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是怎麼吃飯的,清朝皇帝吃剩下的飯菜都是怎麼處理的?

2022-01-10 15:38:29 字數 5744 閱讀 1224

1樓:胡斯鵝黃

擺一大桌子菜,手夠不著的地方讓服侍太監夾一些過來,皇帝通常只會吃其中的一些菜,大多數都是擺著做做樣子的。年幼的皇帝會由近侍喂,有些節儉的皇帝會把吃不完的菜賞給身邊的親信吃,但每頓飯的種類不會太少,因為這是皇家的面子。

2樓:

一般在寢宮吃飯。清朝前期的皇帝一般住在乾清宮,雍正開始主要住在養心殿。有時候也會在其他地方吃,比如在其他地方活動,到飯點兒了,就在活動地點傳膳了。

3樓:星舊

幾個字概括,勞民傷財,極其浪費,清朝皇帝一天吃二頓飯

1、【皇帝用膳時間】

清皇室源起於東北滿族,因此在飲食上沿襲了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上。

2、【皇帝用膳術語】

皇帝吃飯自有專門的術語。管飯叫「膳」,吃飯叫「用膳」或「進膳」,開飯叫「傳膳」,廚房叫「御膳房」。

到了吃飯的時候——並無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我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傳膳」的號令一路下去,,直傳進御膳房。

幾十名太監的「傳膳」大隊,直奔養心殿。

3、【皇帝御膳房團隊】

按照清宮規制,宮中的膳食機構內內務府和光祿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內務府下面的御茶膳房負責,官廚役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120多人,兩處太監共一百五六十人,御茶膳房下設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和飯局。

各種宴會則由光祿寺的禮部和禮部精膳清吏司和御茶膳房共同承辦。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和清茶房,其中膳房設總領三人,承應長二人,承應人十五人,庖長三人,庖人二十人;御茶房和清茶房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此外還有太監一百五六十人。

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開列出膳單,經內務府主管大臣審閱、備案後,才能烹飪製作。

清朝皇帝吃剩下的飯菜都是怎麼處理的?

4樓:貓眼觀史

清朝皇帝吃剩下的飯菜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一是倒掉,當然只是部分,二是運出宮販賣,三是賞賜給王公大臣或者後宮嬪妃。

清朝皇帝每天只用膳兩餐,分別是早餐和晚餐,早餐會選擇在6點到8點,晚餐是在12點到14點,當然這是正餐,正餐之後還會增設小吃,時間不定,晚上還會有點心,若真是兩餐夜晚豈不是要餓肚子。

其實看清朝皇帝每天的行程,不難發現,他們的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下面是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

似乎又很長一段時間都花在用膳上,御膳房有120人,宮女太監150人,這些人就是專門負責皇帝用膳的,皇帝每天的選單也是由御膳房擬定,但是由內務府批准後才能製作。

尤其是清朝前期,皇帝的用膳標準簡直驚人,每頓都是滿漢全席,120道菜,三張大桌子,皇帝每天所需要的食材也讓人瞠目結舌,如下圖:

菜品多為滿族菜,另外也有東北風味的特色菜以及蘇杭菜,據說康熙和乾隆比較喜歡吃蘇杭菜,利用這些食材製作出來的菜目繁多,幾乎相聲中的報菜名裡,皇帝都吃過,如下圖便是清朝皇帝菜目的一部分:

不過後來,清朝皇帝認為如此多的飯菜,根本吃不完,遂減少至64道菜,後咸豐比較節儉,又降至32道菜,慈禧再次減少到24道,很多人都說慈禧鋪張浪費,確實如此,但是在用膳這方面慈禧花銷不如乾隆,她比較注重養生,不過水果的花銷就驚人了,這也是題外話。

那麼面對如此多的飯菜,皇帝們自然是吃不完的,那麼這些飯菜最終去了**?

皇帝用膳時並非全部都吃,而是每個菜只吃一點,清朝歷史有記載,皇帝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當第三次夾同一道菜後,太監便會令人撤走,其中緣由大家也應該能猜個一二,只是為了防止有人下毒,不能讓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哪些菜。

有時吃的盡興還會命大臣太監一起吃,但也只能站著吃,甚至想起某個嬪妃,將這些好吃的菜讓太監送過去,既然是送,也不會做的太過分,幾乎有地位的嬪妃都會有。

除此之外,皇帝吃不完的菜,根據剩餘的多少或者是菜的品相,有的會直接倒掉,或者被御膳房的宮女太監拿去吃,品相好的就會送出宮外販賣,有人說賣到宮外誰吃?

其實早在明朝時期就有人幹過這事,民間有打著御膳房名號的飯館,甚至稱廚師也是宮廷御廚,他們就會購買皇帝剩下的飯菜,弄到店內再倒賣給民間百姓吃,其實民間百姓大多好奇皇帝吃的是什麼,有錢人就會去嘗試,這樣也算是體驗到了皇帝的待遇,有人吃過一次就足夠吹噓一輩子。

5樓:老虎磨牙

皇帝吃剩下的飯菜一般都是賞賜給隨身伺候的下人了。因為是御賜食物又味道鮮美,所以他們拿到的時候也很開心。

6樓:職場果汁

皇帝吃飯當然就是大魚大肉,但是他們只吃一點,而對於下人來說,這種飯也是難得一見的,所以他們就吃了,這樣也就避免了浪費。

7樓:科學裡行走

一般是直接倒掉的,皇帝吃的飯時候總會是滿漢全席,因此,經常出現吃不完的現象,但是不允許下人接著吃皇上吃過的菜。

8樓:夢love琳

應該有一部分會倒掉,或者和自己的妃嬪一起食用,吃不了的應該會被宮女太監拿起來自己吃,或者有些食材會賞給大臣們享用。

清朝皇帝用餐時都有哪些講究

9樓:不曾明瞭

清皇室源起於東北滿族,因此在飲食上沿襲了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上。

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開列出膳單,經內務府主管大臣審閱、備案後,才能烹飪製作。皇帝平時用膳的地點不固定,大多在寢宮的東、西間或辦事場所。用膳時,東西兩邊不得走人,上菜的人全部走中間南門,東西兩邊是給皇帝留用的,因為皇帝要坐東朝西用膳。

膳房太監負責擺好膳桌,鋪上桌單,開膳時間一到,侍衛便通知御膳房將膳食送上,這叫「傳膳」。然後,太監們便手捧紅色漆盒排著隊進來,將各種菜餚、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餐桌,按照規定位置擺放好,無關人員一一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監。這時,皇帝在太監簇擁下步入膳桌入座,準備用膳,四名太監垂手立於皇帝身後,一名年長的侍膳太監則站在一旁,負責給皇帝佈菜。

膳桌一般用三張桌子南北向拼成,中間一張桌子供皇帝進膳用,主要擺放幾隻時令鮮菜和水果等。在膳桌旁邊還另設一几案,以備皇帝賞賜,皇帝覺得哪道菜特別可口,說聲「賞」,這道菜便會被放到几案上,待會兒放入配有開水加溫的食盒內,送到被賞賜的**府中或妃嬪宮中。

桌上每個菜碟或菜碗都設有一個銀牌,這是為了檢驗飯菜是否有毒,即使小銀牌沒有變色,也會有太監「嘗膳」,也就是把每個菜都吃一點,以確認無毒。最後把這些盤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將菜上的銀蓋取走。這時候,皇帝才會入座「用膳」。

為了皇帝的安全,皇帝在用膳時不能把同一道菜連續吃三口,這是為了避免有人知道皇帝的喜好,謀害皇帝。

皇帝御用的膳食很精緻,餐具也非常有講究。餐具以金銀器為主,也有質地上乘的陶瓷製品。器皿精巧非常,體現了其至尊至榮的地位。

清朝皇帝吃飯有哪些規矩?

10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1、【皇帝用膳時間】

清皇室源起於東北滿族,因此在飲食上沿襲了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上。

2、【皇帝用膳術語】

皇帝吃飯自有專門的術語。管飯叫「膳」,吃飯叫「用膳」或「進膳」,開飯叫「傳膳」,廚房叫「御膳房」。

到了吃飯的時候——並無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我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傳膳」的號令一路下去,,直傳進御膳房。

幾十名太監的「傳膳」大隊,直奔養心殿。

3、【皇帝御膳房團隊】

按照清宮規制,宮中的膳食機構內內務府和光祿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內務府下面的御茶膳房負責,官廚役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120多人,兩處太監共一百五六十人,御茶膳房下設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和飯局。

各種宴會則由光祿寺的禮部和禮部精膳清吏司和御茶膳房共同承辦。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和清茶房,其中膳房設總領三人,承應長二人,承應人十五人,庖長三人,庖人二十人;御茶房和清茶房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此外還有太監一百五六十人。

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開列出膳單,經內務府主管大臣審閱、備案後,才能烹飪製作。

4、【皇帝用膳排場】

所謂的「擺譜」,不是東北人的擺家譜,而是擺菜譜。清朝標準御膳,每頓飯有120道菜,要擺三張大桌。此外還有主食、點心、果品等。

後來,有的皇帝覺得這樣太浪費,菜譜變少,120道減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詝當皇帝時的咸豐年間,又減為32道;奕詝死後,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再減為24道。

5、【皇帝御膳餐具】

皇帝的餐具也是有講究的,以金銀器為主,即使是陶瓷製品,也是上好的質地。其中,金質碗、碟、盤等器皿最能顯示皇家的氣派,故而皇家都喜歡「金飯碗兒」。如果改用其他質地的器皿盛飯菜,會惹主子生氣的。

參考資料  中國網-揭祕明清時期皇帝吃飯流程 每頓標準為120道菜

11樓:星舊

讓你知道了你會覺得不如百姓吃得舒服,他們一直延續著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就是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上!

就吃飯的時間就痛苦,就一天兩頓,晚飯呢?還有因為菜式多一般提前做,還要幾道試吃測試防下毒,再傳膳,所以做好的菜基本都放涼了,所以有傳菜藍底下放熱水保溫,你試想一下,這樣再加熱的菜會好吃嗎?會好吃嗎?

還有最愛吃的菜不能吃過三口,防有人知道皇帝喜歡什麼菜丶所以吃了3口的哪道菜太監會叫人馬上撤下不讓再吃,試想一下能吃飽嗎??

12樓:汐然9秫宮

基本是聽老人們說的,和從曲藝作品裡聽的 像模像樣,而且若干人都說的差不多,所以估計真實度不低,但是不保證 皇帝吃飯叫御宴或聖宴 上的菜是講究「吃一,看二,眼觀三」 有吃的菜,有看的菜,有觀的菜 」看「和」觀「是不一樣的 看的菜,就是端上來看一眼就撤下去了 觀的菜,就是要擺那不動 皇帝如果請大臣吃飯 那麼大臣就是受罪了 不能坐著,要站著吃,否則就是和皇上平起平坐,要殺頭 禮節繁瑣,要行三遍六肅禮,就是「請一個安,作倆揖,磕仨頭」來三遍,這個就是常說的三拜九叩 以上禮節行完了,只能吃一種菜或一種食物,想吃下一種還要再行三遍六肅禮 每次夾菜,只能夾少量,不能夾的量大 然後繼續說菜 上菜頭一道是看菜 是用江米麵做的一個山,上面用雞蛋黃攤四個字「萬里江山」。皇帝要用筷子把這四個字摸掉,叫「萬里江山一掃平」,然後菜撤掉。 第二道是觀菜 不擺在正桌,擺在旁邊的條案上。

一排13個,雙耳的海碗,碗裡盛各種菜,每一個碗上都墜一個銀牌,牌上寫著各省的名字(當時就是13個省)。13個全上齊了,表示四海安寧。如果有戰亂,丟掉哪個省就不上哪個省的碗,等征討回來再擺上。

然後是吃的菜,一共三百六十樣,代表一年三百六十天(為了取整數舍掉5天)。 這些菜要佔10個字:「鹹,甜,鬆,軟,脆,麻,辣,嫩,鮮,香」。

所有菜全上齊了,才能開始吃 先要有一個太監,叫嘗膳太監,每個菜都吃一口,為的是確保菜裡沒毒 他吃完了,皇帝才開始吃 桌子是會轉的,皇帝想吃哪個菜,等到轉過來就可以吃。 轉的速度不能快,不能慢。不能讓菜甩出來也不能讓皇帝20分鐘吃不到對面的菜。

不是像電視劇裡那樣讓一個太監喂.......... 皇帝吃飯的時候是用描金漆盒,裡面有個碗 但是皇帝只能吃一碗,這個是為了皇帝的健康(360個菜,一樣吃一口都能飽了,還吃飯........皇帝也夠飯桶了) 如果還添飯 太監會端上一個空碗,口說「萬歲,龍體要緊」 如果皇帝還是要添飯 太監還會端上一個空碗,口說「萬歲,龍體要緊」 如果皇帝還是要添飯 太監會端上一個只有一個米粒的碗 如果皇帝沒吃飯或第一碗飯剩下了 太監會立即宣太醫「萬歲中交堵,食慾不振」。

要讓太醫開方抓藥。

清朝十三位皇帝是誰清朝的開國皇帝是誰?

努爾哈赤 後金天命汗 皇太極 後金天聰汗,改元為清後年號崇德 福臨 順治 玄燁 康熙 胤禛 雍正 弘曆 乾隆 永琰,後改顒琰 嘉慶 綿寧,後改旻寧 道光 奕詝 咸豐 載淳 同治 載湉 光緒 溥儀 宣統 清朝一共是十二位皇帝,不是十三位。部分皇帝在位期間介紹 1 順治 穆麟德 ijish n dasa...

清朝哪個皇帝是出家做和尚的,清朝哪個皇帝去當了和尚

順治皇帝。清史演義 清代野史大觀 等書中均有關於順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髮出家的故事,詩人吳梅村也有暗示順治帝出家的詩句。傳說康熙親政後,曾經以進香為藉口,多次到五臺山看望順治,希望順治能回到宮中,但是順治不為所動。在康熙年間,兩宮西狩,經過晉北,地方上無法準備供御器具,卻在五臺山上找到了內廷器物,這...

清朝最出色的皇帝是誰,清朝哪個皇帝最好??哪個最窩囊?

是康熙。一方面,從功勳上看,出鰲拜 撤三番 收復臺灣 親征葛爾丹,種種事蹟表明,康熙是個治國明君。正是他穩定了清初政局,把大清引入正軌,把大清帶入盛世。另一方面,他是一個仁君,這也是我最看重的。歷史上有才能 有治國謀略的皇帝有很多,但是沒有幾個能向康熙那樣子,對臣子格外仁慈,對於那些有功之臣他可謂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