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鐵禁吃東西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地鐵裡禁止飲食?

2022-02-18 03:14:55 字數 4687 閱讀 9564

1樓:愛演戲的男孩

3月29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條例》對不少爭議已久的問題作出明確規定,比如地鐵車廂裡禁吃東西等。

根據成都市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成都市開工建設的軌道交通方式有地鐵和有軌電車兩類,其中地鐵已經投運多年,有軌電車即將投入運營,而輕軌和磁懸浮處於規劃論證階段。基於本地實際情況,同時借鑑國內其他城市的經驗,《條例》將城市軌道交通的範圍界定為「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

自2023年《條例》公開徵求意見起,有關車廂內能不能吃東西的問題便一直受到爭議。此次獲得表決通過的《條例》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禁止「在車廂內進食」。

地鐵內禁食這一規定並不是成都特立獨行,而是參考了其他城市的經驗。從2023年7月起,南京地鐵明文規定車廂內禁止飲食,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地鐵內也禁止吃東西。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成都地鐵禁止吃東西 任何一個地方的地鐵都是禁止在上面飲食的 因為是公共場合如果吃東西肯定是有味道的會影響到其他人本身地鐵就是一個封閉式的環境,這個也是一個素質的體現希望每個人都能遵守

為什麼地鐵車廂內必須禁止飲食

3樓:冉冉星教育

地鐵、公交的車廂狹小而封閉,如果食用帶有強烈味道的食品,必然會給身邊的乘客帶來影響,招人反感。而且有些食品帶著湯湯水水,當車輛執行顛簸時難免會撒漏出來,引發矛盾糾紛;使用進食工具時,一不小心還會戳傷別人或自己。

禁止地鐵內飲食的方式分兩種,第一種是以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的形式加以規定,具有法律約束性,可以制訂罰則,但由於多數地鐵工作人員沒有執法權,對於飲食行為僅能勸阻制止,或者請求執法人員出面。

第二種是以乘客守則形式進行軟約束,主要靠乘客自覺遵守,如果乘客故意違反,地鐵方僅能勸阻,沒有其他辦法。

擴充套件資料:

1、香港:

不得在地鐵內飲食

按照香港地鐵的有關規定,任何人不得在地鐵付費區內飲食,包括月臺和車廂等,否則處以定額罰款港幣2000元。但在實際執行中,港鐵工作人員主要通過懲罰和教育兩方面執行。初犯只是警告,再犯就要面臨罰款。

2、新加坡:

地鐵上飲食最高罰500新加坡元

新加坡地鐵上嚴禁吃喝,就連開水、礦泉水、瓶裝飲料、含在嘴裡的糖、花生也不例外。根據快捷交通系統法令,初犯者可面對罰款30新加坡元,一旦被控上法庭,重犯者可被罰最高50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500元)。

3、日本:

允許地鐵飲食但這種現象很少

在日本東京的電車車廂內,吃東西和喝飲料是被允許的,不過東京人以有禮貌聞名,就算可以在車廂飲食,也不會真的有人大口吃喝香味四溢的食品來干擾他人的「乘車空氣質量」。

人民網-在地鐵裡吃東西,該不該禁?

人民網-禁止地鐵內飲食要有過硬手段

4樓:year幸運寵兒

地鐵為什麼要

禁止飲食

有關地鐵車廂禁止飲食的問題,很多市民仍不理解。地鐵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地鐵列車屬於封閉空間,車上客流較為擁擠,食物散發的氣味可能會帶給其他乘客不適。

第二,如果有飲品灑在地上可能導致乘客滑倒,也會對車廂衛生產生一定影響。第三,在地鐵車廂內飲食也會危害到軌道交通安全,一些食物殘渣或灑落的飲料可能會吸引昆蟲和老鼠,啃咬電纜或破壞車廂內設施,影響軌道交通執行安全

5樓:

一個文明的公民,不會在地鐵上吃東西。地鐵上飲食的危害如:一是影響安全,食品渣容易招來蟑螂、老鼠,飲料灑落在地可能會把乘客滑倒;二是有礙環境,地鐵是個密閉空間,吃東西味太大;三是不文明,畢竟地鐵是個公共交通工具,不是餐廳。

綜上所述,地鐵上應該禁止飲食。

為什麼地鐵裡禁止飲食?

6樓:好了呀我

地鐵部門相關負責人說,地鐵執行環境特殊,處於地下,環境不衛生極容易招來老鼠,這也是為什麼地鐵裡禁止飲食的原因。位於地鐵站裡的房間門口都有一塊幾十釐米高的金屬門檻,這就是為了防止老鼠進入的。一旦引來的老鼠亂竄進入地鐵軌道或者裝置機房,將嚴重影響列車執行安全。

7樓:

因為地鐵車廂是個密閉的空間,如果吃的食物有很大的氣味,會影響其他乘客

其次,高峰時段地鐵比較擁擠,如果吃帶湯、帶油等這類食物,容易和其他乘客產生糾紛

再次,如果食物殘渣掉入地鐵軌道,容易引來老鼠,老鼠會啃食電線,給地鐵運營帶來隱患

8樓:抽菸屁的哥哥

.坐地鐵吃東西屬於不文明行為

.容易給地鐵造成環境汙染,本來地鐵封閉性比較好,車廂容易有異味。

9樓:這無奈的局面

地鐵為什麼要禁止飲食

有關地鐵車廂禁止飲食的問題,很多市民仍不理解。地鐵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地鐵列車屬於封閉空間,車上客流較為擁擠,食物散發的氣味可能會帶給其他乘客不適。

第二,如果有飲品灑在地上可能導致乘客滑倒,也會對車廂衛生產生一定影響。第三,在地鐵車廂內飲食也會危害到軌道交通安全,一些食物殘渣或灑落的飲料可能會吸引昆蟲和老鼠,啃咬電纜或破壞車廂內設施,影響軌道交通執行安全

為什麼地鐵上不能吃東西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地鐵裡,封閉性過於良好,而且往往比較擁擠,如果吃東西,必定給其他乘客帶來一定的麻煩,尤其是味道較大的食物,必定帶來乘客的騷擾與不滿,且在地鐵產生的垃圾不易清理,這也會給地鐵工作人員帶來麻煩,所以,在地鐵上吃東西屬於一種嚴重的不文明行為,公民應當自覺不在地鐵上吃東西,當然,吃些簡單的乾糧或者糖等不會產生太大味道又不會打擾到其他乘客的食品還是可以的。

11樓:何恆銳

理由1:引來蟑螂老鼠影響行車。地鐵公司稱,乘客進到地鐵,保證乘客安全是地鐵公司的首要責任。

食物殘渣、水滴、牛奶、油性食物等灑落到地面和樓梯上容易滑倒乘客,造成損傷。食物殘渣還極易滋生蚊蠅,引來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斷電纜就會造成通訊、訊號中斷,影響行車安全。

理由2:封閉空間異味擾人。地鐵公司稱,地鐵車站基本上都位於地下20至30米深處,相對封閉,儘管車站裝有通風空調,但吃東西產生的氣味會對周圍的乘客造成不良影響,汙染車站、車廂空氣。

理由3:地鐵不是飯堂。地鐵公司稱,地鐵不是飯堂和餐館,在地鐵內吃喝是一種不文明舉止,與建立良好的社會公德不相稱。

理由4:要向香港看齊。地鐵公司稱,香港地鐵明確規定:

任何人不得在列車上或在已付車費區域內進食或企圖進食任何食物,不得飲用或企圖飲用任何食品。地鐵的運營服務水平要向香港看齊,甚至要以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12樓:匿名使用者

乘車需要文明禮儀。也應該懂得垃圾分類

13樓:冰果

1.坐地鐵吃東西屬於不文明行為

2.容易給地鐵造成環境汙染,本來地鐵封閉性比較好,車廂容易有異味。

14樓:百變機獸臺詞

那是因為,汙染嚴重地鐵為了維護安全所以不能吃東西。或者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1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然後東西都是有味道的,會影響車間衛生,我們都是中國好公民,都要以身作則

16樓:匿名使用者

地鐵公司規定的,**觀,不衛生,地鐵人又多,如果每個人都亂扔垃圾,那豈不亂啊!影響他人!

2023年4月1日起:成都地鐵出新規,您怎麼看?

17樓:匿名使用者

成都地鐵新規是為了大家有一個安靜舒適的趁車環境,支援

18樓:匿名使用者

支援!文明出行你我他!

19樓:咫畫千年

怎麼看?用眼睛看!!!!

單招面試問題對於地鐵上禁止吃東西你有什麼看法,怎麼回答

20樓:現在就學習

贊成這個規定。在地鐵上吃東西有異味,空氣環境不好,也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

地鐵上不能吃東西,這是法律規定還是道德約束?

21樓:悅樾躍鑰

這個是道德約束,因為這還沒有上升到法律規定那麼嚴重。

22樓:樾玥越躍

我覺得這個是屬於道德約束的,因為在地鐵上吃東西是很不好的行為。

23樓:

這是道德的約束,因為在地鐵上吃東西會影響到其他人,非常的沒有文明。

24樓:

我覺得這是一種道德約束吧,如果你在地鐵上吃東西肯定會干擾到別人的啊

25樓:否羑澤丶亦良

這應該是道德約束吧,畢竟地鐵上一般都是很擠的,很不方便。

26樓:浮生晨風

地鐵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在上面吃東西會影響其他人。

27樓:榷予

有的地方是有明確的規定的,比如說南京,但是有的地方也只是道德約束

28樓:

道德約束吧,但是好像地鐵上有明令禁止吃東西

29樓:雪

我覺得這個是道德約束啊,畢竟這個法律也沒有明文規定啊。

30樓:木青

這個東西應該是道德的這個東西是每個人自己修問題

夢到吃東西,總夢見吃東西怎麼回事

夢見自己獨自用餐,家裡要發生爭吵。夢見和別人一塊兒進餐,家裡或鄰居要辦婚事。夢見與幾個人一同進餐,但是他們卻不吃,災祝會降臨,或要離開人世。夢見一人獨自坐在牆上 吃飯 會被擢升。夢見吃魚,意味著身體強健。夢見吃用雞蛋做的食物,是吉兆,家裡要生男孩。夢見吃幹烙餅,會做賠本生意。夢見用銀盤子 吃飯 會大...

胃不舒服,吃東西就好,是怎麼回事

最養胃的,是麵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小米粥就饅頭 不是包子 可以養胃 少油膩,牛奶也要少喝,因為它是性寒的 胃不好,要少食多餐。花生,生吃最好,飯前吃個4到6粒,吃太多反而傷胃 下面是食療方子 木瓜鯇魚尾湯 用料 番木瓜1個,鯇魚尾100克。製法 木瓜削...

鋒面氣旋是怎麼回事鋒面氣旋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沒有封面反氣旋?

鋒面氣旋的兩條側臂可以形成匯聚氣流,而反氣旋則不成。鋒面氣旋以溫帶地區為多。鋒面氣旋又叫溫帶氣旋,主要活動在中 高緯度,多見於溫帶地位。鋒面是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而形成的交介面,它是一個狹窄而又傾斜的過渡地帶。氣旋就是低氣壓,在北半球,它是氣流從四周向中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天氣系統。鋒面一般形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