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國演義》戰爭藝術

2022-02-06 18:54:44 字數 4478 閱讀 3867

1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三國曆史藝術再現的《三國演義》,和廣為人知的《孫子兵法》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瑰寶。《孫子兵法》從理論上闡述了戰爭謀略、戰法決策、用人之道等問題,《三國演義》則把有關的見解寓於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動人的故事情節之中。**不但寫出了戰爭的緊張壯烈,血與火的拼殺,而且在金戈鐵馬的爭鬥中,還寫出了飲酒賦詩、山林賢士聚會等富有抒情意味的場景,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的軍事人物形象。

因此,《三國演義》的戰爭描寫,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能使讀者獲得多方面的審美享受。

一、《三國演義》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和諧美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也是歷史演義**的開山之作。作者羅貫中依據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等史料,對元代《三國志平話》和流傳在民間的「三國故事」加以藝術的再創造而成的,是民間創作和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關於羅貫中,目前所知甚少。

據賈仲明《錄鬼簿續編》(或謂無名氏作)、蔣大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等記載,他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多才多藝,寫過詞曲、雜劇,尤以**成就最大。除代表作《三國志演義》外,還著有《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等。袁行霈編《中國文學史》還著錄了他所作的三部雜劇作品,今僅存《趙太祖龍虎風雲會》,以趙匡胤、趙普為中心,歌頌了賢君明相,與《三國》在精神上有相通之處。

《三國演義》敘寫了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晉朝統一期間近百年的歷史故事。作者以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發展及結束為基本線索,廣泛描寫了當時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矛盾鬥爭,塑造了眾多的軍事家、政治家的形象,反映了當時動盪不安的歷史面貌。**中描繪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合乎歷史真實的,但《三國演義》不是歷史書,而是一部文學作品,它在對歷史事件選擇、加工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藝術想象來塑造人物和編述故事情節。

那些閃爍著藝術光輝的典型人物,如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曹操、周瑜等,都已家喻戶曉;作品中像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膾炙人口的故事,老幼皆知,廣為流傳。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把歷史演義**推到了最高峰,對後世歷史**的創作,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也給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數百年來,對社會生活產生著多方面的作用。清代文人魏裔介在《三國問答序》一書中所說:「世人鮮有讀三國史者,惟於羅貫中演義得其梗概耳。

」應當說,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的成功,顯示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和諧美,

二、《三國演義》塑造藝術形象具有鮮明的個性美

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中既注意了歷史真實的原貌,又不受歷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據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節豐富,人物更典型,形象更鮮明,個性更突出。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場,在刻畫人物的細節描寫和在政治、軍事鬥爭中表現人物的個性上都有創造和獨到特色。可以說,這部**的創作成功,首先是在人物塑造上有著驚人的成就。

羅貫中吸收《左傳》描寫戰爭的經驗而詳寫謀略,略寫戰鬥過程;著重寫人,詳寫佔得上風者,略寫位處下風者;詳寫將勝者,略寫將敗者。通過戰爭的交鋒,逐步將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來。其遵循的創作原則,就是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徵,突出某一個方面,加以誇大,用對比方法,使得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比如刻畫曹操的奸雄形象,就是把民間有關曹操奸詐的各種傳說集中起來,使其一舉一動都露出一副奸詐相;而描繪諸葛亮的智慧,則是把他置身於軍事鬥爭的前哨,憑藉其驚人的預見性與周密的運籌,挫敗敵人,顯示出他非凡的智謀;作家主題歌頌正統,劉備就成為仁義的化身,而曹操則成為歷史上奸雄的代表。

正因為如此,魯迅批評《三國演義》「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這幾成定論。其實羅貫中在人物塑造方面並非黑白分明一面倒,殊不見孔明料事如神,卻誤用馬謖,坐失街亭;曹操雖奸詐險惡,但也慧眼識英雄;關羽忠義勇俱全,然而剛愎自用,而招致失敗。

可見,《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觀意圖,但藝術形象仍具有鮮明的個性美。羅貫中塑造人物形象,不是貼標籤,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展示出來的。**寫了大約四百多個人物,主要人物如諸葛亮的多謀善斷、曹操雄才大略、劉備的仁德寬厚、關羽的大義大勇、張飛的莽撞勇敢、趙雲俠肝義膽、孫權的任人唯賢、周瑜英俊瀟灑等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由於《三國演義》在塑造人物形象有著開拓性的審美價值,因而其中的許多故事和人物,也影響著人們審美實踐的行為方式。比如劉備、關羽、張飛的結義,就被很多人模仿,至於諸葛亮、關羽、趙雲、黃忠、周瑜、黃蓋等形象,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了後人生活中的榜樣。《三國演義》描繪戰爭場面的多樣美。

作為描寫戰爭的歷史**,《三國演義》成功地描繪了漢末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之間戰爭的規律,作者著重表現了戰爭中策略和智慧的鬥爭,變化多端的戰爭場面,從而表現出戰爭的複雜性。

一是表現戰爭的多樣化。**寫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爭,了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的場面,可以分為陸戰、水戰,或水陸混合戰,例如水淹七軍;又可分為攻戰、守戰,例如空城計;或分伏擊戰、偷襲戰,例如諸葛亮六出祁山;或分陣地戰,游擊戰,例如周瑜火燒曹操大軍,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或主將比試,或兩軍混戰,諸種形式的戰爭在作者筆下千變萬化,互不重複,各具特點,表現出了戰爭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二是戰爭的勝負繫於智謀的多變性,關鍵取決於運籌者的智慧。指揮員能不能採納部下的善計良策,能不能正確判斷敵情,能不能客觀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靜處事,大小戰爭的勝負無不與鬥智用計相連。而對每一次較大戰爭的描繪,作者都要選擇不同的角度,將主將的性格、兵力部署情況、雙方力量的對比、戰略戰術的運用、最終的結果等,無不交代得清清楚楚。

例如赤壁之戰,是全書描寫戰爭最突出的。這場戰爭場面巨集大,水上、陸地,前線、後方,正面交戰、暗中鬥智,無不體現出來,其中人物眾多,幾乎**中所有重要角色都露了面,但作家創作思路清晰,主要表現的就是以少勝多、以智謀勝驕滿、以聯合勝孤獨的軍事戰略。

三是軍事行動與政治策略相結合,同中求異,構思精巧。如同是南征,劉備聯吳抗曹是為了有立足之地,然後振興劉氏的漢室基業;諸葛亮南征是為了解決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糾紛,穩定後方,以便全力對付勢力強大的曹魏;而曹操的南侵則是為了完成統一大業。雖然戰爭總是在緊張、驚險、激烈的氣氛中進行,但有時賦予英雄史詩般的激昂格調,如赤壁之戰、七擒孟獲;有時則顯出從容不迫的安詳,比如空城計中諸葛亮專心彈琴、赤壁之戰中龐士元挑燈夜讀,動中有靜,餘味無窮。

四、《三國演義》藝術結構的錯落美

由於《三國演義》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可以理出其結構脈絡。鄭鐵生的《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分析其結構,就是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戰役,形成一個戰爭系統。不少學者以赤壁之戰為例:

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群儒,蔣幹中計,黃蓋的苦肉計,孔明草船借箭、借東風、關羽華容道釋曹操等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逐一串聯而成了大系統。《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國興亡為縱線,以戰爭的發展和人物的活動為主體,蜀、魏之間有戰無和,蜀、吳之間和多於戰,吳、魏之間則戰多於和。突出了創作主題,形成為嚴謹的藝術結構,打破了傳統章回**的寫法,顯示出結構上的錯落美。

又由於傳統章回**的結構回合之間需要前後呼應、首尾一貫,因而《三國演義》需要在緊隨主線發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以形成統一的**系統。《三國演義》將長達九十七年的興亡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由黃巾之亂至赤壁之戰為第一階段;三國鼎立至諸葛亮病逝為第二階段;此後至晉統一天下為第三階段。

其間穿插以魏、蜀、吳之間的錯綜複雜的紛爭,把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和文臣武將的奇謀險計逐一帶出,形成一個完整的大故事。具體在處理近百年的歷史事件中,從三國故事開始至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後面的四十六年,時間長度其實幾近一半,卻只用了十六回來概括歷史演變,其結構安排明顯不平衡。這是因為羅貫中以蜀漢為正統,前五十年正是蜀漢由無到有、由弱至強,遂能聯吳抗曹、三分天下,這諸種輝煌業績自然值得作家大書特書。

然而當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漢形勢急轉直下,時日無多,面臨潰亡,因而描繪篇幅大為縮小。也正因為如此,作家頗費心思的安排主次,在敘述三國人物故事中也有意無意間偏重於蜀、魏君臣方面,對吳國描寫是較為粗略。可見作家的結構安排有輕重之分,藝術匠心之獨到。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戰爭藝術所體現的審美價值是多方面的。當今社會,競爭機制全面引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對決策、謀略、用人等競爭環節越來越予以高度的重視。現代學者在對《三國演義》這部歷史**、戰爭題材進行文學本體研究之外,還嘗試從人才學、管理學、領導藝術和決策理論等方面進行研究,為現代人才學、管理學、領導和決策理論提供形象的歷史闡述,以期對每一個參與競爭的人有所啟示和裨益,這也是《三國演義》戰爭藝術引以為重的審美價值。

2樓:走火的

《三國演義》中的戰爭藝術多以陰謀為主,陽謀為輔.奇謀為主,正攻為輔. 簡單列舉幾個戰例如下:

1:官渡之戰,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在此戰中,曹操和袁紹各統大軍於官渡激戰,雙方不但使用了很多新的戰法(如互相攻守的各種兵器等),也有白馬坡,延津渡等戰鬥,但是最終決定勝負的卻是雙方謀士所獻的計策,只可惜袁紹不能採用,而曹操卻險中謀勝.

其中曹軍糧盡時,曹操借糧官的人頭安定人心的方式,也是陰謀奇計的一種. 2:赤壁之戰,同樣是以少勝多,只是這次是曹丞相誤中陰謀詭計罷了.

記得戲文裡寫過,叫施苦肉,獻連環,借東風,燒戰船.大家都明白了.其間雖有幾場正攻戰,但是畢竟都是點綴而已.

3:攻蜀之戰,此戰中鍾會雖然在劍閣浴血奮戰,但最終攻下成都的卻是從陰平小道側擊的鄧艾,盡展了奇謀妙計的魅力,當得上是,三分奇謀妙策,勝過百萬雄兵啊.

三國演義戰爭名稱和年代,三國演義中的戰爭名稱

三國戰役列表 190年 董卓討伐戰 200年 徐州之戰 200年 白馬之戰 200年 烏巢之戰 192年 武陽之戰 192年 兗州之戰 195年 定陶之戰 198年 下邳之戰 200年 官渡之戰 207年 白狼山之戰 195年 曲阿之戰 198年 穰城之戰 203年 夏口之戰 208年 博望坡之戰 ...

三國演義每回賞析,三國演義每回賞析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五 十 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

三國演義第75回概括,三國演義概括

關羽在進攻樊城時中了毒箭,遍訪名醫 幸虧遇到華佗,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而關羽飲酒吃肉,談笑弈棋,神態自若,留下了一段佳話。孫權召呂蒙計劃乘此之機攻取荊州,呂蒙和陸遜經過周密安排,派士兵偽裝成客商,騙過關羽守軍,長驅直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襲取了久被劉備借佔的荊州。作品特色 中的劉備就是 仁 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