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一共出現幾任大都督,三國演義中東吳歷任大都督分別是誰?

2022-01-17 07:50:14 字數 3994 閱讀 565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共有四任大都督,東吳大都督先後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1、周瑜

曹操南下荊州,進攻東吳,周瑜帶領東吳與曹操決戰,兩軍在赤壁相遇,周瑜採納詐降之計火燒曹軍戰船,曹軍被燒死和落水而死的兵士不計其數,無奈只好退回到南郡。

2、魯肅

奪取江陵不久,周瑜去世,魯肅接替周瑜在前線領兵。但魯肅治軍嚴明,訓練軍隊,部署得當,也為東吳軍隊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3、呂蒙

關羽準備北上奪取樊城,後方的江陵城空虛,呂蒙出奇兵,白衣渡江,抓獲了關羽及其將士的全部家屬,關羽父子兵敗被殺,蜀漢所屬的荊州部分完全歸東吳所有。

4、陸遜

劉備率領大軍伐吳,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兩軍相持於夷陵,陸遜等到劉備疲憊,一把火將蜀營燒燬,夷陵之戰大獲全勝。

2樓:女子搞笑匯

三國時期吳國的大都督排名,擊殺關羽的呂蒙竟然排在最後

3樓:最美再相會

別聽什麼四位、五位、七位大都督!都是些孩子看完電視劇冒充懂歷史、東吳只有一位大都督,陸遜!其他的只是都督!都督相當於軍區司令、大都督相當於總司令!

4樓:

三國時期東吳我們知道也比較有名氣的都督為四位。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5樓:雨後落葉

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共有7人當過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諸葛恪、丁奉、陸抗

6樓:老羅觀社會永珍

能讓記住的至少有四任:周瑜、魯肅、呂蒙與陸遜。

7樓:

周瑜:208至210年

魯肅:210至217年

呂蒙:217至220年

陸遜:221至245年共四位

8樓:匿名使用者

看電視裡知道的共有四位: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實際上是不是四個不太清楚)

三國演義中東吳歷任大都督分別是誰?

9樓:依凌遲

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諸葛恪丁奉 陸抗

周瑜繼程普之後為東吳都督。早期招募鄉勇,追隨其連襟孫策,為東吳開國元勳之一。周瑜貌俊而量雅,善戰而多謀,可惜心胸狹窄,被孔明氣死,時年36歲。

瑜一生無大功,可是畢其功於赤壁,護民保吳,天下三分,一戰成名。臨終舉薦魯肅為都督。只可惜了二喬姐妹,絕代佳人,嫁了一對短命郎!

有詩為證:

曲雅琴柔意氣長,

火燒赤壁鎖三江。

一生只有荊州志,

何不揮師向許昌?

黃鶴亦有詩嘆二喬:

更比沉魚數二喬,

吳中美女配雙豪。

銅臺一賦烽煙起,

天下三分戰火燒。

魯肅繼周郎之後為督。後人只知其「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之事,卻不知其乃是東吳諸都督中最有眼光、最仁厚的一個。周郎起兵之時,錢糧不濟,與魯言之。

魯即帶瑜至自家倉庫,對瑜說:君但取所需!真高人也!

他一生聯劉拒魏,力保東吳不失。

有詩為證:

指囤疏財義氣雄,

聯劉破魏百年功。

胸懷日月真仁者,

可笑周郎三氣終。

呂蒙是標準的從勤學苦練而擠身上層的有志之士。為人謹慎,足智多謀,奪回荊州是其傑作。但其對錯還需討論。

當時孫劉已達成協議,荊州由蜀吳共管,蜀國除荊州周圍地區,湖北其它地方和湖南都給了吳。但吳一直視荊州為眼中釘,因為它是進攻吳、魏的觸角。加之關公的傲慢,呂蒙任都督時,趁關公伐魏,白衣渡江,取荊州,殺關公,引起兩國交兵,兩敗俱傷。

後呂蒙不久即亡,傳為關公陰魂所戮。

有詩為證:

呂蒙三氣荊州血尚流,

阿蒙又結白衣仇。

連營一炬皆君賜,

何怪關侯取汝頭?

陸遜東吳的都督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比一個狠,皆是一戰成名,然後走向沉默。陸遜是東吳附馬,繼呂蒙而為東吳都督,年輕有為,一介書生,只因劉備起傾國之兵來伐,東吳處於萬分危急之時才得以展其才華。

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敗劉備四十萬雄兵於夷陵,使西蜀元氣大傷,曹氏只有偷著樂!在此之後,蜀吳重歸於好,陸遜駐守長江下游以拒張遼。令人十分不解的是,陸氏好象再也不會行兵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牽魏大部兵力,而其竟一無所獲!

痛哉!守財奴!

有詩為證:

陸遜火戮連營笑呂周,

江流石轉志難酬。

武侯六討中原日,

豎子空悲漢壽謀。

諸葛恪看其姓,一般人即能猜出此君來歷:名人諸葛亮之侄、東吳大臣諸葛子瑜之子,少即有才,有神童之稱。有一個故事,專道其才:

恪幼時隨父赴吳王孫權宴,此時有人獻驢一頭,孫權見諸葛子瑜臉長,遂命人用木板書「諸葛子瑜」四字掛於驢頭而戲之。恪則不慌不忙上前,提筆在四字之下書「之驢」二字。眾皆嘆其才!

孫權遂賞此驢於恪。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東吳江山就是從他手中走向沒落。恪做都督後,權傾朝野,專橫跋扈,連年用兵而不勝,濫殺無辜。最後落得身首異處,惜哉!

10樓:豪俠

旁邊是人們的投票---喜歡指數

周瑜 23 (53.49%)

魯肅 8 (18.60%)

呂蒙 3 (6.98%)

陸遜 7 (16.28%)

諸葛恪 0 (0.00%)

丁奉 0 (0.00%)

陸抗 2 (4.65%)

11樓:李耳

程普 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諸葛恪 丁奉 陸抗

吳國曆代大都督各是誰?

12樓:戎文居士

周瑜、呂蒙、陸遜、陸抗

應該還有吧,都督是個戰時臨時官職,不是正式品級,有大有小。其意義大概類似今天的「總指揮」。

1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東吳兵制

最後談東吳兵制。東吳兵制比較雜亂,大體也與魏無異。其軍隊特點,如《歷代兵制》所說:

「吳多舟師,營校略異於漢。」東吳立國江南,北有長江天險,東南有東海、南海,內地多湖泊水澤,多水域的自然條件,尤其是豐富的物產和發達的經濟,決定其水軍強於魏、蜀,以致數次以舟師挫敗來進攻的曹魏大軍。東吳的般只體積大、數量多,並且有艨衝鬥艦、樓船、飛雲、蓋海、赤龍、馳馬、長安、大舶、大(舟扁)、青龍戰艦、晨鳧等眾多名號。

根據《吳書》的記載,當時能載馬八十匹的還算小船(《三國志.吳志.孫權傳》嘉禾二年注引)。

又根據《晉陽秋》,西晉滅吳時,接收其船隻五千餘艘(《三國志.吳志.孫皓傳》注引),其中包括運輸船和戰船,運輸船中,相當大一部分屬於水軍作運輸軍需用。

這樣,我們雖不能得知東吳水軍船隻的具體數字,但其規模之大則是可以想見的。公元二三零年,吳大帝孫權曾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乘船到達夷洲(今臺灣),可見當時東吳水軍舟師不僅時刻巡守長江天險,而且遊弋於遼闊海域。東吳水軍統帥為水軍都督。

東吳的**軍與曹魏、蜀漢相同,有前、後、左、右、中五軍,軍中將領亦有護軍、領軍、典軍、軍司馬等。一旦進行戰爭置大都督總領五軍,各軍置部督等。

東吳軍隊大部分由山居的越人組成,以山越為兵,僅見於記載的已不下十餘萬。西晉滅東吳時,接收其軍隊二十三萬。東吳軍隊有許多不同名號。

《歷代兵制》:「兵有解煩、敢死兩部,車下虎士、丹陽青巾、交州義士及健兒、武射之名非一,排程亦最無法。」這裡列舉的也很不完全。

據王欣夫《補三國兵志》統計,東吳軍隊有下列名號:羽林,是宮廷禁衛部隊。虎騎,拱衛京城的騎兵部隊。

敢死、解煩、無難、馬閒,都是精勇的衝鋒隊,多分左右兩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領兵。五營、五校,各有五營兵,五營有五營督領兵,五校有五校督領兵。升城、繞帳、外部、營下、帳下,大約都是屯駐在京城以外的隊伍,分屬前、後、左、右四軍。

還有車下虎士、丹陽青巾、交州義士、健兒、勇敢、虎射吏等名號的地方兵。從義士、健兒等名號推測,這些地方隊伍可能大多為東吳豪族將帥厚養的子弟兵。《三國志.

吳志.甘寧傳》:「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可見這些隊伍與其世襲將領的關係非常特殊。

14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徐盛,丁奉,陸抗

三國演義一共有多少個國家,《三國演義》哪三個國?

184 220,漢。220 264,魏。221 263,蜀漢。229 280,吳。265 280 晉。還有一個袁術建立的 仲氏,公孫淵建立的燕,不過沒多少人承認。一個國家 漢 統治之下出現了三個諸侯國 魏 吳 蜀 最後統一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晉 國家只有五個 蜀,吳,魏,晉,東漢。還要考慮少數民族的...

三國時期,最後哪個國家勝了,三國演義最後哪個國贏了 誰贏了

三國時期,最後西晉勝了。三國後期,魏國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但是後來司馬氏建立了晉朝。三國 220年 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 魏 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寫的是三國時期的故事

三國演義 這bai部 寫 du的是三國時期魏zhi國,蜀國,吳國的故事。三國dao演義 是中國古典專四大名著之一屬,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全名為 三國志通俗演義 又稱 三國志演義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 家羅貫中。三國演義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