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遭受奪妻之苦,他究竟有沒有反擊過呢

2022-01-11 22:12:27 字數 5602 閱讀 6537

1樓:東吳楊慕楓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來看看,李瑁的妻子被誰搶了?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37年,唐玄宗李隆基的愛妃武惠妃去世。

這個武惠妃深得唐玄宗李隆基喜歡,喜歡到什麼程度?就是將一個妃子,在死後封為皇后,在這在中國歷史極為少見。既然武惠妃去世,這讓唐玄宗李隆基悶悶不樂,心情極度低迷。

然而,大臣跟唐玄宗李隆基進言說他的兒媳婦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

如此,唐玄宗李隆基不顧倫常就把楊玉環招到他的太真宮,彼此纏綿。

如此,李瑁的妻子就被他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奪走了。這都不是什麼新聞,在大唐武則天曾是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後來居然跟太子李治結為夫妻,真是奇葩的不得了。

既然,妻子就被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奪走,李瑁反擊了沒有?答案是沒有反擊過。原因有幾點:

第一,就是李瑁沒有兵權。他的老婆唐玄宗李隆基為防著他,從不給他實權,即便是身為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等職,但都沒有兵權。

第二,就是不被唐玄宗李隆基看好。即便是在太子李瑛被廢殺。此時,宰相李林甫建議立李瑁為太子,原因就是李瑁的母親武惠妃生前很得唐玄宗李隆基喜歡。

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沒有選擇立李瑁為太子,而是立了第三子李亨被立為皇太子。

第三,就是李隆基牢牢把握大權,李瑁無法跟父皇唐玄宗李隆基抗衡。

2樓:吃貨歷史觀

有,但應該只是內心戲。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強勢君主,在這點上他很好的繼承了自己先祖李世民的血統,雖然沒做到弒兄殺弟那麼極端,卻也毫不猶豫的賜死的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公元713年)。

李隆基的強勢不僅僅表現在殺伐果斷上,還表現在其對權利的把控,因為他手中的權力並非是皇帝身份授予的,而幾乎是其真刀真槍,一點點拼回來的。公元710年,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逼死了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將自己的老爸「趕」上了王座。緊接著又於公元713年發動「先天政變」,奪取皇位。

這便是李隆基血淋淋的帝王之路,殘忍、血腥。如果你以為登上後就會變的仁慈嗎?錯。

一種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於是在公元737年,李隆基一口氣宰了三個兒子,當然我們不能說是他直接殺的,李隆基還是很講究方式方法的,他先是將幾個兒子貶為庶人,再讓他們自生自滅,皇帝如此暗示,自然有無數人心領神會,讓他們死於各種意外。

當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伴隨老爸殺了親姑姑,逼爺爺退位,在砍了自己的哥哥時,留在孩子心理的父親該是一個多麼可怕的角色,所以當這位父親用著極其卑劣的手段,搶走了自己的媳婦時,他所能做的只有服從,心中生不出半點抵抗,因為這是他求生的本能。

3樓:魚兒讀書會擺尾

李瑁沒有反擊過,壽王在母親武惠妃死後,已經失去了玄宗對他的寵愛,李林甫對他的態度也有了變化,既無內援又無外助,就算想反擊也沒有這個力量。

唐朝的「封建」諸王「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諸侯王並沒有政治和軍事權力。當時的史學家劉秩記載:「自漢以降,雖封建失道,然諸侯猶皆就國。

今封建子弟,有其名號而無其國邑,空樹官僚而無在事;聚居京師,衣租食稅。」唐玄宗之子雖然都被封王爵,但並不擁有封國,更不「就國」行政。親王待遇也只是食封食邑,唐朝食封制度總的特點是「分食諸郡」。

《通典》卷三十《職官·歷代王侯封爵》雲:唐制,爵位共分九等,「並無官土,其加實封者,則食其封。分食諸郡,以租調給」。

玄宗時期,食封的方式是將封物與州縣的租庸調合並,一起送到京都太府寺,然後再由「賜坊」分配給諸王公主等。

而親王們也不能獨立開牙建府,而是住在一起,《新唐書》卷八二《十一宗諸子列傳》載:「開元后,皇子幼多居禁內,既長,詔附苑城為大宮,分院而處,號十王宅。……禁中置維城庫,以給諸王月俸。

」「十王宅」的主人並不止十位,而是先後兩批共入住十九位親王,包括壽王李瑁。李瑁等親王們就是這樣按月從「維城庫」裡獲得基本生活資料的,即「聚居京師,衣租食稅」。

從這裡看,李瑁既無可靠勢力幫助,又沒有獨立的錢財**,怎麼進行反擊。

李瑁一直忍受奪妻之恨,為何卻不手刃仇人?

4樓:靜說紅樓

李瑁,唐開元一朝的壽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子。

說起他的名頭,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他的老婆卻無人不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也是給他帶了千古第一綠帽的女人。

俗話說,一個男人不能忍受的最大恥辱,一個是殺父之仇,一個是奪妻之恨。而李瑁更慘,不但被楊玉環綠了,綠他的還是他的親爹。

更可氣的是,無論唐玄宗還是楊貴妃,名氣都太大,以致這恥辱揹負了幾千年,影響力絲毫不減。俗語又說,時間是掩蓋醜陋最好的**,但這種說法對李瑁來說一點不管用,無論過多少年,估計只要華夏文化還能延續,李瑁這亙古第一綠帽的名頭是不會被時間沖淡了吧。

站在幾千年後看楊貴妃和李隆基的結合,儘可以多些戲謔心態,但作為當事人李瑁,面對父親和妻子對他坐下的這種事,內心肯定翻江倒海,恨意滿滿了吧。

可是從史書記載來看,李瑁並未抗爭父親強加給他的恥辱,反而在後來的朝拜大禮中,對站在面前的李隆基、楊貴妃二人行叩拜大禮,李瑁為何沒有手刃仇人,而是忍耐並接受這種恥辱?原因有三:

唐玄宗橫刀奪愛,把自己的兒媳變成自己的貴妃,這種奪妻這恨實難忍受,但唐玄宗除了是小三外,他還有一層身份,是壽王李瑁的父親。

古代是以禮治天下,其中孝德和忠字並列排在第一,一個人可以以孝被選拔做官,也可以以「不孝」剝奪基本權利,李瑁如果頂撞李隆基,作為一個皇子來說,皇家的一切實惠他都得不到,更有可能無法存身與世上。這是李瑁忌諱的第一點。

可以說,祖宗留下來的愚孝精神害了李瑁,讓他不敢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唐玄宗為了得到楊貴妃真可謂費盡心機,為了搬開李瑁這個大障礙,他先是讓楊貴妃出家為尼,做了楊太真,隨後又把楊玉環接進宮中。

為了能順利得到楊玉環,他私下許諾李瑁的太子之位。

用一個女人換皇帝寶座,這筆買賣其實也算划算。但李瑁沒想到的是,老爹這一次竟然使詐,楊玉環真正被封貴妃後,唐玄宗把太子之位給了李亨。

說了這麼多,都不是根本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李瑁性格軟弱,不敢挑戰父皇。

不然,碰到一個性格剛強的,誰還管你三七二十一,先辦了再說。

也許,李隆基正是知道李瑁軟弱可欺,受氣了屁都不敢放一個,所以才敢行此不倫之事吧。

5樓:吃貨歷史觀

因為不能,也不敢。

這個仇人還有其他身份,比如大唐的皇帝,李瑁的父親,這兩個身份任選其一,就夠李瑁受的,更何況這兩個身份加在一起,更有如千斤重石,壓在他心中。

李瑁被封為壽王,原本是競爭太子的人選之一,其母武惠妃還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當初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 ,不惜栽贓嫁禍玄宗的三個兒子,導致這三人不但丟了親王之位,小命也沒了。

不過興許是武惠妃壞事做多了,自從害死玄宗三個兒子後,就變得神神叨叨,沒到一年也歸西了,老來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玄宗此時也總算反應過來味了,所以在武惠妃雖然被追封為了皇后,但喪禮的規格仍然按照妃嬪的規格辦理,這說明此時玄宗已經心生不滿了。

愛屋及烏,同樣也會恨屋及烏,所以此後壽王不但被老爸奪去了媳婦,還自此失寵了,,玄宗估計也是眼不見心不煩,更加的不希望見到這個讓他心情複雜,讓愛妃心情尷尬的兒子了。

那此時的李瑁會心存怨恨嗎?或許會有一點,但絕對不會大到要手刃親爹的程度。而且對於一個長在帝王之家的皇子來說,權力才是真正想要擁有的東西,奪妻之恨更多是面子山過不去,但面子肯定沒法和自己的小命相比。

但李瑁真的沒報復嗎?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玄宗被逼賜死的楊貴妃,李瑁被派去安撫兵士,李亨被留下抗敵,他在李亨稱帝的過程中究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十分耐人尋味。

6樓:高廣銀工作室

李隆基赤裸裸地從自己兒子李瑁手中奪走了的妻子楊貴妃,任何一個人都會懷恨在心。可是奪妻只恨,如果和性命之憂相比,就算不上什麼了,畢竟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李瑁原名李清,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寵幸的妃子武惠妃唯一的兒子,其餘的兒子,要麼胎死腹中,要麼十幾歲便早夭。公元737年,武惠妃用計陷害太子李瑛,導致太子被廢,李瑁最有希望立為太子。可是誰知,武惠妃在不久之後便去世了,李瑁便失去了靠山。

在武惠妃去世之後,玄宗每日思念,後來玄宗在召見李瑁之時,看見李瑁妻子楊玉環非常神似武惠妃,並且**、舞蹈等才藝具皆非凡。於是玄宗以竇太后祈福為由,便命楊玉環出家為道士,便留在宮中,在745年,冊封楊玉環為貴妃。

李瑁和楊玉環,婚後還是十分恩愛的,可是被父親李隆基搶奪了妻子,難道不懷恨在心嗎?可是父親畢竟是國君,而且是對自己的兒子防範非常嚴的國君,時常防範自己的兒子為了皇位謀害自己。殺死太子李瑛表面上看,是武惠妃所為,實則是玄宗就此滅掉太子而已。

唐朝早年玄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之後逼迫李淵讓位,上樑不正下樑歪,之後各朝太子都欲效仿前朝,玄宗時期也不例外。為了防範各皇子,在領兵上不但受到節制,甚至和節度使有往來,都會受到猜忌。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太子李亨也沒有機會登上皇位,李隆基在逃亡的路上甚至把李亨、李瑁放在身邊,防止自立為王,若不是李亨在馬嵬坡被百姓所留,李亨也沒有機會登上皇位。在唐朝,對各皇子,防範如此之嚴,如何能夠報奪妻之恨,甚至自己的小命都不保。

7樓:魚兒讀書會擺尾

事實是李瑁敢怒不敢言,根本不敢手刃仇人、刺殺君父。甚至在詩人筆下,楊玉環還是李瑁親自獻給李隆基的。

李瑁是玄宗李隆基的嫡親兒子,被封為壽王。「天生麗質」的楊玉環,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冊封為壽王妃。當這個傾城傾國的美貌兒媳被玄宗皇帝「發現」,荒唐情節上演了:

先是令兒媳出家作道姑,再令入宮,最後冊封為貴妃——於是兒媳搖身一變竟成了後宮嬪妃!「武惠妃薨,明皇悼念不已,後宮數千,無當意者。或言壽王妃楊氏之美,絕世無雙。

帝見而悅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為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娶韋昭訓女。潛納太真宮中,寵遇如惠妃,冊為貴妃」。自此之後,皇上的寵愛就幾乎沒有偏離過楊貴妃。

在這場父子愛情三角遊戲中,李楊的愛情故事百轉千回,他們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令人陡生羨慕之心,其悲劇的結局也令人唏噓不已。可是在這段故事中的「第三者」壽王李瑁的落寞和悵惘,卻少有人提及。

李商隱對此留下了兩首隱喻內涵的絕句:「龍池賜酒敞玉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驪山飛泉冷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唯壽王。」

龍池在興慶宮內,是玄宗和諸王、后妃遊宴的場所。「龍池賜酒」表明這是玄宗在宮中所設的家宴。李商隱對宴會的正面描寫只有一句,即「羯鼓聲高眾樂停」。

詩人巧妙的筆觸落在了宴會之後,即「夜半宴歸」時諸王中的兩位:薛王和壽王。薛王和壽王本非同時代的人,薛王是李隆基之弟,壽王的叔叔,開元二十二年就已經去世,李商隱為了達到藝術效果把兩人湊到了一起。

詩中薛王的酒醉是為了反襯壽王的清醒。壽王目擊前王妃入宮後的幸福和快樂,不由得會引發他的心頭舊恨。身為丈夫的奇恥大辱如針刺般地紮在他流血的心口;身為兒臣卻對此無能為力,因此奪妻之恨和失寵之懼交織在一起,使得他只能壓抑心中的憤懣而不敢有所表示。

在龍池宴會上,可憐的壽王連借酒澆愁的權利也都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企盼。

長生殿幾乎是李楊濃情蜜意的象徵,正如《長恨歌》中吟詠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諸王酒足飯飽,扈從玄宗駕幸長生殿。長生殿上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前的王妃現在的貴妃,妝罷之後的「畫眉深淺入時無」所問「夫婿」已經不是他而是現在的天子,單單是這樣的想象已經使得壽王苦痛和屈辱不已,所以他只能選擇逃避。

可是,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情節,到了楊萬里的筆下,壽王就成了另一番模樣了。《題武惠妃傳》:「桂折秋風露折蘭,千花萬朵可天顏。壽王不忍金宮冷,獨獻君王一玉環。」

一個孝順的兒子,看到父皇因寵幸的武惠妃仙逝而痛苦莫名,不忍心父皇寂寞難耐,於是自動獻上自己如花似玉的妻子。這首詩裡的壽王不再是一個引人同情的痛苦的丈夫,而是一個罔顧人倫廉恥的無恥小人。於是,奪妻之恨沒有了,錐心的刺痛也沒有了,有的只是不堪入目的醜陋和卑劣,更談不上手刃仇人之類的侈談了。

奪妻之恨,被唐玄宗搶了媳婦的壽王李瑁是如何反擊的呢

關於壽王李瑁被父親李隆基奪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李瑁就這樣算了,其實根據歷史記載以及各種碎片,我發現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李瑁不僅反抗報復了,而且還非常狠。也許你會有很多疑惑,那接下來我就跟你分析解開這些疑惑吧。一 奪妻之痛 我們所熟知的楊玉環楊貴妃,其實原本是壽王李瑁的老婆,並且楊玉環14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