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來厲,傳說,習俗,端午節的習俗傳說

2022-01-15 04:24:11 字數 1743 閱讀 7358

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於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

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

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的習俗傳說

3樓:長春丶小黑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傳說有哪些

4樓:一兩清歡一壺酒

「端」字有「抄

初始」的

襲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

端午節的習俗和傳說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在民間有民間有 扒龍船 吃粽子 放紙鳶 掛艾草菖蒲 等習俗。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民間各地有著不同的節日習俗。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古時盛行於吳。端午節的習俗 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 扒龍舟 掛艾草與菖蒲 聚午宴 洗草藥水 放紙鳶 盪鞦...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五日節 艾節 端 五 重午 午日 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 蒿草 艾葉,薰蒼朮 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哪些,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都有哪些

一 紀念屈原 最廣為流傳的就是紀念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 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 離騷 天問 九歌 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 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