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輿圖是怎樣繪製的

2022-01-15 05:21:22 字數 5640 閱讀 5037

1樓:兩隻文化

在我們看到《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裡面裡面那張長安輿圖的時候,我們都很驚訝。為什麼古人可以在沒有直升飛機、可以在天上看到城中的一切的時候,就可以畫出來這麼詳細的地圖的呢?

這就是要佩服中國人的毅力了。一開始中國古代的所有的地圖都是中國人去實際考察,一步一步的去丈量,然後得到所有的基本的資料,再畫出來的。而後來中國人便藉助馬車來繪製地圖,他們會在馬車上面掛著一個鈴鐺。

每次車行了一定的距離,鈴鐺便會響一次,而那些負責丈量的人只需要記一下鈴鐺響的次數,就可以把行進的距離,準確的算出來了。

而到了魏晉時期,有一個人叫做翡秀。翡秀通過過去的人繪製地圖的經驗,最後對過去人的這些經驗進行提煉,終於翡秀提出了一種叫做製圖六體法的繪圖方法。這種畫地圖的方法和我們現在的比例尺換算地圖是十分相似的。

甚至可以說,它所用的方法可以在當時就把當地地形的坡度都可以表示出來。這簡直就是和我們如今的等高線的用處基本相同,可以說翡秀的製圖六體法就是我國古代地圖繪製在三國之後一直使用的方法。

但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那張地圖,我感覺還是是有一些不符合歷史的。因為那張地圖畫的太過於整齊了。我認為當時真正的長安城,雖然也會像他地圖畫的那樣整齊,但是不可能四周完全是90度的那種角度。

不過總的來說,《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還是拍的十分優異的。

2樓:高中陳老師

從中間以某一地點作中心,慢慢的向四周延伸。河流、山川、草木、植被等都會被標記出來。

3樓:職場解惑七七

主要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地理繪製,主要繪製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比如顯著標志或者街道。

4樓:透明的藍

和現在我們所學的數學有關係,找到一個座標,也就是一個點為中心,然後像四周延伸的方法!

5樓:

都是靠著描繪當時的地形什麼的來辨識,畢竟當時在古代,都是利用這種方式來描繪的。

6樓:麥穗娛樂

以某一點為座標,向四周延伸,在輿圖上通常標註一些河流、山川、草木、植被等等,通過這些標註來達到作戰的天時地利。

7樓:啊洋

應該還是以現實生活的情況為準,然後繪製在圖紙上,不過可能沒有現代地圖那麼精確,畢竟全部都是人為的

8樓:汽車世界知道

跟現在的地圖差不多,以某一地為中心,然後向四周拓展。逐步的把周圍的景象全部展示出來。

9樓:洑水

都是靠著熟悉地形的人繪製的,沒有那麼精確,只有一些大概的地形,地貌和標誌性建築。

10樓:天涯談國際

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的老祖先,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能夠精確的繪製地圖了,比如長安時辰中的輿圖,就是我們老祖先的智慧與辛勞的結晶

11樓:叫我小祖宗喲

長安城很大因此無法準確的繪製出它,所以只能大概畫一下長安的建築,重要的地方

《長安十二時辰》有哪些歷史背景是真實的?

12樓:支付電費薩達納

首先故事是架空的,但那些人物還是真實存在的如楊玉環、賀知章等人都是歷史上的人。

13樓:四顧無人燈下黑

歷史本身是不存在的,**吧真實的人物放進去應該是為了增加吸引力和神祕感。

14樓:黑龍丿

」這十二個時辰,是大唐繁華的最後留存,我們見證著靖安司對於長安城繁華的最後堅守,也將眼睜睜看著一個風華絕代的時代,如何在眼前土崩瓦解,變成記憶!」

長安十二時辰是長安城最後繁華的記載,儘管有眾人的守護,但仍難掩蓋長安敗落的趨勢。

其實這部劇原本就改編於馬伯庸的一本**,原著講述了突厥狼衛在一個夜晚潛入了長安城,最後由主人公破解陰謀,解救長安的故事。而這本書原本的創作靈感僅僅**於知乎上的一個問「如果你來設計刺客信條的劇情,你會把背景設計在**「所以不論是書還是劇,它們的故事情節都並不是真是存在的。

但其實裡面的人物例如李必,安祿山等人都是存在於歷史之中的,

所以人物方面歷史是真實的,有一些人或許沒有存在於歷史,但是也有一個模型來針對於這個人物設計,在故事方面,抱著看劇的心來看就ok了。

15樓:愛笑的莫路口

故事是虛構,歷史上不存在的;歷史上存在的這種事,也不會流傳下來

16樓:卡古奇諾

《長安十二時辰》是馬伯庸在唐朝的歷史架構下,虛構的一個故事,故事中很多的人物就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不同的可能就是在劇中名字做了一些更改,像李必其實是唐朝的李泌,不過關於男主張小敬這個人物,張小敬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不像劇中的其他人物,張小敬這個人物連名字都沒有更改。

17樓:阿阿阿阿阿火丶

整個**的故事架構是虛擬的,故事本身在歷史上是並不存在的,只有李泌、賀知章、李林甫楊玉環等人是歷史真實存在的人物

18樓:荒

故事是虛構的,賀知章,楊貴妃,李林甫,安祿山,李泌,元載等人都是真實的。

19樓:超級比目魚

歷史人物真的存在,故事是假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還行吧,許多細節都做得不錯,包括「二月春風似剪刀」不就暗示了當時官場上潛伏著危機嗎,人物著裝還不錯。

21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十二時辰》中歷史故事是虛構,歷史人物中像吉溫、羅希奭、王鉷都是真實存在歷史當中的。

22樓:呆夢魚

我認為這個故事是不真實的。但裡面有一些的人物還是確實存在的。還比如長安繁華是真實的歷史背景。

23樓:給你宇宙

歷史背景沒有真實的,但是**中有很多歷史人物都是真的,然而**中的那些故事情節都是作者編造出來的,在歷史中是不存在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時辰的用法是否有誤?

24樓:c2百賬號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25樓:這很撩妹

過去衙門的標準辦公時間確實是從卯時至酉時。**卯時(日出)查點人數稱「點卯」,吏役聽候點名叫「應卯」,其點名冊稱為「卯冊(簿)」,簽到則稱為「畫卯」。後來,有的人為應付差事,點卯後即離開,故後來多用「點卯」比喻敷衍了事、應付差事的人。

酉時(日入)結束辦公則稱之為「放衙」。唐貞元年間,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出任大梁(今開封)節度使。韓愈被聘為觀察官,負責勘問刑獄事項,才到任就接到一份有關作息制度的檔案,規定稱「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終,皆晨(卯時)入夜(戌時)歸,非有疾病、事故輒不許出」。

26樓:輪迴者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27樓:呵呵呵上課你猜

日晷看似簡單,內藏玄機。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兩者相當於鐘錶的指標和表面。晷針垂直穿過晷面中心,晷面外延一般有三個圓圈,內圈標示天干地支,中圈刻有十二時辰,外圈對應每個時辰,再分「初」、「正」兩格,由此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

如今的「小時」概念,就是由晷面刻度演變而來,而鐘錶表面的設計靈感同樣借鑑了晷面的結構。

28樓:作業幫

且不說出土的唐代日晷並無初正之分,這圖怎麼看都像是明末之後的日晷。

該劇確實是在服飾與禮儀層面上下了大功夫,還原度值得讚揚,但各種細節並經不起過於精細的琢磨,畢竟本是**改編,主要工夫還是該花在故事情節上。比如當日為上元節,寒冬臘月的,非要較真,街上人不可能才穿這麼少。

,時辰初正其實早已有了說法,甚至民間還有為初正末三等分,鄙人才疏學淺沒有找到宋代以前的史料有記載官方計時出現了初正之分。日晷與時辰可能會作為難以驗證的bug存在,但佩服導演班子嘔心瀝血製作,其考究之處多了去,拍得夠嚴肅,不過還是作不得正劇。

29樓:光剩都不會了

赤道式日晷不僅可以授時,還可以指示節氣。在一年中的春分和秋分,太陽的執行軌道與赤道平行,晷面無法標示時間。《周髀算經》記載:

「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長,夏至日晷短。」可見早在西漢時期,古人對日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30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雖先進於世界,但終究還是古代,對時辰的演算法並不準確,人們對一日幾刻的說法有爭議但從未有人判定一日為九十六刻。唐代大衍曆法,謂以前多一日謂百刻,一刻為十分,致一時中沒有整數之刻分,稍感不便,乃以一時分五刻,則又一日又六十刻,一時又分為兩半時,半時等於今之一小時而又兩刻半,然此制時辰雖又整數,而一時又有五百零六餘,一刻有一百零一分餘,均不是整數。然而片頭的日晷已將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劃分為四刻。

31樓:匿名使用者

剛搞好的之源,好看呢

字首

~~~ 提取碼:g6x6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32樓:孟子我的湯呢

也不知道是**讓題主對《長安十二時辰》有了這麼深的誤解,並沒有用錯呀。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而複雜,又比較簡單而不好詳細說明,以前沒那麼精準,就是以大體的方法來推測的,有日晷影針之類的工具,或者用貓眼定寅時法之類,所以現在的所謂太陽時法也只是現代人自己發明的東西,不是絕對正確的。以卯為入晝,以酉為入夜,但並非是卯時就一定天亮而酉時一定就黑天,當時各地有各地測量時間的方法,是古人長期觀察的結果,一個地方一個法,因地制宜,並非都一個方法測量,說複雜其實也不復雜,也就那麼回事,但是也不是特別好解釋。

時辰分十二個,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特別注意:計算時辰以23點為一天的開端,這樣幹支系統才能自洽,因此本皇曆查詢生辰八字按此規則。除了計算時辰,還是應把 0點作為一天的開端。

也就是說,23點以後出生的人,生日算當日,時辰算下一日子時,八字按下一日算。

地球自轉一週,稱為太陽日,盡夜的形成即由此而來,其向附於地面為晝,背陽地面則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日短夜長,南半球仍相似,那麼晝夜的劃分方法,我國傳統則以十二時辰來代表,以夜十一時起算,十二時以前為一日,十二時以後為次日,寅時天沒亮,卯時大天光只是一個大慨時間,便於記憶而已,時辰還是以時間推算為準確。

33樓:愛追劇的

不知初正之分是否已有在晷儀上有所區分,但片頭的日晷極大可能有誤。

日晷雖已在西周開始出現,但是並不常用於計時,畢竟雨天和夜晚這貨就成了個裝飾,所以最常用的應該是漏刻水鍾,也就有了劇中的司天臺。唐代詩人李賀:「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

此外,漢代以來官方均沿用百刻制,《說文》:「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意思就是一天有一百刻。雖南朝梁曾發現過九十六刻的演算法可是並未廣泛流傳,乃至明末西洋鐘錶傳入,滿治清國才開始正式使用一日九十六刻制。

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的結局是怎樣的?

長安十二時辰 結局是張小敬和李泌一起抓出了想要摧毀長安的幕後 拯救了長安城,李泌也兌現了之前的承諾,免除了張小敬的死囚犯身份,張小敬離開之前打了李泌一拳,然後就離開了。長安十二時辰 其實就是張小敬和李泌破解長安危局的故事,最後的結局也如 一樣,他們成功了,但是在最後的結局中有非常圓滿的一面,也有遺憾...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真的可以傳信嗎

長安十二時辰 裡展示的望樓的確可以傳遞資訊。其實在第一集的時候,男主人公就解釋過望樓的作用 既可以監視長安城內的情況,也可以利用牆上的白板傳遞祕密資訊而不被外人知道。但是其實歷史上的大唐並沒有這樣的望樓,只有一種叫 崗樓 的崗位設定,崗樓起到和監控器一樣的作用,但是並不能傳信。要說我國古代的密碼,最...

《長安十二時辰》中檀棋喜歡的是李司丞還是張小敬

喜歡的是張小敬,檀棋對李必和張小敬,有著不同的情感,對李必忠心不二,對張小敬則是心生愛慕之情。應該是張小敬,畢竟主角光環在那裡,人設的美好,很討喜。檀棋喜歡的是張小敬,主角光環 個人魅力 從劇情中可以看出來,檀棋喜歡張小敬。我感覺檀棋喜歡的是張小敬吧 長安十二時辰 中檀棋和張小敬還有李必的關係?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