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的詠菊的內涵,黃巢《詠菊》一詩的寓意是什麼

2022-02-21 03:36:27 字數 4900 閱讀 8692

1樓:端木吟天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1],我花開後百花殺[2]。沖天香陣[3]透長安,滿城盡帶**甲[4]。

[註釋]: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

[2]殺:凋謝。[3]香陣:

陣陣香氣。[4]**甲:金黃色的鎧甲,此指菊花的顏色。

[講解]:

黃巢除了精通武藝外,也愛讀書,能詩能文。他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不過,科場的失利卻使他有了另外的收穫:

那就是看到了考場的黑暗和吏制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考試不第後,卻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待到秋來九月八」,點明菊花開放的季節是在秋季。尤其是農曆九月九日,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重陽佳節,這一天親友聚會、登高飲酒、欣賞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風姿、引人讚賞的日子。這種風俗在唐代特別盛行,比黃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經與朋友約定「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嗎?

黃巢在這裡特別強調了「九月八」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堅定的信心:九月八日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的。

人們對重陽節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們迎接這個佳節到來的作用,向人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詩的第二句寫菊花的威力:「我花開後百花殺」。百花的凋零與菊花的開放本沒有必然的聯絡,在詩裡卻寫成菊花一開百花就枯萎了,變成了因果關係,這正是強調了菊花的威力。

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視為國花。據唐人李肇《國史補》載:「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

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黃巢一反傳統的觀念,對菊花大加讚揚,你看,「我花開」與「百花殺」恰成為鮮明的對照,更顯出菊花精神抖擻、威力極大。重陽,是菊花的節日。

詩的三、四兩句描寫重陽節的景象。

第三句寫味,「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天,在封建社會裡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就連作為人間最高統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稱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來管理萬民的。

但菊花的香氣卻可以「沖天」;不僅「沖天」,還能充塞京城長安。一個「衝」、一個「透」,表現了菊花、從而也體現了詩人那種藐視天地的雄偉氣魄。

第四句寫色。如果第三句是傳菊花的「神」,那麼,第四句則是寫菊花的「形」。「滿城盡帶**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甲。

身披**鎧甲,屹立在颯颯西風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偉!況且,「滿」城「盡」是,如同雲霞,映照著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長安!

這裡所歌詠、所塑造的,不是單獨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這首詩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懷,通過刻劃菊花的形象、歌頌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現了作者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當農民起義的「重陽佳節」到來之日,那些封建統治階級威風掃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樣凋零了嗎?當浩浩蕩蕩的義軍開進長安之後,那身著戎裝的義軍戰士,不是象這滿城菊花一樣,金爛爛輝光耀目、威凜凜豪氣沖天嗎?

這首菊花詩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英雄的頌歌。

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寫了菊花的精神,也寫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備;既寫了菊花的香氣沖天,又寫了菊花的金甲滿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鮮明。語言樸素,氣魄巨集偉,充滿了使人振奮的鼓舞力量。

2樓:墨遙是帝皇

《不第後賦菊》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所作的詠物詩。此詩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把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形象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全詩辭采壯偉,設喻新穎,想象奇特,意境瑰麗,氣魄雄偉。

作品名稱

不第後賦菊

作品別名

菊花創作年代

晚唐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者黃巢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甲。[1]

詞句註釋

⑴不第:科舉落第。

⑵九月八: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

⑶殺:草木枯萎。《呂氏春秋·應同》:「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

⑷**甲:指金黃色鎧甲般的菊花。[2]

白話譯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黃巢《詠菊》一詩的寓意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黃巢詩《不第後賦菊》

黃巢(?—884),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荷澤縣西南)人,出生於鹽商家庭,富有財產,本人也從事販賣私鹽的活動。他長於騎射,愛扶危救急;也愛讀書,參加過進士考試,不中。

黃巢不滿於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響應王仙芝的起義,在冤句率眾起義。王仙芝被殺後,黃巢繼續戰鬥,號沖天大將軍,深得人民群眾擁護,880年攻陷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起義失敗後,黃巢為叛徒所殺。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1],我花開後百花殺[2]。沖天香陣[3]透長安,滿城盡帶**甲[4]。

[註釋]: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

[2]殺:凋謝。[3]香陣:

陣陣香氣。[4]**甲:金黃色的鎧甲,此指菊花的顏色。

[講解]:

黃巢除了精通武藝外,也愛讀書,能詩能文。他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不過,科場的失利卻使他有了另外的收穫:

那就是看到了考場的黑暗和吏制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考試不第後,卻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待到秋來九月八」,點明菊花開放的季節是在秋季。尤其是農曆九月九日,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重陽佳節,這一天親友聚會、登高飲酒、欣賞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風姿、引人讚賞的日子。這種風俗在唐代特別盛行,比黃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經與朋友約定「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嗎?

黃巢在這裡特別強調了「九月八」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堅定的信心:九月八日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的。

人們對重陽節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們迎接這個佳節到來的作用,向人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詩的第二句寫菊花的威力:「我花開後百花殺」。百花的凋零與菊花的開放本沒有必然的聯絡,在詩裡卻寫成菊花一開百花就枯萎了,變成了因果關係,這正是強調了菊花的威力。

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視為國花。據唐人李肇《國史補》載:「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

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黃巢一反傳統的觀念,對菊花大加讚揚,你看,「我花開」與「百花殺」恰成為鮮明的對照,更顯出菊花精神抖擻、威力極大。重陽,是菊花的節日。

詩的三、四兩句描寫重陽節的景象。

第三句寫味,「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天,在封建社會裡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就連作為人間最高統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稱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來管理萬民的。

但菊花的香氣卻可以「沖天」;不僅「沖天」,還能充塞京城長安。一個「衝」、一個「透」,表現了菊花、從而也體現了詩人那種藐視天地的雄偉氣魄。

第四句寫色。如果第三句是傳菊花的「神」,那麼,第四句則是寫菊花的「形」。「滿城盡帶**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甲。

身披**鎧甲,屹立在颯颯西風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偉!況且,「滿」城「盡」是,如同雲霞,映照著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長安!

這裡所歌詠、所塑造的,不是單獨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這首詩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懷,通過刻劃菊花的形象、歌頌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現了作者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當農民起義的「重陽佳節」到來之日,那些封建統治階級威風掃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樣凋零了嗎?當浩浩蕩蕩的義軍開進長安之後,那身著戎裝的義軍戰士,不是象這滿城菊花一樣,金爛爛輝光耀目、威凜凜豪氣沖天嗎?

這首菊花詩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英雄的頌歌。

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寫了菊花的精神,也寫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備;既寫了菊花的香氣沖天,又寫了菊花的金甲滿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鮮明。語言樸素,氣魄巨集偉,充滿了使人振奮的鼓舞力量。

4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的寓意是:有朝一日,我要成為天下的主宰。

5樓:匿名使用者

要推翻唐朝,自己當皇帝

6樓:小頑皮呵呵

這首詩言志的是打下天下,取得農民的革命政權,讓勞苦大眾不再受飢寒

黃巢之《詠菊》全詩? 40

7樓:我們一起燥起來

《不第後賦菊》(詠菊)

唐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甲。

拓展資料:

1、釋義: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2、賞析:此詩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把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形象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全詩辭采壯偉,設喻新穎,想象奇特,意境瑰麗,氣魄雄偉。

3、創作背景:根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於此詩的記載,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黃巢在起義之前,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被錄取。

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益發不滿。考試不第後,他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抱負,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

4、詩人介紹: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 ,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

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

不第後賦菊翻譯,黃巢的《菊花》這首詩的翻譯?

黃巢除了精通武藝外,也愛讀書,能詩能文。他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不過,科場的失利卻使他有了另外的收穫 那就是看到了考場的黑暗和吏制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考試不第後,卻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懷抱。待到秋來九月八 點明菊花開放的季節是在秋季。尤其是農曆九月...

《不第後賦菊》賞析,黃巢的《不第後賦菊》賞析

黃巢 884 曹州冤句 今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西南 人出生於鹽商家庭,富有財產,本人也從事販賣私鹽的活動。他長於騎射,愛扶危救急 也愛讀書,參加過進士考試,不中。黃巢不滿於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響應王仙芝的起義,在冤句率眾起義。王仙芝被殺後,黃巢繼續戰鬥,號沖天大將軍,深得人民群眾擁護,880年攻...

秋季季節的詩句,秋季詠菊的詩句

秋夜曲 來 唐 王維 桂魄初生 自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秋夕 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登高 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