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第一至第六十回,選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人寫讀後

2022-01-29 13:33:16 字數 4784 閱讀 2002

1樓:lolo桃子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說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每件事做的更好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寫的是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群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為看不慣朝政腐敗,因此發動黃巾起義。

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也一天天強起來。

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為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

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後也給呂布所殺。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臥龍」諸葛亮。

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

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

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衝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劉備出謀劃策,建功立業,使他獨據一方,不愧為「臥龍」。可惜與諸葛亮平等的「鳳雛」龐統不幸遇難落鳳坡。

《三國演義》裡的「三顧茅廬」最令我記憶深刻,劉備、張飛、關羽他們為了請到諸葛亮,三次登門拜訪,不畏艱辛,最後成功的請到「臥龍」從這個故事,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還有一個故事:

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並進攻吳為關羽報仇時,張飛衝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於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說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每件事做的更好

關羽。這也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

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

「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2樓:匿名使用者

再看三國——《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早在幾年前就作為央視的一部巨集篇鉅作被搬上熒幕。劇中那一幕幕精彩的場面至今仍使人記憶猶新。可電視劇華竟是「時間的藝術」,稍縱即逝,形象是更生動了,卻少了思考回味餘地。

於是我東找西借,好容易弄來了一本原著,且算是重溫一下那段歷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一時多少豪傑。「三國」作為一段歷史經過世代流傳,更多地被賦予了傳奇的色彩。在那樣一個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年代,英雄的豪氣和謀士的膽略作為那個年代的主題,得到了濃墨重彩般的刻畫與描寫。

各政治集團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更是屢見不鮮。

看古今英雄,在中國漫長的古代軍事史上,有兩個最光輝的歷史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這兩個時期都是諸侯割據,天下大亂的時代。在那場三國鼎立的戰爭角逐中,風起雲湧,湧現出一大批能軍治國的人才,亂世奸雄曹操、料事如神、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雲長等,都是風雲際遇,大顯水滸傳讀後感3000字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史蹟。

元末明初**家羅貫中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相互鬥爭為主要題材,將三國曆史、雜記、遺聞軼事、野史**和民間傳說等豐富資料,經熔合裁剪、重新創造,撰成了規模巨集大的長篇歷史**《三國演義》。這本奇書七分真實,三分虛構,生動的再現了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吳亡為止整整一個世紀(184~28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品構思之雄偉、活動場面之廣闊、人物形象之鮮明、藝術水準之高、在世界古典**中均無以倫比。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芥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這是何等的豪情,又是何等的愜意。讀三國,研究三國可謂受益良多。三國可以治國,可以明世,可以修身,可以知兵法,可以知仁義,可以經商,可以體道,可以學詩作賦,可以善辯,可以明歷史之潮流…………一部三國,可謂囊括萬千,精義深奧…………

在這個假期裡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

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

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三國演義讀後感結尾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水滸傳讀後感範文」,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

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

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

說行天下

朋友推薦的****大全

好東西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哦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讀後感

3樓:惜說娛樂

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閱讀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且說張魯預取西蜀,劉璋憂懼。璋有謀士張鬆,身五尺,尖頭翻鼻,頗有才智。諫曰,主公備金銀,吾往進貢曹操,趁機透漏張魯吞蜀野心。

則操兵必至,蜀無憂矣,璋從之。此若引狼驅鼠,張鬆是何居心。劉璋視角,只要城主歸我,向誰納貢,倒無妨礙。

前者劉備孫權,都嫌龐統醜陋,不肯重用。聘用張鬆,劉璋倒顯高人一等,只是無意於爭天下,飽受旁人詬病。

曹操自平馬超,得意忘形,終日飲酒尋歡。張鬆靜候三日,方得見操。鬆恃才傲物,言語輕慢,操拂袖而去,留楊修招呼。修亦恨鬆之無理,預強辯挫其銳氣,不料反被征服。

修領鬆再拜曹操,操耀武揚威,帶鬆入練兵沙場,大放厥詞,鬆毫不留情面,眾人前揭操傷疤,赤壁、華容道、割須棄袍等醜事一通翻出。操跳起大罵,令亂棒打出。張鬆食君之祿,不為君憂,只顧呈能,早把主公正事拋擲腦後。

張鬆事沒辦妥,不好回見劉璋,半路想起劉備人不錯,繞道笨荊州。原來諸葛早已料定此事,早派人迎接。諸葛很多神奇**,離不開遍地細作。

一定維度上,資訊也是第一生產力。玄德為掙天下,待鬆愈厚。

鬆感恩,其實想想,不過是一起吃飯喝酒談天,走相送來相迎,盡些虛偽客套官式接待,玄德強項。鬆屈身玄德,回西川,獻詭策,助皇叔。璋左右看得真切,拼死相諫,璋只不聽,請劉備帶兵入西川,以共拒張魯。

劉備帶龐統並五千兵馬而來。

統獻策,可約劉璋赴宴,就席上殺之。劉備虛偽,嘴上說不可亂來,身體卻還誠實。亂入一畫面,帶孩子去串門,臨走人家塞錢,一面連聲說不要不要,一面伸手去接。

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概括

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概括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曹操率大軍進攻漢中,一路敗殺漢中大將楊任 楊昂,又將張魯弟弟張衛斬於陣前。在內奸的幫助下迫使張魯投降,取得了漢中。劉備怕曹操得了漢中,南下侵犯西川,便聯絡孫權 請他出兵合肥,襲擾曹操後方。鎮守合肥的張遼一邊向曹操求救,一邊用計利用孫...

《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的「綬」是什麼意思

一種絲質帶子,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後用來拴勳章 印 帶。一種絲質帶子,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後用來拴勳章,綬是一條較寬並織有丙丁紋的絲絛,以綬帶的顏色和緒頭多少來區分職官大小,這種綬帶和官印一樣,都由朝廷統一發放。因為綬帶常繫於印上,綬又有 受 之含意,承綬環印,以示官位秩祿,故稱 印綬 璽綬 古...

讀三國演義的啟示讀三國演義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 要成大事 光有傑出的才智是不行的 還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 當然本性難移 但至少要知道自己的弱點在 好揚長避短 不要意氣用事 關羽 張飛 劉備的死 失敗 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文筆生動,啟發多多。它集合了歷史和藝術於一體。所以讀三國演義要先讀三國志還要從個個方面瞭解它的傳說,故事。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