...

為什麼連雲港承擔了田灣核電站的風險,而發出來的電送到南方,自

一樣。湖北那塊,三峽發的電,全都輸送到廣東浙江那邊。而湖北還經常限電。就這政策,只要經濟!不管別的!湖北鹹抄寧的核 電站建的規模也襲不小,都是送到 bai沿海城市。建核電站目的du是滿足需求。zhi選擇是按地dao理條件和人群密度各種因素來決定的。就大亞灣核電站來說也是建在沿海。廣東和香港共同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