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提督王輔臣已經歸順康熙,為什麼康熙還要將他凌遲處死

2022-01-19 07:17:13 字數 4541 閱讀 9881

1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保住皇權,寧可錯殺,也不可放過。在中國古代皇權集中的時代,威脅皇權者,必會被處死,皇帝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王輔臣曾經是吳三桂手下一名大將,後來大清王朝入關,平定四海八方,王輔臣投靠了大清王朝,然後在大清做了一個小官。

他對大清王朝沒有多大的感情,心中還惦念著吳三桂,對朝廷不太忠心。在吳三桂襲擊大清的時候,王輔臣正好被康熙皇帝提拔為陝甘提督。

但他非但沒有懷著感恩之心,反而動搖想造反。在康熙帝對他下命令,讓他抵抗吳三桂的軍隊的時候,他握兵不動,違抗命令,導致康熙帝對他疑心。而且康熙帝還獨自給他寫過幾封書信,先是讚美他,再就是懇求他抵抗兵力。

但是他看了以後都紋絲不動,叛逆之心人皆可知,對待這種人就應該斬草除根。

後來直到大清的部隊兵臨城下的時候,王輔臣才馬上投降,但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對於造反的人,只能殺一儆百,才能給眾人做表率。雖然曾經康熙帝答應過,不殺王輔臣,但是對於這種有不臣之心的臣子,如果不殺的話,還留著他下一次背叛你嗎?

為了穩固皇權,避免這種叛亂的事再次發生,康熙帝痛定思痛,下令將他凌遲處死。這是他該得的,如果他對大清王朝忠心耿耿,可以繼續做他的陝甘提督,富貴平安的過一生。但是他賊心不死,只要還在一天,就可能威脅到大清王朝的安定。

2樓:無聊聊社會

王輔臣並沒有被凌遲,他是自盡而亡的。

王輔臣實該受凌遲酷刑,實在他的一生,太多次背叛,實乃一個小人!

一、一反,向李自成投降。

王輔臣是明末一官宦家僕傭的孩子。先是追隨姐夫參加農民起義軍,當時大明已經亂了套了,到處是起義的,扛著鋤把子都能組一個部隊,乾的無非就是燒傷搶掠的活,目的也是很明確的,就是混碗飯吃。

後來又從農民軍流竄到明朝同總兵姜瓖麾下,這就算耗子掉到麵缸裡了,由於王輔臣面孔白皙,個子高長的還有點小帥,酷似仿間傳流的呂布畫像,於是得了個「活呂布」的名號。

李自成佔了北京城,姜瓖投降了,王輔臣跟著投降了。

二、二反,投了清。

風雲突變啊,沒多久,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大順軍眨眼就完蛋了,清軍入了關。姜瓖於是乾脆的殺掉大順將領張天琳,又舉城投了滿清,王輔臣內心os:那我+1。

三、三反,反清復明

投清後不久,王輔臣的上司姜瓖認為自己投降後,讓滿人平白撿了大同,居然不賞他,可惡!於是,反了!自封為興漢大將軍。

王輔臣內心os:那我+1

在反清復明的大業中,王輔臣名聲漸漸大了,他經常騎黃馬穿白袍,在打仗時又顯眼又英勇還沒受傷,於是名聲都傳到滿清那裡了,認為這是個條硬漢。

四、四反,又投了清。

這次他是自己玩的,他的上司可能已經涼了。這次的投降很不光彩,存粹是怕死,於是投降後,免於一死沒入辛者庫為奴。

但是實在有名聲,順治就封他做一等侍衛。

真的是命好啊!!

此後跟過洪承疇,最後跟了吳三桂,一路高升,到了雲南之後,吳三桂已待他如子侄一般厚愛!

直到官至平涼提督。

五反、又要反清了!

這次反是因為吳三桂反了,於是他以平涼為根據地開始了反清大業,但是被圍了城,王輔臣被圍了城會咋樣?

六、六反,又投了清了。

那沒錯,他又投降了,康熙愛其才,沒殺他,仍命他為平涼提督,加太子太保。並且命圖海與他一起鎮守漢中。

但是王輔臣覺得,自己這樣反反覆覆,莫說帝王就是普通人都容不下,這肯定有後招兒啊,為免的禍及家人,他決定自殺。

他自殺後,康熙也果然沒有追究他的家人,他也算可以瞑目了。

3樓:地圖帝

王輔臣之死是必然的,只是早晚的問題,這和他的品性有一定關係。對康熙來說,王輔臣就是不穩定因素,而且這個不穩定因素戰力值還相當高。

王輔臣人稱「馬鷂子」,長相酷似呂布,被人稱為「活呂布」,打仗非常勇猛,千軍之中十進十出,無人能阻。清軍入關後,王輔臣追隨姜瓖反清,後來降清,京城裡的滿人以認識他為榮。王輔臣被洪承疇舉薦,做了總兵。

後來頗有野心的吳三桂拉攏他到身邊做總兵,而且帶著他去緬甸抓南明永曆帝朱由榔。

王輔臣品性不好,首鼠兩端、利益至上。雖然吳三桂很欣賞他,但他因和吳三桂的侄子鬧了矛盾,就脫離了吳三桂,去了甘肅當提督。三藩之亂時,吳三桂邀他起事,反被他告密。

康熙派他征討吳三桂,在途中和莫洛的八旗營因糧餉發生矛盾,就又反了清朝,投靠吳三桂,聽其號令。

王輔臣向西進攻秦州、平涼、蘭州、慶陽等地,控制隴南、隴西和陝北的數十座城池,和吳三桂遙相呼應,對清朝造成很大威脅。康熙派圖海率大軍將其包圍,王輔臣又背叛了吳三桂,投降了清朝。

王輔臣就是這樣一個投機分子,康熙接受他的投降也只是為形勢所迫採取的權宜之計,可以騰出手來專心對付吳三桂等藩王的反叛,等收拾完吳三桂等人,王輔臣的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王輔臣也知道,所以沒等康熙動手,就自己解決了自己,保全了家人。

4樓:史家霸唱

王輔臣兩次與清朝作戰,他自己知道朝廷已經生他的氣了。他現在仍然拒絕放棄的原因是吳三桂還沒有擺平,清軍仍然需要王輔臣好好生活,以吸引更多的人投降。但當吳三桂投降的時候,王輔臣的剩餘價值將不復存在,等待他的只有凌遲處死。

但是這並不會像耿精忠一樣,自己被凌遲處死,然而家人也沒有能躲過一劫。

在王輔臣自己結束生命以後,他的家人沒有被滅滿門,只是兒子在朝廷的官職,被康熙皇帝給削了而已。其次康熙剛剛平定了吳三桂的其他勢力,坦率地說打敗了前明朝的叛亂者,再次征服了漢人。王輔臣不僅是明朝前的人,也是吳三桂的老部下。

殺了這個不忠實不公正的人,不可以解除自己的仇恨,還可以在百姓的立場上確立自己的權威,甚至在漢族人中確立中立。

也正是因為這樣,王輔臣材成為了康熙的「替死鬼」。而且相傳他背叛了康熙,那時候皇帝要求讓他去給吳三桂說一說,停止沒有任何必要的反抗,大概意思就是隻要你投降,我非但不殺你,而且還給你加官進爵。這典型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嘛,然而吳三桂也不傻。

也沒有迴應康熙皇帝,在和自己的老部下暢聊一晚上以後,康熙就認為王輔臣叛變了,必須處死他。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的時代,只有保全自己皇位才是最大的利益。在康熙帝的心中,王輔臣的歸降並不是出自真心本意,也不是忠於朝廷、報答皇恩,是實屬無奈。對於一個封疆大吏,首鼠兩端本就不該,更何況還不能聽從康熙帝的旨意,所以,康熙已經不再信任他了,更不指望他能夠報效朝廷。

歷經宦海世事的王輔臣深知朝廷的寬大處理只是暫時的,秋後算賬是躲不過去的,正所謂,兔死狗烹,自己難逃一死。所以,王輔臣精心設計了一場「病死」的自殺來結束了一生,同時也保全了自己的家人和部下免於被抄家斬首。

5樓:教育聽我侃

王輔臣為什麼會自殺呢?因為王輔臣在歸順的時候心中還是有造反的想法的,王輔臣最先投靠的是吳三桂,後來才轉向投靠清朝朝廷,當時的康熙還是十分看重王輔臣的,不但給封了官還給加了銜。

但是王輔臣是幹啥的,他心中自然明白,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一直在謀反,一直想要去造反,所以對於康熙的恩惠他受之有愧,生怕有一天康熙發現了造反的苗頭。

直到後來,王輔臣的事情終於暴露,最終王輔臣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只好選擇了自殺身亡,再讓家人謊稱病死,也讓皇帝念舊情,饒了自己的家人。

6樓:水滸有料

那麼康熙對王輔臣允諾「赦免一切罪過,絕不食言」後,為何在其歸順後又起殺心呢?原因很簡單,在皇權至上的年代,保全自己皇位的穩定是最大的道德。「寧殺三千,不放一個;狡兔死,走狗烹」永遠是古代皇帝們最執著的信條。

康熙無疑也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實用主義者,同樣是一個過河拆橋,背信棄義的行家裡手。

王輔臣早年是明末官宦家僕人,明末大亂後跟隨姐夫起義。後來與姐夫發生了矛盾,殺了姐夫投靠明末將領姜瓖,人稱「活呂布」。

王輔臣身為一個三姓家奴,說起來可能是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吧。在順治年間,吳三桂這個大的三姓家奴曾將王輔臣爭取到自己賬下,兩人可謂是有著不錯的交情。到了康熙年間,王輔臣升為陝西提督,鎮守平涼。

到了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之時,王輔臣也起兵響應,一時之間聲勢浩大,嚴重威脅了清庭的統治。康熙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才將王輔臣擊敗,使王輔臣再次降清,之後康熙仍命王輔臣為平涼提督,加太子太保頭銜。

作為三姓家奴,康熙肯定已經不再信任王輔臣了,尤其是清朝剛入關,朝政剛剛穩定下來,康熙雖然對於漢臣是拉攏安撫的狀態,但是前提是不能有造反之心。王輔臣一而再再而三的行為已經完全將康熙惹怒。

康熙為什麼會為一個漢人守靈

7樓:只剩腦袋

歷史評價

《清史稿》:(周培公)好奇計。 [5]

圖海:為母捨身之孝,為國忘軀之忠。

周培公(2023年—2023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8樓:匿名使用者

周培公(2023年—2023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

康熙十三年(2023年)臘月,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策動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北方反叛呼應。

周培公冒死勸諫王輔臣,立下了不世之功。平定王輔臣陝甘叛亂,不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脅,而且剪除了吳三桂在西北的羽翼。為平定叛亂尊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