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奏本手持的東西叫什麼

2021-12-25 08:17:50 字數 5553 閱讀 2695

1樓:凌波__微微

古代大臣上朝奏本手持的東西叫「笏」。

古代大臣上朝奏本手持的東西叫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笏俗稱手板、笏板,是中國古代大臣上朝時拿著的一塊弧形板子,並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東亞地區上面可以記錄要參奏的內容或是君主的旨意。

3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念hù)上面記錄著大臣要進諫的奏議和用來回的皇帝的答案,用來提醒朝臣。在場堂上回答不出皇帝的問題是一種失儀的表現,會得到懲罰。高階的大臣用象牙板和玉板,低階的臣子用竹板或木板

4樓:匿名使用者

笏,又稱手板、朝板等,就是記事板。

5樓:天魔宮主

俗稱手板、笏板,是中國古代大臣上朝時拿著的一塊弧形板子,上面可以記錄要參奏的內容或是君主的旨意。

6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上朝大臣不能抬頭看君主,否則會以直視面君有不臣之心而論罪,至於說上面記錄東西那純粹是無稽之談,因為笏板的材質一般為象牙和玉石的,不可能在上面寫字。

古代大臣上朝奏本手持的東西叫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 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拿在手中的器具

8樓:匿名使用者

玉圭,上面寫著大臣在大殿上要說的話。

古代大臣上朝是從什麼是跪著的

9樓:心屬於誰桐

明朝沿襲了元代臣下向皇帝跪拜的制度。 《大明會典》記述:君臣議政之時,「凡百官奏事,皆跪。

有旨令起,即起」,這段話的意思表明:百官即所有**無論品級多高,都要向皇帝跪奏政事。奏完皇帝令起,才能站立起來。

皇帝釋出聖諭時,百官都要跪著聽。皇帝賞賜大臣,大臣必須在御前跪受賜物,然後五拜叩頭

在古代,當大臣說:臣有事啟奏。之後,皇上應該說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多出現在古代**上朝時請示君主的開頭語。皇上應該接著說愛卿請講。愛卿是君主對臣民的愛稱。

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覲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前去探視。

隋唐時期的**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上朝必須站著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連站都不行了,必須跪著。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規定,「大朝儀」須「眾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時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於大臣們都有特別的護膝。從禮儀上的變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後,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卻不斷下降。

擴充套件資料:

1、臣子和皇上說話。

比如說「微臣惶恐」「微臣告退」之類的。越多越好。

2、在古代,當大臣說:臣有事啟奏。

之後,皇上應該說:愛卿請講。

3、古代皇帝和臣子們的對話。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也就是公元2023年,朱元璋終於見著了聖人的後裔,兩人一見面,聊天風格是這樣的。朱元璋首先表達問候,原文是這樣的:「老秀才,近前來,多少年紀也。

」孔克堅說自個五十三歲了,朱元璋接......

4、古代皇帝和大臣都說的話。

加官進爵,賜良田美宅,劃出封地准許養老。

5、古時大臣犯錯跟皇上說的話。

一般通過寫奏摺也就是公文承認錯誤。當然也可以當面向皇帝請罪的,不過除了少數**,一般**很難見到皇帝。

6、古代皇帝和大臣對話用的語言。

答:宋以前,大臣可坐著和皇帝交談,宋開始,大臣需站著和皇帝交談,明開始,大臣需跪著和皇帝交談。天南地北的**用「京話」與皇帝交談,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各朝的普通話不盡相同,如唐代與清代就大不相同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代皇帝上早朝和下早朝的時間具體是多少?

11樓:卿夕凡

每個朝代抄不一樣,以清代皇帝為例:襲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臣子到朝廷覲見君王,奏事議政。《梁書·武帝紀下》:「﹝ 大同 六年﹞八月戊午,赦天下。

辛未,詔曰:『經國有體,必詢諸朝,所以尚書置令、僕、丞、郎,旦旦上朝,以議時事,前共籌懷,然後奏聞。』」《三俠五義》第四七回:

「打發他等去後,辦下謝恩摺子,預備明日上朝呈遞。」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七章第二節:「朝官按制度每天黎明就得上朝,天不亮起身梳洗穿戴。

擴充套件資料

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覲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前去探視。

隋唐時期的**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上朝必須站著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連站都不行了,必須跪著。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規定,「大朝儀」須「眾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時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於大臣們都有特別的護膝。從禮儀上的變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後,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卻不斷下降。

12樓:雪人晒太陽

據《學治復

述略》記載,清制朝的早朝時間春天、冬天為6:00,夏天與秋天為5:30。

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到凌晨5點左右開始,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至於下朝時間要看當天要處理的政務量多少。

上早朝是朱元璋制定的,上早朝是為了讓更多人覲見,上報各種事情,也是為了體察民情,免受矇蔽的好辦法。後來也有幾位皇帝把早朝當做祖制來遵守,還有文官們的監督,皇帝怕不上朝會得到大臣議論,只好每天堅持上早朝。明朝後期的嘉靖皇帝,竟二十三年沒上過早朝。

拓展資料:

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

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通常,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

13樓:匿名使用者

戲文中常說:朝臣代漏五更寒。意思是說,大臣們每天早上五更天就得上回朝,等著朝見

皇帝答。五更天時天應該還沒亮.古代的王公大臣四更天就得從被窩裡爬出來,五更天以前就的乖乖地站在朝堂下等候皇帝臨朝,可見,那時候的王公大臣的日子也不好過.

五更天相當於清晨的5點到7點,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時間是這樣的(因為清朝的歷任皇帝大都比較勤奮),都要五更上朝,那時皇帝和大臣確實比較辛苦,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其實早朝制度也不是絕對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親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23年沒有上朝,雖然他不來,但是政務還要辦,大臣們還是要來的,只不過我想時間可能不會那麼早了。

至於下朝時間要看當天要處理的政務量,事多當然下班就晚點。

14樓:匿名使用者

據大明會典記bai載:早朝時

du,大臣必須午夜起床,

zhi穿越半個dao京城前往午門

專。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屬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

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

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15樓:匿名使用者

上朝大概早上4.5點鐘,下朝,沒奏摺很快就散了,沒有具體時間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早朝是由皇帝而制定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上朝是三更 就是4-6點

下朝就不一定了

18樓:蝴蝶為花醉

上朝是三更, 就是4-6點。

1、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

2、明朝最勤奮的皇帝應該是亡國君崇禎皇帝了,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崇禎雄心壯志,立志做箇中興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周折到凌晨1,2點是很常見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開國皇帝老朱還要勤奮,可是崇禎志大才疏,雖然勤奮但是還是逃不了亡國的命運。

下朝時間根據情況而定,沒有確定的時間。

歷代**皇帝早朝制:

一、唐朝時期,所有的京官都是必須要參加早朝的,最低官階為九品,在《唐會要》《儀制令》中記載:「在京文武**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曰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

二、宋朝因為**較多,所以能參加朝會的人員官階都是比較高的。門下省起居郎以上,中書省起居舍人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御史臺中丞以上,每日參見皇帝。

三、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 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明朝規定凡京朝在職**都可以上朝奏事,規定六品以上**都要去早朝。

四、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時,相當於北京時間的05:00至07:00。

而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即北京時間03:00時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並不是像電視連續劇那樣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這幾代英主卻是天天坐朝。

清朝大臣上朝是一直跪著,還是先跪再起?

19樓:生活中的365天

先回答問題:先跪再起

清朝對於君臣禮儀規定相當嚴格,《清會典》規定:「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禮,其他朝儀亦如之。」也就是說,只要是朝會,大臣就必須給皇帝施三跪九叩之禮,這個沒得商量。

一旦某個大臣有幸被皇帝在朝會上召見談話,或者賞賜恩典的時候,他必須摘下頂戴花翎,以頭叩地,要發出響聲,能讓皇帝聽得到,這叫做「叩響頭」。太和殿或者養心殿都有專門的覆甑,在這上面叩頭可以很輕鬆地發出響聲,否則的話就是叩破了頭也往往不能讓皇帝聽見,因此很多大臣事先都會賄賂太監,以便知曉覆甑具體的位置。

很多大臣為了保護膝蓋,都有自備的護膝,是用厚約一寸的絲綿製成,每天上朝就綁在膝蓋上。只是,即便有了這套護膝,跪得久了也難保萬全。李鴻章在慈禧六十大壽來臨之前,每日練習三次三跪九叩的大禮,以便於從容應對。

而兩朝帝師翁同龢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練習五次三跪九叩。

相信經過了一次上朝以後,飢餓、疲乏、睏倦是所有大臣們共同的體會。幸好,並不需要日日上朝。清朝上朝分為三種。

一是大朝,每年元旦、冬至次日、萬壽聖節和國家慶典,皇帝在太和殿上朝,這種大朝是京官基本都要參加的。第二種是常朝,每月逢五逢十,皇帝御太和殿,這基本是一種禮儀性為主的朝會,很少涉及具體朝政的處理,這種常朝也是京官基本都要參加的。第三種是御門聽政,康熙朝最常見,同治光緒兩朝已經名存實亡;聽政的時間、地點不固定;以乾隆朝為例,基本是每個月三到四次,這種聽政需要官職較高的京官參與。

對於普通京官來說,一年之中,上朝日最多不會超過一百五十天。而上朝之日,必定是一次精神與體力的大考驗。一句話總結:清朝大官們上朝說多了都是淚啊!

所以說,三跪九叩結束後,就可以站著上朝了,不用一直跪著!

20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的官僚上朝時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於大臣們都有特別的護膝。但是跪後還是要起來奏事的。

古代大臣上朝手裡拿的是什麼,古代大臣上朝時手裡都拿著長長的東西,它是幹什麼用的?

朝笏,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 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 朝 ch o 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 卻立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 中記載 笏長2尺6寸,中寬3寸 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

大臣上朝時手裡拿的東西叫什麼啊

象笏笏 乃 臣 下 上 殿 面 君 時 的 工 具 以 笏 為 紙 直 書 其 上 以 防 遺 忘 禮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1613930 記 的 玉 藻 稱 笏 天 子 以 球 玉 諸 侯 以 象 大 夫 以 魚 須 文 竹 士 竹 本 ...

古代上朝的時候,大臣需要正坐,為何宋朝之後開始站著上朝

宋朝之後大臣們在上朝的時候都需要站著,這是因為大臣們上朝坐椅子的時候,彰顯不出皇權的高貴,所以站著的話會只有皇帝一個人是坐著的那麼都會顯示出皇權的重要性,更加的表示了皇帝身份的高貴,以及皇權的不可侵犯。下面讓我們來具體瞭解一下。其實在宋朝之前,那大臣們上朝都是坐著的,並不是像影視劇裡面所演的那樣大臣...