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命途中,劉邦多次將一雙兒女踢下車,為何車伕次次捨命相救

2022-01-29 09:17:57 字數 4700 閱讀 6849

1樓:靜者為王的江湖

此事是發生在公元前205年,彭城大戰爆發後,劉邦又輸慘了,老爸和老婆都被項羽活捉,而他自己則躲在夏侯嬰的車上在逃命,身後便是項羽追兵,車上還有他的兩個孩子。

此刻,劉邦眼見這車太重,必須減輕重量,二話不說把兩個孩子給踹下車了,夏侯嬰一見急忙跳下車,把兩孩子抱回來,繼續逃。

可劉邦總認為這樣不安全,怕被追上,所以第二次又把兩孩子給踹下車。夏侯嬰只能再一次,又把劉邦這兩孩子給抱回來,反正就是不丟棄。劉邦還急眼了,拔劍在手:

你再敢多事,我就殺了你。夏侯嬰道:你殺了我誰替你趕車?

劉邦不吭聲了。虧得夏侯嬰駕車技術高,或說劉邦福大命大,反正這次算逃了,孩子也保住了,沒有因此而白白送死。

先解決第一個問題:那麼劉邦為何要這麼做呢?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劉邦還曾有過一次,跟這件事很相似的事。

這就是隨後,項羽用劉邦的老爸威脅他。當時項羽在城下架起一口鍋,告知劉邦:你要是再敢抵抗,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扔鍋裡煮了。

劉邦就站在城頭,卻說出了一句: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結果搞得項羽只得作罷。

現在先分析下為何項羽沒有動手。就一個原因:道義有虧!若項羽真敢動手,那麼立刻禽獸之人就會變成項羽!天下人得知這個訊息後,項羽必會失去民心。

那麼劉邦推孩子下車呢?其實也是一個道理的。因為這兩件事不是分割孤立的,都是彭城大戰中相關聯的兩件事。

所以,劉邦踹孩子下車,跟「鼓勵」項羽「烹殺」老爸,顯然是一個套路。

劉邦非常清楚,只要自己活著,沒被項羽抓住,那麼他的家人就是安全的。因為項羽要的不是劉邦老爸、老婆和孩子,而是要幹掉劉邦。

因此劉邦踢孩子下車,雖顯得非常讓人憤怒,卻也算是劉邦精明的體現。因為在曹魏時期,又出現了一次類似事件。

司馬懿在高平陵事件中,拿住了曹爽全家,然後用曹爽家人性命,對曹爽進行誘導。結果曹爽真就投降了。哪料這一投降,卻是三族被誅!顯然,曹爽當時若不投降,那麼他的家人也就是相對安全的。

所以,這就是這些大人物們的思維,總是出人意料。以至於人們都認為劉邦這是貪生怕死,不惜搭上孩子的性命。可若從曹爽最終的結果反向推理,卻又不得不承認,劉邦的厲害,他最終能幹掉項羽,還真不是僅憑運氣。

現在解決第二個問題:為何夏侯嬰次次捨命相救?顯然是出於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對當時情況的判斷,他自信可以帶著兩個孩子逃脫。畢竟他是車伕,最有這方面的發言權。

其二:夏侯嬰為人正直,沒有劉邦那麼多心眼,他認定了劉邦這麼做是錯誤的,自然要抵制!這點從他救被要斬殺的韓信就體現出來了,他看出韓信有才,立刻喊刀下留人,去找劉邦求情,這才保住韓信的性命。

2樓:尚宮女史

劉邦對於與呂后所生的兩個孩子的態度其實是很讓人寒心的,他的確是從心裡不喜歡這兩個孩子,他幾次三番想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所幸呂后從中斡旋並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劉盈,這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而魯元公主這個唯一的女兒也沒有得到劉邦的愛,劉邦毫不猶豫地讓魯元公主和親匈奴,所幸呂后哭諫阻止,後來劉邦對女婿又多加辱罵,更是差點處死這個女婿。

其實,劉邦對這兩個孩子的不喜很早之前就有了,秦末反秦大軍打到最後了楚漢之爭,公元前205年,齊國反叛,項羽領兵反叛,而劉邦趁機說服幾個諸侯組成同盟攻打楚國,然後就發生了彭城之戰,項羽領兵三萬救援彭城,劉邦輸的很慘。僅在逃跑過程中就有二十多萬人馬落水而死,更不用說戰死的。

後來剩下的那些漢軍又被楚軍團團圍住,劉邦沒有想到自己竟會一敗塗地,但劉邦就是命大,就在漢軍被團滅之際,突然有一陣大風吹來,「會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正是這及時風救了劉邦,趁楚軍慌亂之際,數十騎護著劉邦逃走。

夏侯嬰做車伕駕著馬車載著劉邦踏上了逃亡之路。他們的第一站本來是沛縣,想要帶著妻兒老小一起逃亡,但是等他們到底沛縣才得知他們已經踏上了逃亡之路,因為楚軍早就在追捕他們。劉邦無法,只得和部下繼續逃跑,就在逃跑的路上,夏侯嬰看到了兩個小孩子,正是呂雉為劉邦生的一兒一女。

夏侯嬰一看,趕緊將兩個孩子接到了馬車上,和劉邦在一起,然後繼續逃跑,但是這一路奔波,馬兒本來就累了,雖然兩個孩子加起來也重不到**去,但確實增加了馬的負擔,所以速度上難免有所減緩,這讓一心奔逃出楚軍視野的劉邦心急如焚,所以就起了讓人心寒的心思。

他竟然狠心將兩個孩子踢出了馬車,虎毒不食子,但劉邦這個父親卻對兩個親生的孩子做出這樣事,的確讓人寒心,不過他能這樣做,倒也不是多麼讓人震驚的事。其一,他對這兩個孩子沒有什麼感情,他和呂雉結婚後,在家裡的時間很少,後來逃進大山又參加了起義軍,回家就更少了,他對這兩個孩子是很陌生的,並沒有建立起什麼感情,劉邦和兩個孩子沒有幾天的相處時間,所以在生死關頭,他犧牲兩個孩子並不會覺得怎樣。

其二,他認為兩個孩子那麼小,楚軍即便追上了也不會對他們怎麼樣,就算是會把他們抓回去,但至少沒有生命危險,退一萬步想,即便這兩個孩子死了,他還是會有別的孩子的。基於這樣的原因,劉邦就狠心將兩個孩子踢了出去,但是夏侯嬰看到之後卻又將兩個孩子救了上來,劉邦再踢,夏侯嬰再救。

如此三番,夏侯嬰說:「今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從這句話來看,即便帶著這兩個孩子,夏侯嬰還是能保證劉邦的安全的。

所以夏侯嬰還是堅持將馬車的速度停了下來,將兩個孩子好好帶上了馬車好好護著,劉邦氣的數次想要結果了夏侯嬰,但最終還是沒有拿夏侯嬰怎樣,而夏侯嬰載著馬車最終護住了劉邦和這兩個孩子。那麼問題來了,夏侯嬰為什麼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救這兩個孩子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夏侯嬰的職責所在。這兩個孩子是劉邦的親生孩子,在那個時代,劉邦是能夠決定他們的死活的,別人會因此罵他,但是不能把他怎麼樣,反正是他的孩子。但是如果在劉邦要讓他們死的時候,跟在劉邦身邊的人卻不能聽之任之,尤其是當這孩子根本沒有犯錯,更不用說犯了非死不可的錯,那麼作為旁觀的人,就必須以命相阻,這是下屬的職責所作。

那麼,夏侯嬰就不怕被劉邦殺了嗎?肯定是怕的,沒有不怕死,其實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夏侯嬰就是拼命阻止劉邦捨棄這兩個孩子,有兩個結果,其一就是劉邦一氣之下將夏侯嬰殺了,那麼等後來劉邦安定下來的時候,還是會念著夏侯嬰的護主之心的,這樣夏侯嬰就算沒有白死。

其二就是劉邦忍了忍沒有殺夏侯嬰,這是歷史上的結果,那麼,事後夏侯嬰依舊會被重用。

但如果夏侯嬰見死不救,就看著劉邦將這兩個孩子踢了下去,然後坦然駕車離開,那麼,事後劉邦想起來就會責怪夏侯嬰沒有保護這兩個孩子,不管這兩個孩子未來是死是活,劉邦都不可能容得下夏侯嬰了。那麼等著夏侯嬰的就是死亡,所以無論怎麼看,只要不是太笨,都會選擇拼死救下這兩個孩子,他們畢竟是劉邦的孩子,即便劉邦再怎麼不喜歡,那也是皇家的事,但作為臣子,必須謹記自己的職責。

3樓:說歷史那事

逃命途中,劉邦多次將一雙兒女踢下車,為何車伕次次捨命相救?瞬間明白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個車伕是個有善心的人,他見不得劉邦的兒女被劉邦踢下車,從而可能導致慘死。

5樓:黎黎立離

這位車伕便是夏侯嬰。當時夏侯嬰感念孩子尚小於心不忍,所以一次次停車抱上車,最後帶他們脫離了險境。正是因此,呂雉才會對夏侯嬰禮遇有加,讓他得以善終。

6樓:南山石巖

因為那是那個時期的劉邦,為數不多的兒女。雖然劉邦在後期有著眾多的兒子,但那只是在後期。作為下屬,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點,而那個車伕也確實認識到了。

逃命途中,劉邦多次將一雙兒女踢下車,為何車伕次次捨命相救?

7樓:等哈拖的

我們常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兒子是生活中的討債鬼」,無論是當今社會,還是在古代普通的民眾中,兒女都是父母眼中的掌上寶貝;然而這種事情,在古代封建帝王家庭中,確實非常罕見。

自古以來都說「帝王之家最無情」,確實在楚漢戰爭中的彭城之戰中,劉邦56萬軍隊被項羽的3萬軍隊追擊,最終劉邦丟棄56萬大軍,獨自逃跑,在逃跑的過程中,為了怕被項羽的軍隊追上,在逃命途中,劉邦多次將一雙兒女踢下車,結果都被車伕次次捨命相救。這位車伕就是夏侯嬰。

那麼夏侯嬰為何會這樣做,作者認為不外呼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情感上。

夏侯嬰是誰啊?劉邦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跟隨劉邦一起起兵反秦的將領,如果從輩分上講,夏侯嬰是劉盈和魯元公主的叔叔輩;從小看著他們長大的,自然感情深厚。

我們現在不妨回想下當年的場景,當面對後面項羽軍隊緊追不捨之際,在一輛馬車上,劉邦為了活命,不惜多次將一雙兒女踢下車,要知道當時的劉盈和魯元公主年紀都非常幼小;一般人看到這種情形怎麼捨得把兩個幼小的孩子給踢下去,畢竟「虎毒不食子」,作為看著他們長大的夏侯嬰,自然心裡難以割捨,畢竟這兩個孩子要是落在項羽手中,生死難料。

自然從情感上來講,人心都是肉長的,劉邦心底也不想捨棄這兩個娃兒。

第二、所謂「伴君如伴虎」。

夏侯嬰作為劉邦的發小,又追隨劉邦一起起兵反秦再到後來的楚漢戰爭;夏侯嬰自然深知劉邦的性格,劉邦既是一個無賴潑皮的小混混,同時又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帝王材料。

在生死關頭,劉邦為了獲得活命的機會,不惜多次將自己的一雙兒女推下車;此時劉邦小混混的性格體現出來,但是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他找一日劉邦得了天下或者劉邦脫險後,事後秋後算賬,以劉邦無賴的性格,不排除會把這種責任推卸給夏侯嬰,到時候夏侯嬰只能當替死鬼;事實證明,劉邦在建立大漢後,剷除異姓王也證實所謂「伴君如伴虎」。

再者,呂后什麼性格,想必夏侯嬰非常清楚,劉盈和魯元公主作為呂后的親生兒女,劉盈作為劉邦的繼承人,如果丟失這對兒女,以呂后的性格和手段,縱然劉邦不秋後算賬,想必事後夏侯嬰也難逃呂后的懲罰。

第三、忠。

前面我們說了,夏侯嬰作為劉邦的發小,又跟隨劉邦一起起兵反秦,參加楚漢戰爭;夏侯嬰把劉盈和魯元公主多次救起來,既是對劉邦的忠心,又是對劉盈的忠心。

畢竟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當時劉盈已經是劉邦的繼承人,從法理上講,劉盈也是夏侯嬰的上司,他日劉盈繼承大統,就能保證劉盈不會殺他。

因此,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從君王的性格上,還是從忠心本分上,夏侯嬰必須都救起劉盈和魯元公主。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什麼意思,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是什麼意思

出生的時機不對,命運也不好。可以指沒投好胎,或者造化弄人,又或者懷才不遇。時運不濟 命途多舛 什麼意思?時運不濟 時機和命運不佳 命途多舛 舛 不順,不幸。命運充滿不順。指一生坎坷,屢受挫折。擴充套件資料1 時運不濟 成語拼音 sh y n b j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 卷十九 先對莫...

我稱骨3兩4如果不出家會不會命途多舛

如果樓主師兄真的信仰佛教,那我想你應該對命理不是很在意的才好,因為佛教並非是宿命論,雖然我們現在所有的身體財富等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種下的因果,但你可以通過修德改命來改變你的命運,我建議樓主最好看看 了凡四訓 看看袁了凡先生是怎麼通過後天行善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如果真能象了凡先生那樣不斷的斷惡修善的話,我...

劉邦生性多疑,為何還立那麼多諸侯王

我認為劉邦生性多疑和他立很多諸侯王這兩者並不衝突。劉邦雖然不信任自己的臣子,但是他需要自己的臣子去管理國家。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我自己的看法,看看劉邦為什麼立那麼多諸侯王。1 漢朝建立的時期和春秋戰國的時代相近,劉邦受到了春秋戰國的影響。雖然漢朝和春秋戰國之間相隔了一個秦朝,但是秦朝存在的時間並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