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使是什麼,古代三司使是什麼職位?

2022-02-13 21:25:03 字數 3395 閱讀 1469

1樓:翟樹寧

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財政長官。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始設三司(鹽鐵﹑戶部﹑度支)使,總管國家財政。宋初沿舊制,三司總理財政,成為僅次於中書﹑樞密院的重要機構,號稱「計省」,三司的長官三司使被稱為「計相」,地位略低於參知政事。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廢三司使,分為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各置使分領。淳化四年(993年)五月,又合併為三司,設三司使一員。不久,全國分為十道,分屬左﹑右計,東京為左計,西京為右計,設左﹑右計使各一員分管,不久又設總計使判左﹑右計事。

次年底,罷十道和左﹑右計,又分為鹽鐵﹑戶部﹑度支三部,各置使分領。鹹平六年(1003)再度合併為三司,設三司使一員總領財政,下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個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後設有兵﹑胄﹑商稅等二十多個案,分理事務。王安石變法時,三司的部分職務歸屬其它機構,如胄案歸軍器監,修造案歸將作監等。

元豐改制廢三司,職事大多歸尚書省的戶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戶部尚書,受宰相領導。

三司的設立最初是為了分割宰相的財權,使**的權力更加集中。後來三司是一個幾乎無所不管的部門,它的職權範圍涉及了原來的兵戶工禮吏部的事務,甚至連監察部門的職權也受到了侵犯,而且還包辦了地方州縣的所有財政事務。**在經濟管理方面權利的過分集中,雖然在開始的時候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的財政的能力,但時間久了必然導致機構的過分臃腫,行政效率低下,這種壟斷全國經濟命脈的局面,不符合宋朝統治者分權制衡,防止任何一種勢力做大的建國理念所以,非改不可,元豐改制後,將三司侵奪各部門的職權重新歸還給了各部,其中最大的財政權歸屬戶部。

三司這個一度凌駕於各個**機關之上的龐然大物,終於壽終正寢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前期最高財政長官。後唐長興元年(930)﹐始設三司(鹽鐵﹑戶部﹑度支)使﹐總管國家財政。宋初沿舊制﹐三司總理財政﹐成為僅次於中書﹑樞密院的重要機構﹐號稱「計省」﹐三司的長官三司使被稱為「計相」﹐地位略低於參知政事。

明朝設定三司使是?各有什麼作用

3樓:cc198永

明朝的「三司「是: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

1承宣布政使司,

前身為元朝的行中書省,隨著太祖洪武九年的行政區劃變革,太祖高皇帝將原行中書省一分為三,其中負責一省民事事務的部分列出,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一詞源於「朝廷有德澤、禁令、承流宣播,以下於有司」之意。同時在廢除行中書省的同時亦改革了官制。

將原行中書省的最高長官--「行中書省平章事」廢除。同時將原先的行省平章事的副職--「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改設為布政使,秩正二品。 洪武十三年由於丞相胡惟庸案,太祖決定進一步實行分權政治。

同年,全國十三布政使職權再次被一分為二,改為左右各一,秩降為正三品,最後升為從二品。在管理上,承宣布政使司直接受戶部管理。終明一代,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一直是一級行政區最高長官。

儘管自宣德年間開始出現總督或者巡撫等職,由於有明一代總督與巡撫一般僅為軍事長官且為臨時性,所以如無特別說明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與按察使的工作。 終明一朝,總共出現16個承宣布政使司,其中洪武時期設定13個(包括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建文時期設定1個(靖難之變北平入燕王手中,建文帝另設平燕承宣布政使司),永樂時期裁撤1個(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永樂元年裁撤)、設定2個(貴州及交趾),宣德時期裁撤1個(交趾)。總計明朝廷直接負責管轄的高層行政區有南北兩個直隸和13個「布政使司」,即所謂兩京一十三省。

一般布政使進入**多為尚書、侍郎,而**一般委任都察院都御史、御史等出任布政使

2提刑按察使司

官署名。明置,有按察使、副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監察職能。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下設僉事,正五品,員數無定。

副使、僉事,分道巡察。其兵備、提學、巡海、清軍,驛傳、屯田等事,各設專職人員,亦用僉事等名義。清沿置,但僅置按察使一人,省去副使、僉事等官。

按察使掌振揚風紀,澄清吏治,稽核刑獄,兼領本省驛傳,與布政使同為督、撫屬員。 明代地方上分為省、府、縣、裡四級。其中,只有省一級才設立了專門的司法機構——提刑按察使司,其長官提刑按察使掌管全省的刑名案件,其審理許可權僅僅限於徒刑以下(包括徒刑)的案件,徒刑以上的案件必須報到刑部審理。

3都指揮使司

明官署名。簡稱都司。是中國明設立於地方的軍事指揮機關。掌一方軍政,統率其所轄衛所,屬五軍都督府而聽從兵部調令。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分掌地方軍政、民政、刑獄。

編輯本段職位介紹

明初,廢元樞密、平章、元帥、總管、萬戶諸武官號,統兵五千人者授指揮,以下千戶、百戶、總旗、小旗不等。度山川形勢,分設衛所。大致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人為千戶所、百人為百戶所,官兵均世籍。

洪武三年,升杭州等八衛為都衛。五年,設親王護衛指揮使司,統諸王府護衛。八年,改在京留守都衛為留守衛指揮使司,諸外都衛為都指揮使司,初設十三都指揮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衛所,共計都司十七,留守司一,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守禦千戶所六十五。其後沿革,設廢不一。 都指揮使司初隸屬於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 丞相胡惟庸謀反,廢中書省,因析大都督府為五,分統諸軍司衛所。

皇陵所在各置衛,不隸於都指揮使司。 皇帝親軍上二十二衛,稱親軍指揮使司(錦衣衛即其中之一),不隸五都督府。 明初,都指揮使與布政使、按察使並稱三司,同為封疆大吏。

正德年間,皇帝好大喜功,多聚宵小之徒,俱充以軍職,遂為世所輕。清張廷玉撰《明史》,稱「內之部科,外之監軍、督撫,迭相彈壓,五軍府如贅疣,弁帥如走卒。總兵官領敕於兵部,皆跽,間為長揖,即謂非禮。

至於末季,衛所軍士,雖一諸生可役使之。積輕積弱,重以隱佔、虛冒諸弊,至舉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戰守,而明遂亡矣。」

古代三司使是什麼職位?

4樓:中地數媒

北宋前期最高財政長官。後唐長興元年(930),始設三司(鹽鐵、戶部、度支)使,總管國家財政。宋初沿舊制,三司總理財政,成為僅次於中書、樞密院的重要機構,號稱「計省」,三司的長官三司使被稱為「計相」,地位略低於參知政事。

太平興國八年(983),廢三司使,分為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各置使分領。淳化四年(993)五月,又合併為三司,設三司使一員。不久,全國分為十道,分屬左、右計,東京為左計,西京為右計,設左、右計使各一員分管,不久又設總計使判左、右計事。

次年底,罷十道和左、右計,又分為鹽鐵、戶部、度支三部,各置使分領。鹹平六年(1003)再度合併為三司,設三司使一員總領財政,下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個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後設有兵、胄、商稅等二十多個案,分理事務。王安石變法時,三司的部分職務歸屬其他機構,如胄案歸軍器監,修造案歸將作監等。

元豐改制廢三司,職事大多歸尚書省的戶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戶部尚書,受宰相領導。

節度使樞密使三司使佈政治使分別有什麼作用

請問宋代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別掌管什麼權利?

5樓:市幻楓斯豆

三司使三司(鹽鐵﹑戶部﹑度支)總理財政,地位僅次於中書﹑樞密院,號稱「計省」,三司的長官「三司使」被稱為「計相」,地位略低於參知政事。

古代三司使是什麼職位

北宋前期最高財政長官。後唐長興元年 930 始設三司 鹽鐵 戶部 度支 使,總管國家財政。宋初沿舊制,三司總理財政,成為僅次於中書 樞密院的重要機構,號稱 計省 三司的長官三司使被稱為 計相 地位略低於參知政事。太平興國八年 983 廢三司使,分為鹽鐵 戶部 度支三個機構,各置使分領。淳化四年 99...

古代學官是什麼職位古代三司使是什麼職位?

古代學官是指主管學務的 和官學教師。西周的學校有大學 小學之分。天子的大學叫辟雍,諸侯的大學叫頖宮,以師氏掌教武藝,以樂正掌教詩書禮樂,以司成為掌學之官。秦及漢初有博士官,漢武帝採納公孫弘的建議,設五經博士,從此後博士專掌經學傳授,成為一種教職。西漢有博士僕射為其首領,東漢改稱博士祭酒。博士講學的地...

司的讀音是什麼,“司”拼音是什麼?

si第一聲,雖然我不是第一個回答的,回答的內容也不多,不過我的回答證明si第一聲是正確的可能性非常大,望採納!司 拼音是什麼?司拼音是什麼 司的拼音是什麼呢 司 的拼音是 s s 是個整體認讀音節 讀音是什麼?讀音 讀音 d y n 釋義 文字的讀法 語言的發音。示例 及時查閱詞典是掌握語言文字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